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视甚高的句子怎么写 自视甚高怎么办

本站作者 2023-04-21 16:01:00

自视甚高的句子怎么写

谢邀

自视甚高,先来看看这种高,是虚高还是实高?学着客观中立地看待人(包括你自己和他人)事物。

不能和朋友将心比心,做什么都感觉是对别人的馈赠,你总是把自己放在高处。相处久了,对方会很不舒服,因为没有谁愿意永远待在低处。

如果是实高,别人会从心理佩服和仰慕你,也需要你从高处的台阶下来,不要一个人独占光芒。这是处事智慧,当你确实在某些方面突出,也要在其他方面自我放低或自曝弱处,这样才能在朋友圈中收放自如,相对动态平衡是人际相处的智慧。

如果是虚高,相处久了,别人会发现你自己把自己放在高处,而你的脚下是空的、是虚的,别人心知肚明,只是因为涵养不说破而已。而你也终有一天会从高处跌下,这种从虚高跌落的感觉不好受的,还不如踏踏实实地立足于地面。

这种心理模式是怎样形成的?

有可能是你的养育者深受赏识教育的误区之惑,从小被无限地夸赞,“你是最棒的!”“你是最聪明的!”“你真牛!”就像吹气球一样,吹得大大的,会爆的。

还有一种可能是,你的养育者,他本人就是这样一种模式,因为他用这种模式对待你,你无意识地复制了这种模式。如果是这样,合适的时候可以寻求心理咨询。

我公众号的一篇原创文章,与你的标题有关联,复制在此

你是最棒!你是最聪明的!你真牛!----这样夸孩子,孩子会怎样?就像吹气球一样,会爆的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种赏识教育的理念有点深入人心,但凡事过犹不及:物无美恶,过则为灾。

曾经有过一个咨询的案例,一个12岁的初一男孩,这是他的绘画。

孩子的父母是从农村来到城市的生意人,在城市有了自己的店铺、房子,孩子也从小在城市上学,经商的辛劳自不必说,父母忙于生意又由于家住市场车来车往,考虑到孩子的安全,从2岁起就一直在幼儿园全托,甚至包括寒暑假也在幼儿园度过,直到上小学才生活在父母身边。

孩子刚上一所重点初中不到两个月就出现了极为反常的主动。学校运动会结束之后,举行颁奖仪式,当主持人宣读到他们班的一个集体获奖项目,还没来得及说谁上台领奖时,他突然冲上台去,从主持人手中拿过话筒,大声说:“这是我个人的荣誉,我为此感到自豪,我为学校争了光……”在众人的惊愕中,幸好班主任反应灵敏,马上上台说:“这是我们班级的荣誉,谁来领奖都一样”。

事后,班主任出于对孩子的担忧,将此事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家长,说孩子并不是这个获奖集体项目中的一员,在几千人的学生和老师的颁奖大会中,他的行为显得反常。家长联想起最近孩子的一些举动,更是觉得反常。

孩子在小学时表现出色,看上去无忧无虑的,可最近有时莫名其妙地哭,有时又呆呆地不说话,似乎眼神都有点不对劲,痴痴傻傻的,问他他又说不出什么,更要紧的是,这么小的孩子居然失眠,晚上两三点还没睡着,很早又醒了。

我第一次见到孩子,瘦高个,表情阴沉,坐在圈椅中腰背笔直、肢体僵硬,咨询师提示他可以让圈椅轻松地怀抱着身体、手臂可以随意地搭在扶手上。孩子说:我习惯于这样坐了。在我看来,孩子的表情、肢体、语言都没有了12岁孩子的天真与无邪,很成人化。

第二次见到孩子,问:“你从小是和爸妈生活在一起吗?”孩子刚一开口,就痛哭失声,他说:“我2岁开始就在幼儿园全托”。又问:“幼儿园老师对你好吗?”孩子说了一句令人十分辛酸的话:“老师不好,但是我只能依靠她”。

孩子双手捧着头埋在了膝盖上嚎啕大哭,咨询师找来了一些废弃的一次性纸杯和纸盒,让他发泄愤怒,他把所有的纸杯、纸盒用尽全力撕得粉碎,边哭边撕边反复说:“2岁就要我去自立,我怎么自立嘛……”一个2岁的孩子眼巴巴地看着别的孩子都有家长来接送,等所有的家长和孩子都走远了,仍然看不到爸妈的身影,剩下他一个人孤零零地在空荡的幼儿园里。

孩子发泄完愤怒,这一次咨询结束,孩子在爸妈的陪同下离开了咨询室。蓦然发现孩子在我的笔记本上留下了几个稍许稚嫩的字迹:老师,谢谢你!

