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年礼的词语(但真正了解年礼之“灵”的不多)
文 | 江小桥
英国历史学家弗兰克·特伦特曼在《物品帝国》中提到过一个事实,“一个典型的德国人拥有1万件物品。2013年,英国人总共拥有60亿件衣服,平均每个成年人100件。”这让人惊讶,也让人思考——在物质极大丰富的现代社会,人跟物品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进入二十世纪以来,有关消费主义的争论从未停止过,但一件事物似乎不在争论之列——礼物。
总喜欢思考的、被称为这个时代最伟大艺术家之一的刘易斯·海德写过一本书《礼物》。他从博物馆里经历几世纪风雨、最终被锁起来展示的宝石,也有遥远部落中那些贝壳制成的、粗糙油腻但传递于家家户户间的装饰品讲起,分析了礼物的传递如何替代商品而改变世界。
礼物如何让人感动?人们渴望收到什么样的礼物?这些可以洒向所有方向的礼物们,在每一次的传递中,都在送礼者和收礼者间创造新的精神生活。礼物中创造力的价值、文化继承以及情感连接,成为其在如今被金钱和物质充斥的文化中的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互惠、善意和文化货币
在人类学的范畴内,礼物是有“灵”的。
1924年,法国人类学家马歇尔·莫斯在其名著《礼物》中提出,物在人与人之间流动, 遵循着植根于人们心中的赠予、接受、回报的义务,这种义务来源于人类社会交往行为的深层法则———互惠伦理。
人们在赠予对方礼物时, 将灵魂融于其中, 使之在循环往复的过程中被神圣化, 其价值也变得无法度量或让渡。鉴于赠予的礼物承载着赠与者的灵, 只有接受者本人同样回馈礼物给赠与者, 方能返还赠与者赋予礼物的精神力量, 这便是礼物之灵的意义所在。
但刘易斯·海德认为,马歇尔·莫斯也只是收集了初步观察结果以及某些深入研究的建议。刘易斯·海德不仅首次设法解释了一种最为古老的社会传统——馈赠的作用原理,礼物巩固了人际关系,使其避免同化入更大的社会中而消逝。此外,他还指出礼物交换和各种礼仪程序,让文化货币取代了金钱,“一个人永远不会真正拥有一件礼物,相反,礼物是善意的象征,且只有在人与人之间的礼物交换中得以留存”。
究其根源,是人如何与物以及如何通过物与他人彼此关联。
在礼仪之邦的中国,礼物之“灵”也与文化与情感密切相关。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礼”本意为“敬神”,慢慢演变为一种行为规范。《礼记•曲礼上》中曾如此阐述,“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礼在中国古代用于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礼仪如此,礼物亦是如此。
正是礼在中国有丰富的内涵,因此中国人的礼物交换是嵌入于一个称为“人格之文化建构”的过程当中的,礼物交换不仅明确了社会所认可的人的界限,而且有助于创造那种“地方道德世界中社会来往的主题媒介”。显然,研究礼物交换将会开始理解中国文化的核心。
礼物承载文化之外,也传递情感,有一种观点将人与人的情感定义为双方之间关系的质量。礼物,正是这一“质量”的外化。
商业中的礼物之“灵”
也正是伴随着“交换”,礼物毫无疑问成为了商业文明中的重要部分,它甚至催生了一种经济形态——礼物经济。
从春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到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再到618、双十一等电商自创节日,送礼时间的增加带动了送礼需求的增长,礼物经济蓬勃发展。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8-2020年中国礼物经济产业市场规模从8000亿元增至10913亿元,呈逐年递增趋势,2021年市场规模预计达11568亿元。
图源:艾媒咨询
但用数字去衡量礼物显然远远不够。在这个凡事已被打上价签的现实世界里,究竟有多少人真正了解“礼物”所包含的价值与创造力呢?这是刘易斯·海德提出的问题,也是财经无忌想去了解的。
如果观察“礼”字背后的商业细节——你送给你最珍贵的人什么?你送给自己什么?一件礼物被生产出来的背后,有怎样的商业逻辑与消费趋势?简而言之,即这件年礼中究竟被倾注了些什么?
即将到来的年礼季,是一个观察的绝佳角度。我们看到的是,年礼已经不仅仅是一件物品。
首先,它是折射中国经济发展和消费需求的时代符号。
每一个年代,年货年礼都有新的定义,每个人也有着独特的记忆。从70、80年代的“二十五买豆腐,二十六切块肉,二十七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到现在数码家电、家用汽车、休闲旅游都被列入年货年礼“清单”,采购方式也从匮乏单一到丰富讲究,从凭票定量买到线上线下“任性购”,在时代变迁中不断更新,真实地记录了几代中国人生活巨变。
在每年中国人最盛大节日里成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年礼,在不同社会阶段折射出的是丰富变幻的时代性,是科技与消费趋势的向前流动。
年礼也不仅仅是一个符号——有人在其中倾注情感连接,有人倾注文化传承,有人以技术将对社会趋势与“人”的需求关怀倾注其中:
作为国茶经典的峨眉高山绿茶竹叶青,不仅以高品质和稀缺性名满天下,更以茶载文,向世界传递国家文化自信,是节日之礼,更是中国之礼;
良品铺子将高品质刻入“基因”的同时,用年货承载年味,成为这个春节消费者获得舒适感、情感联系和归属感的重要源泉;
中国电动车龙头雅迪,在不断展现创新技术和科技实力自我突破的同时,也多角度多维度持续向大众传递品牌价值观,和中国人加深情感记忆连接;
完成“基因重组”后的荣耀手机,以“一部到位”的折叠屏手机,打响一场“荣耀”之战;
中国头部车企之一的长城汽车,在全球性的挑战面前大步迈进新的未来战场,向“全球化智能科技公司”进发;
创造了整个中国消费行业这些年最大创业成功故事的元气森林,还在走向星辰大海,想要实现从“全中国都喝洋饮料”到“全世界都喝中国饮料”。
“酒业新物种”肆拾玖坊,深耕“中生代”的同时,也在击穿更多边界,影响更多圈层人群;
坚果品牌领导者三只松鼠,在品质之外一直尝试推动中国元素在商业领域的应用,向消费者们输出传统文化,今年春节,它又向国人展示了一盒坚果年礼的文化与情感“质量”;
源自东方的“全球销量领先的男裤专家”九牧王,将再次登上巴黎时装周,用“盛唐赞歌”向世界展示中国美学;
中国正在进入一个高质量发展的阶段。正如上文提到的礼物是人与人之间连接质量的外化,显然,如今的年礼也进入了一个“高质量发展”的阶段。这一“高质量发展”,显然不仅仅是一件礼物的品质,同时也是文化内涵、情感连接的“高质量发展”。
刘易斯·海德有一个观点是,“艺术品是礼物,而不是商品;或者更准确地说,艺术品同时存在于两种经济中,即市场经济和礼物经济”。那么反过来,礼物也可以成为艺术品,乃至一个国家的科技、文化、品牌自信,而不仅仅是商品。
这些关于生活的“礼”赞,在推动行业变革、昭彰中国文化的同时,也在重构着人与生活、人与品牌之间的关系。
财经无忌希望从这些中国年礼出发,去寻找和展示那些无形的价值。它们是这些年礼背后的中国企业对“国”的洞察,是对“人”的关怀,是对“礼”的尊重与传承……这些无形之物,是财经无忌想要从中挖掘的年礼之“灵”。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