弟子规出则弟心得体会400字

本站作者 2024-02-19 02:49:00

弟子规出则弟观后感

弟子规出则弟读后感

弟子规出则弟读后感

现在家庭中基本都是一个孩子,独生子女更要学习《弟子规》,尤其是《弟子规》“出则弟”部分,它主要说的是家中兄弟姐妹相处之道,以及如何和长辈在一起的规矩。在这些规范中,训练小孩谦恭有礼,懂得尊重别人,自然容易融入团体,为大家所接纳。

这里的“出”是指家庭之外,“悌”包含兄友弟恭,包含尊敬长辈的礼节态度。如果一个人在家里面兄弟姐妹之间能够友爱,能够以礼相待,他出去外面与人相交就会做到和谐、和睦;如果他在家与兄弟姐妹吵吵闹闹,不守礼节,那出去外面自然不可能守规矩。有人可能说,现在很难去看这个孩子是不是做到了“出则悌”,因为多数孩子在家都是独生子。如果有这样的想法,只能说明我们对“出则悌”理解还不够深刻,他不仅注重兄弟姐妹的相处之道,还包含了尊敬长辈的礼节态度,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觉得现在的独生子女远离了“孝道”,虽然我们可能通过对“入则孝”的学习,已经知道了在家孝敬父母,但是,在外面呢?做得又如何呢?

下面是一位老人写的乘车经历,想想,我们是否该反省一下?

“这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我搭乘公共汽车回家。整个车上人满满的,我只能站着。我突然注意到旁边有一位年长于我的老者。他满头白发,身子有点佝偻;我头发虽然不够白,但早已谢顶。如此两个老人站在车厢的过道上,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但坐在两边的乘客,都像是没看到一样,没一个人起来让座。此时我想,自己早已年近七旬,没人给我让座,足见我还不老,但身边这样的一位长者,则无论如何也不该被忽视。我不禁有点悲哀,难道文明已经离我们远去了?”

对于这位老人的感慨,我们真的能无动于衷吗?我们该如何面对这位老人的疑问?在学校里,很多同学之间因为一句微不足道的话语,就能面红耳赤,甚至拳打脚踢,在老师苦口婆心地教育下,学生渐渐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可是回到家中,把这件事和家长一说,性质就会发生变化,他们关心的不是孩子品行上的问题,而是孩子吃亏了么,下次一定要还回来等等,致使老师的教诲化为乌有。在家中,何为“长幼有序”早已分不清,我们真的不得不感叹难道文明真的离我们远去了么?

到底是我们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脚步了,还是我们的思想被禁锢了?如何做到“入则孝”、“出则悌”,一直深深的困惑着我,也许我还需要不断的`提高吧。

兄道友 弟道恭——读《弟子规》入则弟解读

当哥哥姐姐的要友爱弟妹,作弟妹的要懂得恭敬兄姐,兄弟姐妹能和睦相处,一家人和乐融融,父母自然欢喜,孝道就在其中了。

当哥哥姐姐的,年纪大,懂得道理多,应该在生活上多照顾弟妹,学习上多帮助弟妹。而且,在兄弟姐妹吵架的时候,年纪大一点的哥哥和姐姐要谦让弟妹。那么,当弟弟妹妹的,要听从哥哥姐姐的指导,不能因为自己小就任性不听话。

兄弟姐妹是同一个父母所生,在同一个家庭生活。所以,兄弟姐妹是除了父母之外,我们最亲近的人,也是一生里陪伴我们时间最长的亲人。我们从小懂得尊敬自己的兄长,做兄长的懂得爱护自己的弟妹,不但你在家里能和睦共处,将来在社会上也能与人互相帮助,互相关怀。

《孔融让梨》的故事大家应该都听过,孔融是东汉时期的大文学家。他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大家都夸他是神童。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一日,父亲买了一些梨子,特地拣了一个最大的梨子给孔融,孔融摇摇头,却另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我年纪最小,应该吃小的梨,你那个梨就给哥哥吧。”父亲听后十分惊喜。

