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遂志:尽己之生命和心力,成遂人生志趣、志向

本站作者 2023-06-24 23:57:00

彰显君子志向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清)蒲松龄

决心,测量着人们对理想的忠诚;勇敢,检验者人们对事业的坚贞。——佚名

中华传统文化,流传下来很多文化瑰宝,成语就是其一。每个成语都是特定文化体系中提纲挈领之论说,富有价值观和方法论的涵义。

汉语成语的“致命遂志”,富有人生价值观和方法论于一体的价值涵义。其本来精神是求诸己而尽人事的责任担当,其思想灵魂是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价值意旨。

成语“致命遂志”,出自《易·困卦·大象》,原文为:“君子以致命遂志。”

从表面涵义上看,现今有的解说为:舍弃生命来实现理想。实则,它的内在精髓乃是尽己性命、生命,实现其志趣、志向。

从人生价值观上言,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于实现自我价值,达遂目标理想。“致命”,则生命得以绽放光彩;“遂志”,则理想抱负得以施展。

从人生方法论上言,“致命遂志”,就在于尽己之性命、生命,成就自己的人生价值目标。“致命”,则生命能够全力以赴,尽心竭力;“遂志”,则坚定志趣和志向,矢志不渝。

“致命遂志”,彰显了心性本体价值和修为工夫的统一。

“致命遂志”,是面对艰困境遇的主动作为。

在“致命遂志”的解说上,当解“遂”为达到、实现之义为是。有的解说“致”为舍弃,则不妥。“致命”,实是“以至于命”(《易·说卦》)的意义,或者说是尽己性命、生命的价值意旨。有的解说“致命”为拼尽全力,也基本符合本意。

“致命”之“致”的涵义,当是集中人之心、力于某一方面,或是集中注意力去做、尽心竭力的意义。“致中和”(《中庸》)和“致知”(《大学》)等“致”者,都是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和成遂其至的涵义。

每个人的一生,不免会遇到困境和面临挑战。如何处置和应对这一困难情境,乃是人生价值抉择和有为努力上的一大课题。《易》之《困卦》,就是对这一情境而确立的应付之道。

面对不同情况的困境,可以有不同的应对策略和方案,但不管采取什么策略和方案,都有一个心性修为和作为的问题:如何看待困境?应采取什么心态?要树立什么精神和志趣?“致命遂志”,正是对以上三个问题的有效答案。

在看待困境上,既然遭遇在身,身临其中,就不能逃避或退缩,而必须予以积极的应对。正确的心态,就是勇于面对,迎接挑战,无所畏惧。“致命”,就是为己立命,而做到“夭寿不贰,修身以俟”(《孟子·尽心上》);“遂志”,就是立志而尚志,做到不达目标誓不罢休。

应战困境的进取精神和高雅志趣,乃是“致命遂志”的应有价值内涵。“目标始终如一。”(马克思)“致命遂志”的思想精髓是:求诸己而发挥主体作用,增强必胜信念,鼓足勇气,坚定意志,在全力战胜困境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理想。

有志者之修为,虽遭困厄之情境,但必是笃行其道,而不屈挠和改变其性命担当和人生志趣。“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论语·泰伯》)在人间正道上,尽己之性命、生命和心力,矢志不渝,浩然正气不可夺,方是大丈夫。

“致命遂志”,是在艰困境遇下的尽己所为。

“致命遂志”,是面对困境而诉诸自身的主动作为,亦即是修诸己而尽人事、尽心竭力达遂性命和志向的功夫所在。战胜困境的最终决定因素,关键在于人内心的强大,而非只决定于应对困境策略和举措的多么合理。内心的强大,就在“致命遂志”的坚不可摧。

要能够“致命”,首先得知命。“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论语·尧曰》)“知命”,是对自己作为人的性命或人生意义有个清醒而理性的认知:人作为人的性命是什么,或者说要想成为一个大写的人需要承担什么使命和责任?

