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错了人的成语 形容看错了人的成语

本站作者 2024-04-26 13:09:00

跟错了人的成语

形容看错了人的成语

1大失所望[ dà shī suǒ wàng ]

解释原来的希望完全落空。形容非常失望。

出处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记》:“秦人大失望。”

2不辨菽麦[ bù biàn shū mài ]

解释辨:分清;菽:豆类。分不清豆子和麦子。形容愚昧无知;或指缺乏实际生产知识。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八年》:“周子有兄而无慧,不能辨菽麦。”杜预注:“菽,大豆也。豆麦殊形易别,故以为痴者之候。”

3有眼无珠[ yǒu yǎn wú zhū ]

解释珠:眼珠。长着眼睛没有眼珠。比喻没有识别人或事物的能力。

出处元 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一折:“常言道贤者自贤,愚者自愚,就似那熏莸般各别难同处。怎比你有眼却无珠。”

4有眼如盲[ yǒu yǎn rú máng ]

解释虽有眼睛,如同瞎子。指不认识著名人物,或不识大体。

出处元·范子安《竹叶舟》第四折:“师父,弟子有眼如盲,只望师父救度咱。”

5视而不见[ shì ér bú jiàn ]

解释指不注意;不重视;睁着眼却没看见。也指不理睬;看见了当没看见。

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知北游》:“终日视之而不见,听之而不闻,搏之而不得也。”

6旁观者清[ páng guān zhě qīng ]

解释在旁边看的人比当事人清楚。

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陈多寿生死夫妻》:“常言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7张冠李戴[ zhāng guān lǐ dài ]

解释冠:帽子。把姓张的帽子给姓李的戴上。比喻弄错了事实或对象。

出处明 田艺蘅《留青日札 张公帽赋》:“谚云:‘张公帽掇在李公头上。’有人作赋云:‘物各有主,貌贵相宜。窃张公之帽也,假李老而戴之。’”

8望眼欲穿[ wàng yǎn yù chuān ]

解释眼睛都要望穿了。形容盼望殷切。望:向远处看;眼:眼睛;欲:将要;穿:破。

出处明 西湖居士《明月环 诘环》:“小姐望眼欲穿,老身去回覆小姐去也。”

9望而却步[ wàng ér què bù ]

解释看到困难或危险就往后退缩。形容遇到强敌或困难时就退缩不前。却步:向后退却。

出处明 徐光启《复周无逸学宪》:“且以裕蛊所为,思之痛心,望之却步。”

10一览无余[ yī lǎn wú yú ]

解释览:看。余:剩余。看一眼就全部看在眼里。

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言语》:“江左地促,不如中国,若使阡陌条畅,则一览而尽,故纡余委曲,若不可测。”

11熟视无睹[ shú shì wú dǔ ]

解释熟视:细看;睹:看见。看惯了就像没看见一样。也指看到某种现象;但不关心;只当没有看见。

出处晋 刘伶《酒德颂》:“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

12视若无睹[ shì ruò wú dǔ ]

解释虽然看见了;却像没有看见一样。指对眼前事物漠不关心。

出处唐 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是以有力者遇之,熟视之若无睹也。”

13睹物思人[ dǔ wù sī rén ]

解释睹:看见。看到离去的人或死者留下的东西;就联想或怀念起这个人。常用于对死者的追思。

出处唐 斐铏《传奇 颜濬》:“贵妃赠避尘犀簪一枚,曰:‘异日睹物思人。’”

14不识大体[ bú shí dà tǐ ]

解释识:懂得;大体:重要的道理;关系全局的道理。指不能认清大局;不懂得做事、处理问题从整体和长远利益出发。

出处《宋书 南郡王义宣传》:“尝献世祖酒,先自酌饮,封送所馀,其不识大体如此。”

15举案齐眉[ jǔ àn qí méi ]

解释案:有脚的托盘。汉代的梁鸿、孟光是一对恩爱夫妻;孟光在给梁鸿送饭时总是把端饭的盘子举得与眉毛一样高;以示对梁鸿的尊敬。后用以形容夫妻相互敬爱。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逸民传 梁鸿》:“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16另眼相看[ lìng yǎn xiāng kàn ]

解释用另一种不同于一般的眼光看待。形容对某个人特别重视;不同于寻常。

出处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不想一见大王,查问来历,我等一实对,便把我们另眼相看。”

17明察暗访[ míng chá àn fǎng ]

解释察:调查研究;访:查询。公开察看了解;暗中调查访问。指用不同方式;从不同方面进行调查了解。

出处清 林则徐《覆奉访察碎石工程情形折》:“臣仰奉谕旨,明察暗访,不必丞丞。”

18听而不闻[ tīng ér bú wén ]

解释闻:听。听了跟没听到一样。形容不关心,不在意。

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19目不斜视[ mù bù xié shì ]

解释眼睛不往旁边看。形容目光庄重;神情严肃。

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都是目不斜视,俯首而行。”

