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告年轻人不要冲动的句子 奉劝年轻人一句话,不要听老人言,也不要成为老人

本站作者 2023-06-22 00:26:00

劝告年轻人不要冲动的句子

话说,

我们在成长路上肯定都出现过和长辈有不同意见的时候,大多数时候你是选择了听老人言,还是跟随自己的内心?

当我们想跟随内心的时候,总有一股声音悄悄在我们耳边盘旋:“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有时候听得多,都已经对其麻木了。但我最近在思考,这句话是正确的吗?接着我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年轻人最好不要听“老人言”,甚至不要成为“老人”。

-1-

“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都要多,听我的准没错。”

每次从长辈或前浪口中听到这句话,我都忍不住在内心狂翻白眼,掐着大腿让自己不要冲动,不要不耐烦,哪怕内心有再多的抗拒,你还得继续听着他们那些“想当年”的陈年旧事。

我不知道现在还有多少老人仗着自己的年龄和自己的经验,绑架年轻人的自我思想,直接告诉年轻人按照他们的方式去做事,

但是我知道,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有自己的思想,拥有他们对这个时代的自我理解和实现自己意义的独特方式。

时代每天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现在的盐已经不是他们吃过的盐,现在的桥也不再是他们当年走过的桥,

听老人言,并不能让我们避开那些这个时代一定要吃的亏。

由于全球化和信息的不断发展,我们身处的时代已经越来越多变、复杂,甚至迭代的速度也变得越来越快。

宝洁公司首席运营官罗伯特·麦克唐纳就曾借用一个军事术语来描述这一新的世界格局:“这是一个 VUCA(乌卡)的世界。”VUCA这个术语源于军事用语并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被普遍应用于商业和教育当中,

VUCA是指易变性(Volatility)、不确定性(Uncertainty)、复杂性(Complexity)、模糊性(Ambiguity)。

这些因易变而产生的不确定性、让我们更难预见下一秒到底会发生什么,各种关系边界变得更加模糊不清,事件构成的因素越发复杂,这正是我们每个人在当前和未来将面对的状态。

在VUCA时代,老人言的价值其实远远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大。因为我们畅想到的未来和他们看到的,有时候是完全不一样的。

“你吃的盐是你那个时代的盐,可我要吃的饭是我这个时代的饭,时代不同,盐再多也没用。”

就比如学车。

在我上大学的时候,我妈和身边的人老叫我去学车。

他们说的也挺有道理的,那时候学车,你有很多时间,以后工作上班了就很难请假学车了,而且上班以后牺牲的时间成本也会越来越大。

但是我对学车一直有种莫名的抗拒和自己的想法。

首先,我家里没车,学了,我也没有车去开。

第二,我一直认为开车是一件很浪费时间的事情,虽然我知道能够开车是个很重要的技能,但是缺少这个技能并没有你想象中那么可怕。

第三,我觉得买车是一件超级不划算的事情,我们的社会已经变得越来越方便,如今你可以直接打滴滴就能到达目的地,而且还不用花钱去买车保险,不用担心没地方停,也不用浪费大把时间在找车位和在塞车上。

看过《富爸爸穷爸爸》这本书的朋友应该知道,汽车是一个负债,不是资产。因为一旦拥有,你就需要不断在它身上投资钱,买保险,保养,除此之外它还会偷你的时间:塞车,找停车位,把车停在很远的地方然后走过去目的地,而且你还要花时间保养它,清洁等等。

而时间就是金钱,我一直认为那些浪费我时间的人和事就是在偷我的钱。

我妈说,买一部车可以一家人一起开车去远的地方玩,我想说的是,现在充电宝都可以租,难道汽车就不能租吗?

再加上在国内很多地方,地铁都很方便,所以开车这个技能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淡化了。这样的变化不仅发生在学车这件事情上,还有煮饭的技能,也已经被美团和各种家用智能电器所取代。

所以有些时候我们在老人眼中吃的亏(不会开车吃的亏),也许正是我们眼中享受的福(不用开车享的福)。

-2-

听老人言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接受了一成不变的固定思维,并成为了“老人”。

你身边是否有这样的人:当你提出你的看法或者新的建议时,他们总会挑三拣四,提出各种他们之前这样做之后不好的经验,于是他们便用自己的经验教训或者道听途说来告诉你,这样想或者这样做是不行的。

这样的思维模式就是典型的固定型思维,在他们的眼中,大部分事情都是一成不变的。

而且拥有固定型思维的人还非常喜欢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他们认为自己的不幸大多数都源于其他人对待自己的方式,或者社会对他们的不公,又或者是自己天生不够聪明,智商不够高,天生没有别人那么幸运。

他们认为成功的方式只有一种,那就是社会主流对于成功的定义。

社会主流认为他们成功需要拥有自己的房子,他们便努力为此奋斗拼命赚钱买房子,

社会主流认为他们成功需要奢侈的名牌衬托,他们便一掷千金哄抢那些连读音都发不准的法国奢侈品,社会主流的成功定义变了,他们也会跟着变了。

以前大家争取成为百万富翁,如今连一个亿都是小目标。而和这种固定型思维相反的便是成长型思维。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在他的书《终身成长》中对成功是这样定义的。

成功只是一种状态,而非结果。所有的成功都是来源于失败后能力的提升。这就是一种成长型思维,关注的不是结果本身,而是结果背后的原理以及下次该如何离成功更进一步。

卡罗尔还在书中举了球神乔丹的例子。

乔丹刚到公牛队打球的时候,连续输了几场比赛,当时很多人都不看好他,媒体评价也跌到了谷底。

但是他并没有听从外界对他的评价,而是在每次输球后,复盘分析自己输在哪里,哪里还做得不够好,然后针对输球的关键点进行魔鬼式训练。

分析复盘再加上日复一日的训练之后,乔丹用实力征服了所有人,成为了NBA赛场上的传奇人物。

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不会用当前的失败来定义自己的未来,他们相信未来是可以靠自己努力而改变的。