爸爸在家的时间不多,孩子基本上是跟着妈妈,妈妈对孩子的教育从来都是鼓励,经常对孩子说:你是最棒的!你是最聪明的!你在学校要多表现,这样将来才能出人头地!

孩子的大伯是大学毕业生,在大城市工作很不错,爸爸从小对他说得最多的是希望他将来成为一个像大伯那样的人,而不要像爸爸,小时候太贪玩,上完初中就辍学了,只能出来做生意。

心理分析:

1、乍一看,这幅画画不达意。咨询师说的是请他画出他的学校,他画的是发生在学校的某一个场景,而恰恰这个场景真实地表达了孩子的内心世界。这个场景是:有一个孩子站在宽大的讲台上,台下的孩子在听他演讲。这幅画面几乎就是运动会颁奖那次情景的再现。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孩子的心理动因:孩子有极强的表现欲望。

2、妈妈的教育模式引入了一个误区,这也是当下中国家长教育的误区,70后的他们已经知道了否定式教育的危害,但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赏识教育。并不是说赏识教育不好,而是如何运用它。

“最棒的!最聪明的!多表现!出人头地!”这些词语当然会激励孩子的自信心,但家长不可掉以轻心的是,孩子年龄小,缺乏是非判断的能力,他真认为他是最棒的、最聪明的、多表现、将来能出人头地。

这些词语很宽泛很笼统,就像吹气球,使劲吹,气球会爆的。合理的赏识教育是,尽可能地具体化,具体说孩子的某一件事情做得好,比如进门就收好了鞋子、早晨起床不用催、书包自己整理等等,让孩子知道他哪些事情做得好、好在哪里,这样既可以增强自信心,又不至于气球吹爆。

显然,这个孩子不能客观地评估自己的能力,而是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能力。在小学时,可以表现得出色,但进入重点中学,高手如云,有些他认为本该属于他的位置被别人占了去,就出现了反常的那一幕。

3、孩子在幼儿园全托的经历,压抑了太多对父母和老师的愤怒和攻击。如果他的父母是棍棒教育,那么这个孩子会变得很叛逆,他的这些愤怒和攻击会在这种叛逆当中得以部分释放;而恰恰他的父母还算是通情达理的,几乎不用棍棒,孩子的愤怒和攻击就被压抑了下来,没有机会释放。这也是出现反常的一个原因。

4、孩子的爸爸推崇大伯,这本无可非议,但爸爸否定自己却有所不妥。要知道,孩子的基因一半是来自爸爸,一半是来自妈妈。父母需要在孩子的心目中树立正面积极的形象,而不要以语言和行为自毁形象,不需要贬低生意人的社会地位。

笔者有一年看到一个调查结果,美国希望子女将来从事的行当,排在第一位的是:a small business (小老板)。孩子的爸妈从农村出来白手起家,能在城市站住脚跟,有店铺、房子,让孩子在城市接受教育,这是足以让子女自豪的勤劳的父母。

怎样夸奖孩子呢?

假设,一个男孩对一个女孩说:你的衣服很漂亮。而另一个男孩对这个女孩说:你气质好。女孩喜欢听哪一句话?答案很显然。为什么?因为衣服漂亮是外在的,而气质是内在的,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

有个词叫做“泛泛而谈”,意思是说的都是一些皮毛的、表面的东西。我在这里要用一个词:泛泛而夸。说的是你夸的是皮毛的、表面的、众所周知的一些东西。比如家长夸孩子:你很聪明。这句话孩子可能一听完就无声无息了。

如果家长夸孩子说:你的空间想象力很好;你的领悟能力很好;你的动手能力强。他就会很认同,因为这是他内在的东西。所以家长夸孩子不要泛泛而夸,要夸到孩子的内在,最好是别人都没有看到的内在,这样既能提高他的自信心,又不会让他膨胀。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