要能够“致命”,其次得要立命。为己立命,就是勇于担当做人的责任,做到“勇者不惧”,夭寿不贰。立命则性命分定,分定则志气不屈。志气不屈,方能坚忍不拔,勇往直前。

要能够“致命”,最后得尽命。尽己之性命和生命,就要矢志不渝,忠贞不二;就要持之以恒,善始善终;就要惟精惟一,主一无适;就要自强不息,奋斗不止。

面对困境,最好的应对策略,是迎难而上,敢于攻坚克难,披荆斩棘;面对不幸,最好的应对方案,是敢于抗争,不向命运低头,创造机遇改变命运;面对挑战,最好的应对预案,是未雨绸缪,积蓄能量,厚积薄发。

人生的学问之道,就在于穷理、尽性和致命而已。穷理者,知人的生死之价值;尽性者,善其生而正命死;致命者,坚强不屈而无惧生死。人所遭遇的困境,可以置人于死地,也可使人置之死地而后生。

在明代儒家学者刘宗周看来,“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而后知天地之惟吾范围,万物之惟吾曲成,而吾身与天地万物之昼夜惟吾通知。” (《知生说》)生死付于天命,而己之性命超然独存而为至尊至贵,便是“夭寿不贰”的“致命”。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决心,测量着人们对理想的忠诚;勇敢,检验者人们对事业的坚贞。”(佚名)心中有了大目标,面对困境,则决心就会势如破竹,勇敢就是势不可挡。

“致命遂志”,是战胜境遇艰困的有所获得。

“致命遂志”,是藉由主体作为,战胜困难,摆脱困境,而实现自己的人生志趣和理想目标,最终成就立德、立功和立言的“三不朽”人生价值。人生的功德卓著,虽价值内涵有不同,但在成功、成就上皆为志之遂。

“遂志”之价值意蕴,是战胜困境的目标实现和志向达成。每一个在困境中“遂志”之人,都要经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的磨练,最终成为可担当大任的有为者。

历史上圣贤、名士,凡有成就者莫不是经受困境考验而愈挫愈奋之人。“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土,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困境的磨炼,既是人生最好的教育,又是成大事者的资助。

在人们成长和“遂志”的过程中,往往“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君不困则不成王,列士不困则不成行。“汤困于吕,文王困于羑里,秦穆公困于殽,齐桓困于长勺,句践困于会稽,晋文困于骊氏”(《说苑·杂言),皆是如此。困境之经历,锻炼人的勇气和坚毅,成为进步上最好的鞭策加压。

在困境中“遂志”,既要有百折不挠的气概,又要有敢于胜利的精神。伟大志向、崇高志趣之达遂,非可一帆风顺、一蹴而就,而必要经历艰难险阻和激流险滩。非有勇敢不摧之志气,则不能有所担当。

人生当以理义、道义为己之性命,以践履体行正义、实现崇高价值目标为志。见得理真,虽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然犹要致命遂志,而祸福不计于心中。否则,虽康庄之路上有点荆棘,跬步之近遇有丘陵小川,更不要说罹危临难,然皆无能做到“致命遂志”。

成语“致命遂志”的人文精神和价值精髓,就在于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人所经历和战胜的困难、磨难愈多,则意志和信念必然愈加坚强,战胜困难的毅力和勇气愈刚,相应的成就和功德也必然愈大。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中华文明五千年,历经沧桑而绵延不绝,已充分证明中华传统文化的顽强生命力,和迎接各种挑战的开拓能力。这一文化内涵,既本自“学·思·观”的探求真理而来,又呈现着“学·思·观”的理性自觉和开放思维。让我们齐心协力地一道投入“文化自信”的时代洪流之中,为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冷静的思考,清醒的应对,果敢的斗争,无愧的付出。坚信“文化自信”,践行“文化自信”,中华民族一定能够实现伟大复兴。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