固定型思维的人不爱挑战,厌恶变化和风险,他们的策略之一就是少做少错,多做多错。

而成长型思维的人认为机会和风险是分不开的,抓住机会就意味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而且他们认为错误就是一次自我提升的机会,没有错误,就不知道自己的不足在哪里。多做多错,快速失败,反而会加快自己迈向成功的脚步。

就像卡罗尔在《终身成长》说的,成长是每个人一辈子的事,它无关年纪,无论何时,停滞成长才是最可怕的事情。

有些人,人未老心却早已衰老。无论他们处于生命的哪个阶段,一旦停滞成长,拒绝接受新的事物,拒绝拥抱变化,他们便成为了“老人”。

-3-

我们很多人从小就被教导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因为兼听则明。

但是我们很少有人被教导,要有批判性思维,为自己的决定负责任。

其实拥有批判性思维很简单,那就是不要把所有的事情当作理所当然,保持好奇,多问几次为什么,直达问题的本质。

比如,老师说的就一定会是对的吗?

讲个发生在我身上的小故事吧。

在我以前上学的时候,一次英语课上,英语老师讲试卷分析答案时,她拿错了答案。但她坚信答案是对的,于是她强硬地把这道题按照错误的答案一直分析下去。作为英语课代表的我就听得十分别扭,但是由于当时在上课,所以也没敢提出来。

老师虽然心中也觉得有点怀疑,但当时她还是被所谓的答案征服了。当时教室里一片静默,大家都在交换眼神,表示尴尬。在下课后我们几位同学找到老师再次确定后才发现老师拿的答案是错的。

如果当时老师质疑答案不一定是对的,那她可能就会和大家讨论,或者说答案有可能是错的,之后我们课下看看,可能我们学生对她的信任度就更高了。然而她硬着头皮把题合理化,认为答案是对的。

当一个人没有批判性思维的话,很容易就会被社会的主流思想给束缚住,甚至会很害怕权威,哪怕权威说的再荒谬都好,他们依然认为是对的。

而说回“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句话,如果我们用批判性思维重新思考这句话会发生什么?我们可以思考一下,通常这句话是谁说的,他们的意图是什么?潜台词是什么?这些老人都是谁?他们希望得到什么回应?

事实上,会说出这句话的人,不是什么预言家或者有智慧的老人,而是一群马后炮专家。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潜台词:“你看吧,失败了吧,早就跟你说过了。”)

“我早就该听你的,你是对的,我应该要听你的。”

其实这些人根本不关心你的失败,失败背后的原因,而只是想证明自己是对的而已。而且通常不会发生在你成功之后,而仅仅在你失败之后,为什么?

因为这句话本身就是一句马后炮。

故事二:

在一个平凡而繁忙的工作日,我提出了离职。当时我的上司想不明白,我为什么会突然离职,难道是因为前几天我们发生的一次争执?所以她选择挽留我,给我分享了作为过来人的经验。

“之前我也离职过,当时也是雄心壮志要离开创出一片天地,但是后来经历了那些事后我还是回来了,而且现在还挺好的。”

“你看看,A某和B某也是离职后回来的吧,她们也是因为没想清楚就离职,以为外面的世界更好,结果其他公司还不都是一样,她们看到我得到越来越多机会后也回来了。”

其实我也明白她在为我着想,不过当时其实我已经为离职做了大量的准备,也已经有了下一步的计划,并且有不错的机会。

于是我离职了,开始在家办公,靠着写作为自己创造了相对自由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而且慢慢地我的收入开始翻倍,甚至比原来的工作收入翻了三倍。

2020年疫情的突然袭来,让很多人的工作遭到重创,然而由于我可以在家办公,所以疫情没有影响我的工作,反而收入还比平时增加了。可能很多人会说,你是幸运而已。但是我一直相信,越努力越幸运。

在乌卡时代,我们有太多东西无法预料和掌控,但是我们唯一能够掌控的就是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

靠着运气而获得的东西,总有一天会失去。但是靠努力实现的目标,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有时候滚进来了一些幸运,也不足为奇。当时我的离职决定很多人都不理解,也有很多人劝说过我,给了我好多“老人言”。

但是到了今天,我没有听到一句,“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所以说只有当你失败了,这些马后炮专家才会围过来看你吃的亏,再逮住机会证明自己是对的。

但是,你真的有必要听他们说的话吗?难道老人真的会预测未来吗?非也,他们只是用别人概率来预测你失败。

但是他们的概率准确吗?他们的信息准确吗?可信度有多少?就因为三个人失败了,就觉得你也会失败?

下一次你失败的时候,你听到的这些马后炮,“早就和你说过了,你看吧,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和你的失败没有关系,你只是恰好倒霉,被他看到你摔得狗吃屎的样子而已。

-4-

那这是不是意味着不要听其他人的意见?不是的。我们反而要多听,但要学会批判性地听取我们接收到的信息,有自己的判断标准,然后自己做选择和决定,最后无论结果如何,要为自己的选择和决定负上责任。

想要掌握自己的人生,首先要为你自己做的每个选择负责,我把这称为“own it power”,承认的力量。

也许有一天我会跌倒,失败,踩雷等等,但这绝不是因为我不听老人言。而是我的判断或者我的决定导致了我的失败,那下次复盘的时候,我就能知道如何优化我的“系统”,查杀病毒,升级软件。

最后总结,

我们要怎么听别人的意见(批判性思维)

听什么人的意见(分清楚马后炮)

做怎么样的决定(做决定前眼观八路,做决定时跟从内心,做决定后勇敢承担后果)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