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描写家乡的句子(描写家乡名人的5oo字作文)

本站作者 2023-02-06 11:46:00

名人描写家乡的句子

家乡的名人

我的家乡在无锡,这里是江南鱼米之乡,并且多人辈出《二泉映月》这首二胡曲想必大家都听过吧,它的作者华彦钧就是我们无锡东亭小四房人。

华彦钧,民间音乐家,又名阿炳,但由于35岁时双目先后失明,又被人称作“瞎子阿炳”。阿炳的生活经历十分坎坷。他自幼没有母亲,21岁时。父亲又患病去世。后来,阿炳得了眼病,因为没钱看病,终于不幸双目失明。阿炳只好流落街头,以卖艺为生,饱受了人间艰辛和苦难。

阿炳虽然生活得很艰难,但这也阻拦不了阿炳对音乐的追求。

阿炳在黑暗,贫困中挣扎了几十年对痛苦生活的感受,她都通过音乐反映出来。他的间乐作品,情真意切,扣人心弦,充满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更是他的不朽名作。《二泉映月》表面上似乎描绘无锡“天下第二泉”的月夜景色,其实抒发了作者对旧社会艰难生活的深沉感受,寄托了对美好的寻觅和向往。

那乐曲时而慷慨激昂,时而如泣如诉,旋律优美动人,充满着浓郁的江南韵味。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听到《二泉映月》后,激动地流下了眼泪。他说:“这首乐曲太感人了,像这样的乐曲应该跪下来听。”如今,《二泉映月》已经被列为世界十大名曲之一,甚至被美国宇宙飞船带到太空播放,传递给太空中可能存在的外星人。

阿炳还有三不穷:人穷志不穷(不怕权势);人穷嘴不穷(不吃白食);人穷名不穷(正直)。

有一次,国民党军阀汤恩伯要阿炳给他的十三姨太唱生日堂会。阿炳断然拒绝,遭到一顿毒打,可阿炳毫不屈服,并编了唱词,拉起二胡痛骂他们。

抗战时期,日冠占领无锡,一个叫章士钧的人当了汉奸。阿炳知道后,也编词骂他,又遭到一顿毒打。后来,这个汉奸被日本人杀了,阿炳拍手称快,并编了一首《汗奸的下场》沿街演唱,无锡人无不叫好。

在无锡惠山黄公涧旁,坐落着阿炳的墓。墓前有着一尊阿炳的铜像,只见阿炳头戴毡帽,衣衫褴褛,瘦骨嶙峋,背上背着一只琵琶,手里还拉着二胡。他微闭双目,仿佛正沉醉在《二泉映月》哀婉动人的旋律中。

啊,阿炳,你是我们无锡永远的骄傲!作为一名无锡人我感到十分自豪,你的音乐使我感觉在梦幻之中,使我听到了你的倾诉,叹息,悲哀,辛酸和怒号从弦上流出的悲伤啊,成为了中华民族百年不朽的千古绝唱!

我家乡的名人屠呦呦作文5oo字

2011年9月,我国在生物医学领域写下新篇章,有“诺贝尔奖风向标”之誉的拉斯克奖得主名单在美国纽约诞生,一位81岁的中国女药学家赫然在列,填补了华人十年未获此奖的空白,也造就了第一位在中国独立完成研究的获奖者。以“抗疟神药”拯救千万人生命,自己却安守清贫默默耕耘,她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在中华科技史上书写下又一段传奇。

传奇的锻造者,名叫屠呦呦,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青蒿素研发中心主任。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诗经•小雅》的名句寄托了屠呦呦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作为一名生药学专业学生,屠呦呦考入北大医学院时就和植物等天然药物的研发应用结下不解之缘。从1955年进入中医研究院来,她几十年如一日,埋首于深爱的事业中,将一份份漂亮的成绩单回馈给党和人民。

屠呦呦入职时正值中医研究院初创期,条件艰苦,设备奇缺,实验室连基本通风设施都没有,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的屠呦呦身体很快受到损害,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除了在实验室内“摇瓶子”外,她还常常“一头汗两腿泥”地去野外采集样本,先后解决了中药半边莲及银柴胡的品种混乱问题,为防治血吸虫病做出贡献;结合历代古籍和各省经验,完成《中药炮炙经验集成》的主要编著工作。屠呦呦最引人瞩目的成就是发现青蒿素,作为防治疟疾的一线药物,“它每年在全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拯救了成千上万的生命,并且在与疟疾这种致命疾病的持续战斗中产生了长远的医疗福利”。拉斯克基金会如是说。

为什么屠呦呦可以在平凡岗位上大有作为?或许我们可以从她说过的一句话中找到答案:“一个科技工作者,是不该满足于现状的,要对党、对人民不断有新的奉献。”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