20东观西望[ dōng guān xī wàng ]

解释向四周张望,察看动静。

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6卷:“张公也慌张了,东观西望,恐怕有人撞见。”

21问道于盲[ wèn dào yú máng ]

解释盲:瞎子。向瞎子问路。比喻向什么也不懂的人请教;不解决问题。

出处唐 韩愈《答陈生书》:“足下求速化之术,不于其人,乃以访愈,是所谓借听于聋,求道于盲。”

22极目远望[ jí mù yuǎn wàng ]

解释极:尽。用尽目力向远处眺望。

出处三国 魏 王朗《与许靖书》:“子虽在裔土,想亦极目而迥望,侧耳而遐听,延颈而鹤立也。”

23极目远眺[ jí mù yuǎn tiào ]

解释极:尽;眺:望。尽眼力之所及眺望远方。

出处三国·魏·王朗《与许靖书》:“子虽在裔土,想亦极目而迥望,侧耳而遐听,延颈而鹤立。”

24望穿秋水[ wàng chuān qiū shuǐ ]

解释把眼睛都望穿了。形容盼望的程度。秋水:比喻人的眼睛像秋水一样晶莹。

出处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你若不去啊,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

25看家本事[ kān jiā běn shì ]

解释指自己特别擅长的本领。

出处李劼人《天魔舞》第13章:“她不等他说真心话,她的看家本事就拿出来了。”

26有目无睹[ yǒu mù wú dǔ ]

解释犹言有眼无珠。

出处宋·苏轼《淮阴侯庙记》:“淮阴少年,有目无睹,不知将军,用之如虎。”

27众盲摸象[ zhòng máng mō xiàng ]

解释许多瞎子摸象,摸到象腿的说象一根柱子,摸到象身子的说象一堵墙,摸到象尾的说象一条蛇,互相争论不休。比喻看问题以偏概全。

出处《大般涅槃经》三二:“其触牙者即言象形如芦菔根,其触耳者言象如箕,其触头者言象如石,其触鼻者言象如杵,其触脚者言象如木臼,其触脊者言象如床,其触腹者言象如甕,其触尾者言象如绳。”

28察言观行[ chá yán guān xíng ]

解释指考察其言行以知人。

出处晋 袁宏《后汉纪 献帝纪五》:“古者察言观行,而善恶彰焉。”

29瞎子断匾[ xiā zǐ duàn biǎn ]

解释瞎子批判匾额上的字。指各说各的,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

出处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第二章第十节:“于是《诗》有齐、鲁、韩、毛四家,而四家之说,也就像瞎子断匾一样,各是其所是。”

30遇人不淑[ yù rén bù shū ]

解释淑:善,美。指女子嫁了一个品质不好的丈夫。

出处《诗经 王风 中谷有蓷》:“有女仳离,条其啸矣。条其啸矣,遇人之不涉淑矣。”

31有目如盲[ yǒu mù rú máng ]

解释盲:瞎。虽有眼睛,如同瞎子。指人缺乏见识,或不识大体。

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2回:“于是李林甫、杨国忠二人,一齐上前取看,只落得有目如盲,也一字看不出来,跼蹐无地。”

32两瞽相扶[ liǎng gǔ xiāng fú ]

解释两个瞎子互相搀扶。比喻彼此都得不到帮助。

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五:“两瞽相扶,不伤墙木,不陷井穽,则其幸也。”

33蔽明塞聪[ bì míng sè cōng ]

解释蔽:遮;聪:听觉灵敏;明:看得清楚。蒙住眼睛不看,堵塞耳朵不听。指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

出处宋 曾巩《洪范传》:“夫然,故蔽明塞聪,而天下之情可坐而尽也。”

34盲人把烛[ máng rén bǎ zhú ]

解释瞎子手擎烛火照亮。比喻不起任何作用。

出处《野叟曝言》七五回:“古人每以陈寿帝魏不帝蜀,议者蜂起,皆盲人把烛之谈也。”

35收视反听[ shōu shì fǎn tīng ]

解释不视不听。指不为外物所惊扰。

出处晋·陆机《文赋》:“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傍讯。”

36冷眼静看[ lěng yǎn jìng kàn ]

解释形容从旁冷静而仔细地观察。

出处唐·徐夤《上卢三拾遗以言见黜》:“疾危必厌神明药,心惑多嫌正直言,冷眼静看真可笑,倾怀与说却为冤。”

37错认颜标[ cuò rèn yán biāo ]

解释形容懵懂浅陋。

出处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卷八:“主司头脑太冬烘,错认颜标作鲁公。

38眢井瞽人[ yuān jǐng gǔ rén ]

解释眢井:枯井;瞽:瞎子。处于枯井中的瞎子。比喻毫无见识的庸人。

出处严复《救亡决论》:“盖非西学洋文,则无以为耳目,而舍格致之事,将仅得其皮毛,眢井瞽人,其无救于亡也审矣。”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下一篇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