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了道理输了感情段子(赢了道理的人,最后都输了感情)
听过一句话,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我跟你讲感情,你跟我讲道理。
有网友吐槽:一次,自己在朋友那受了委屈,和外地出差的老公诉苦。在手机这头一边掉眼泪,一边打字说自己很难过。
结果对方喋喋不休地开始讲她哪哪做得不对,要如何与人相处。刚反驳两句,老公说:“算了,你这个样子,说什么都听不进去。”
当时真是气得心跳都在加速。
夫妻关系中,总是有人喜欢讲大道理。
你说生活太累,他说成年人的世界都不容易;
你说工作太忙,他让你提升个人能力;
你说心情太差,他说太矫情,早点睡。
作家粥左罗说过:
大多数情况下,你和你的爱人、同学、朋友、同事都有类似的知识背景、经验背景。
这种东西有一定的圈层属性,也就是说,这个圈层里的常识性的道理和逻辑,大家都懂,用不着你讲。
讲道理,是一件好事,但婚姻中如果事事都讲道理,不仅不会让人信服,还会使两个人越走越远。
电视剧《三十而已》中的陈屿和钟晓芹是一对不被看好的夫妻。
钟晓芹喜欢养猫,陈屿喜欢养鱼,两个人各自都玩得不亦乐乎,但在一起却待不了一个小时。
意外的怀孕,让本就不太和谐的夫妻矛盾重重。
钟晓芹满心欢喜期待着新生命,陈屿却坚持强调我们没有做好准备,根本抚养不了孩子。
最后钟晓芹流产,她悲伤难过,不愿意接受事实,而陈屿的态度却很冷静、理智地好像不是自己的孩子。
孩子没了只是掉了几滴眼泪,而养的鱼死了他却大发雷霆。
这段无法互相理解的“合租式婚姻”也就此走到了尽头。
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一书中曾经说过:
男人和女人大脑结构的不同,是为了生存和进化。
远古时代,男人所扮演的是猎人的角色,而女人则常常聚在一起讨论育儿经,在群体中承担协调、沟通的作用。
婚姻中,双方承担着不同的角色,然而个性、习惯等差异让很多夫妻在相处中陷入僵局。
一方渴望情感交流,一方只用事实说话,一方想要沟通,一方喜欢沉默。
更令人难过的是,当分歧出现的时候,两个人都试图打败对方,可这种争斗的结果常是两败俱伤。
他一点都不考虑我的心情,
他从不好好听我说话,
他根本不理解我……
在抱怨和矛盾之中,长久没有情感共鸣的夫妻,也就公事公办地过日子。一个屋檐下,却是两个世界。
其实,夫妻之间很多冲突都来源于彼此缺少共情,关注了事实,关注了结果,但唯独忽视了当事人的情绪,忽视了他想要得到关怀的迫切心情。
村上春树曾说:世间许多人需要的,其实不是实用的忠告,而恰恰是充满暖意的附合。
朋友小白是个典型的女强人,无论是在职场还是生活上,她都能够处理得井井有条。
相较之下,她的丈夫却普普通通,并没有什么特别显眼的地方。
很多人说凭她的能力完全可以找一个更优秀的伴侣,她却笑着谈起了自己的创业失败的经历。
那时候整个人陷入低谷,全是负能量,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一无是处。
其他人都安慰她,跌倒了就爬起来,唯有当时还是朋友的这个男孩,告诉她:跌倒了就坐一会儿,也没关系。
他不厌其烦地来逗她开心,被拒绝了很多次依然准时按响门铃,耐心疏导她发泄情绪,把心底的抱怨和委屈说出来。
他的陪伴和理解,陪着小白走出了那段苦闷的日子。
《重启》中说:安慰一个哭泣的人,最好的方式不是说“不要哭”,而是说“你一定很痛苦吧,想哭就哭吧”,或者“如果我是你,我也会哭”。
人是情感动物,无论是思想还是行为都会不自觉地受到情绪的干扰,相比理智说教,情感庇护往往更得人心。
两个人相处,只有懂得共情,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设身处地为他着想,才能看得到他的需求,听得进他的劝告,在差异和分歧中找到和谐的相处模式。
而当我懂你的艰辛和不易,你懂我的委屈和不甘,也就开始接纳和包容,理解和释怀,自然会在生活的一地鸡毛中,久处不厌。
约翰·戈特曼,美国华盛顿心理学教授,从事家庭关系方面研究长达40年,是婚姻关系、人际关系领域的专家。
只要观察和聆听一对夫妻5分钟的谈话后,他便能预测他们是否会离婚,且预测准确率高达91%!被誉为“婚姻教皇。”
在研究近700对夫妻且跟踪他们的婚姻发展长达14年后,他发现,幸福的夫妻也会有矛盾,真正让婚姻长久运转的根本是夫妻之间的情感力量。
每一份婚姻背后都有一个“感情银行”,里面是感情储蓄,源于夫妻之间的情感联系和互动。
每一次危机发生,感情储蓄就充当矛盾的缓冲剂。这会促使夫妻对婚姻做出积极的诠释,对感情修复保持正向的态度。
一旦感情储蓄告罄,婚姻也就快走到尽头了。
在《幸福的婚姻》一书中,戈特曼博士分享了「幸福婚姻的7大法则」,教会各式夫妻增进情感储蓄,维护婚姻长久幸福。
比如交流时注意对方的情绪,感受他的内心需求;
学会赞美和欣赏对方;
在穿衣、吃饭这些生活小事上了解伴侣的真实想法;
理解对方,在矛盾中找到平衡……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