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对张仪和公孙衍的态度(如何评价孟子滕文公下中对张仪、公孙衍这类人的评价)

本站作者 2024-02-20 01:27:00

孟子对张仪和公孙衍的态度

张仪、苏秦、公孙衍。

一个是武信君,一个是武安君,一个官拜犀首(武官名)。

结果在《战国策》的一些伪作中的文学形象变成什么样子了?

张仪成了一个只会摇唇鼓舌、谎话连篇的断脊之犬,苏秦和公孙衍干脆合二为一变成了在六国间饶舌混迹的厚颜无耻之人。

而且这种观念根深蒂固,已经有朋友开始即兴表演了:

当然,这位朋友的id实在有自娱自乐的味道。

那么,他们为什么在文学文学形象里变成了这个样子呢?

自己作的呗。

到战国中期,外交的重要性开始凸现,军事型人员难以获取更高权力。

此时,张仪利用秦魏的外交关系,在秦廷挟魏自重,又在魏廷挟秦自重。

同时期,公孙衍则利用秦国带来的威胁,以实现魏廷对其组织合纵的依赖。而后,他又利用合纵勒索秦国,以巩固自身在韩、魏两国的地位。

苏秦的活动时间相比于前两者较晚。随着纵横活动的进一步发展,苏秦在当时已经很难依靠军事技能求仕。最终,苏秦变成了燕昭王派往齐国的间谍,由此算是上位。

三个励志于纵横疆场的当世之杰,却生生被纵横的游戏扭曲成了那副德行。

被孟子这个直男癌骂娘炮真的不冤吧。

(鉴于评论区读者的表现,补充当时背景:

在魏惠王中期,大致是张仪、公孙衍的成长期,当时主要以军事兼并为主,比如庞涓、田忌、孙膑等均以军事上位,另也有因变法上位,但到魏惠王中期剧烈变法期已结束。

大致在齐楚徐州之战之前,魏惠王开始转向外交诈术,纵横时代开启,此时君主开始需要纵横领域的人才。

也正是在徐州之战之后,张仪、公孙衍登上历史舞台,其军事方面的才能和纵横领域的手段均开始展现,但纵横方面显然更谣言一些,也就是景春赞叹到的“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到了魏楚襄陵之战以后,孟子开始在魏国活动,他依旧坚持经济战(降低农工商税)+军事手段(义兵)的模式,并不断批评魏惠王在纵横领域的动作(孟子在魏国活动的五年,魏国并没有军事行动,而是主要集中在纵横活动)。

因此,他对张仪和公孙衍一类武将因君王的需求而转向纵横活动,自然会感到反对态度。)

再留意一点,孟子在魏国的活动时间是在魏惠王晚期,大致在魏襄王继位后去了齐国。

正好赶上张仪和公孙衍的活动时期。

尤其在魏国朝堂上,孟子很有可能就碰到过这俩人。

孟子:犀首大人,听谁您在军事上是很有……

公孙衍:闭嘴,我是纵横时长两年半的个人练习生,喜欢唱,跳,Rap,和稀泥,music~

你说孟子会这么评价?

魏襄王:???你是说我孙子太美?实在是太美?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