历史上有很多这种“悌”的故事,譬如说唐朝的《李绩煮粥侍姊》。李绩当时已经贵为像宰相,当他年老的时候,他还不忘照顾生病的姐姐,还为他的姐姐熬煮稀饭,不小心当中,一阵风吹来,火就把李绩的胡子给烧焦了。他的姐姐在旁边看到了,就说:弟弟,你这是何苦!家里的佣人这么多,你就请他们做就好了,不要自己在那里这么辛苦。结果李绩就回答说:姐姐,你的年纪都这么大了,

我不知道还有多少机会能够为你服务。所以,李绩在煮这个粥的时候,内心是充满感恩的心,时时都记住姐姐陪着他成长过程给予他的关心和爱护。

亲兄弟,明算账?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题记

隋朝时有一个吏部尚书牛弘,他的弟弟牛弼非常喜欢喝酒,而且喝完酒后就发酒疯。有一次醉酒之后,竟然将牛弘驾车用的牛用箭给射死了。牛弘一进家门,他的妻子就迎上前对他说:“小叔子把咱家的牛给射死了。”牛弘听了之后,并没有说什么责怪的话,只是回答说:“把牛肉拿去作干牛肉吧。”牛弘坐定后,妻子又说:“小叔子平白无故射死了牛,这不能算平常事吧!”牛弘只是说:“我已经知道了。”说完之后神态自若地继续读书。牛弘的行为感动了弟弟和所有的人,大家都说他是个重亲情、不爱财的君子。再看当今社会,兄弟之间为了争父母留下的财产,上法庭打官司,反目成仇的例子特别多。如果父母当时知道留下财产会起这么大的纷争,一定不愿意留这么多财产让子女争吵。

别把钱财物品看的太重要,少计较,兄弟之间就不会产生怨恨。讲话时,多说好话,不说坏话,忍住气话,不必要的冲突、怨恨的事情自然就会消失了。

家里的人最常沟通就是用言语,所以言语当中要柔软,要和谐,绝对不要讲话很冲。所以,我们《弟子规》才说“言语忍,忿自泯”。

这里,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有个父亲,他的孩子脾气很不好,他就跟孩子讲:“你每次发脾气,就到后院那根木柱子上面钉上一个钉子。”这个儿子一发脾气就钉一个钉子,钉了一个星期左右,孩子一看,密密麻麻的钉子在上面,突然才警觉到:“我的脾气原来这么不好!”慢慢就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他发脾气的情况慢慢减少了,后来终于不发脾气了。他的父亲又跟他说:“你只要今天不发脾气,就到后面的木柱上拔一个钉子出来。”就这样一天一天把钉子拔掉,拔完的那天他很高兴,就跟父亲说:“钉子我都拔完了。”父亲带着他到后院去看,告诉他:“你虽然已经把钉子都拔完了,但是这根木柱能不能恢复到原来的样子?”不可能,已经千疮百孔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当你向别人发过脾气之后,你说的话就像这些钉孔一样,会在人们的心中留下伤口。无论你说多少次对不起,那伤口都会永远存在。我们要珍惜身边的亲人,千万别因一句错话,一件错事伤了他们的心。 所以从小,我们懂得言语能控制。我们都晓得人与人在谈吐当中,都希望对方讲话能很好听。自己讲话,我们也要特别注意。你讲话很急、很紧张,又很大声,对别人来讲,可能会误以为你在骂他,所以,我们在谈吐当中,应该要特别注意。人与人之间,也要替对方想一想。当别人很忙的时候,我们去问他,可能他的言语会很快很急,我们也不要误以为他就是在骂我。能彼此互相地体让,就可以减少很多言语所造成的不必要的误会,还有争吵。

前面是讲对钱财,还有言语,如何与自己的兄弟姊妹相处。一个人能与自己的兄弟姊妹好好的相处,你将来在外面也同时可以跟你的朋友好好的相处。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