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关于医学的句子 《论语》中的医学思想
《论语》中的医学思想
《论语》是孔子生平言论的记述,其中的医学思想十分宝贵,值得研讨。
一、孔子的生活卫生观
《论语•乡党第十》云:"齐必变食,居必迁坐。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洁,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恶臭不食;失饪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食不语,寝不言。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
此节文字虽然是谈论祭祀场合所必须注意的饮食、起居事项,但大都涉及生活卫生知识,论述详备且合乎科学之理。孔子对腐败变质、变味、变色及做得不好的食物一概不吃,强调饮食不仅要精细,而且要色、味、形俱佳,当然亦少不了调味品。并要求按时进食,食量适中,切忌多食过饱。饮酒有节制。这些都是很好的生活规范。同时,孔子提出吃饭时不说话,陲觉不言语,这至今仍是良好的卫生习惯,浅显的道理中包含着维护健康的科学思想。而不随便食用从别处购来的酒脯,对预防消化性疾病有积极意义。
《子罕第九》提到“不为酒困”的主张,与《乡党》里饮酒有适度是一致的,这可避免因狂饮而扰乱心智、行为失控的现象出现。
《季氏笫十六》中孔子说:“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益矣。乐骄乐,乐佚游,宴乐,损矣。”孔子认为凡是行为举止符合礼乐的节制,即行之适度,好称人之善,多与贤人为友,则有益身心;倘若恃尊贵以自恣,无节制的出入,沉溺荒淫之中,则有害身心。
《子罕第九》说“仁者不优”《雍也第六》讲“仁者静'“仁者寿”。这其实是一脉相承的思想。仁厚的人无欲无求,清静无为;少思、少忧、少动,故可长寿。这说明保持心理卫生对健康的积极影响。
二,孔子在疾病产生问题上的天命论《述而第七》谓:“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祇。子曰,丘之祷久矣。”
孔子认为死生有命,病安在无。不想以祈祷的方式来消灾祛病,并对子路的做法不以为然,认定自己平素行为端正,符合天理人伦,可身体仍会生病,岂非天命?
《雍也第六》称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斯人也而有斯疾。”孔子对自己贤慧的弟子伯牛患不治之症既无奈又哀怨,觉得伯牛行善而居然遭遇凶疾,固非人招,抑或是不可违之天命。
三、孔子倡导人生三戒慎说《季氏第十六》载:“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戒之在得。”
孔子针对人生三个不同的生理阶段及其心理需求的趋向,有的放矢地提出了相应的三种戒慎:即在少年青春之际,要戒色欲;中年血气方刚、身强力壮之时,要戒争斗;年老体虚,血气两亏的暮岁,要戒贪欲。这些精辟见解很值得人们认真记取。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