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态代替说描写对话的句子 怎么才能写好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本站作者 2023-07-02 10:48:00

神态代替说描写对话的句子

我之前有一篇文章,是专门讲描写技巧的。

因为不想同样的内容重复一遍,所以便厚颜直接把链接粘贴过来吧。

———————————————————————————————————————

这里便说一些文章中没提到的东西,针对你所说的动作描写与生态描写来谈谈吧。

这两种描写方式,我们可以简单的将其区分为动态与静态两种描写。

任何一段描写,他都要遵循一个大致的步骤,即是:

“明确创作目的”——“寻找描写目标”——“抓住目标特点”——“设计描写方式”——

“检验是否契合”——“简单润色”——“最终成型”。

七个步骤,看似好像有些复杂,但如果熟练度足够,完全是一种习惯,在一瞬间内想清楚,然后下笔敲定。

首先,明确创作的目的。

简单的说,“你为什么要写这段描写,你想要起到的作用是什么?”

铺垫人设,推进剧情,增强画面,加强代入,承上启下,点明主题……

以神态描写中最简单的外貌描写为例。

通常你会在什么情况下去写一个角色的外貌?

一、引导人物出场,二、强调人物反差、三、提醒读者明线伏笔。

确定了创作目的之后,下一个问题便是:“你要描写的对象是什么?”

人物角色、某件物品、环境风景、特别设定。

第三步,根据前两个问题,“寻找你所要重点表达的某个特点。”

比如人物的气质,身上的配饰,外貌的特征,彰显身份的服饰。

不同的创作目的与不同的描写目标,所要提炼出来的特点各不相同,这方面我在上面的文章里有详细说明,这里就不重复阐述了。

第四步,根据你所提炼出来的特点,设计你所要采用的描写方式。“怎样的句式能体现特点。”

正面白描,侧面描写,使用哪种修辞手法,简单的一句带过,还是繁杂的全面描写。

描写中的逻辑顺序是如何,镜头是从远到近,还是从近到远,亦或者固定不动。

整个描写所采用的视角因该是怎样,旁观者视角,主人瓮视角,上帝视角。

这一步所需要考虑的问题最多,最复杂,需要大量的练习才能做到收放自如,让自己能够在第一时间明确特点后立即找出最合适的描写方案。

第五步,反思是否与其他环节如节奏、结构、文风存在冲突。“检查是否与前后文相互契合。”

这一步是很多人忽略的,因为小说的所有要素之间要相互搭配。

这并不是语文课上在做段落或技巧练习,有些人写出很好的句子,但结合前后文,就是一坨翔。

这便是因为描述与小说中其他要素之间产生了冲突,比如你设计一个温婉的女生形象,描写外貌时却浓妆艳抹,铆钉皮裤,露脐背心。

如果你不是为了剧情特意安排这样的反差型人物“二设”,那这就是一种撕裂。(“二设”的意思是在表面设定之下的某种隐藏设定,用来制造反差效果,反转剧情)。

第六步,描写技巧讲究的是刚柔并济,既要融入字里行间不显突兀,又要使其保持一定的锋利度,“如何将脑内设计转化为真实文字,使其整体圆融。”

润色的核心是为了提高读者在阅读时的流畅性,简单的说,就是让读者读起来更轻松易懂。

网文的独门技巧,合格的描写,要让阅读不费脑子,长时间保持专注。

但搁在实际操作中,其实没什么秘密可言,就是简单的增减工作与修改工作。

删去不必要的冗长追书,重复修辞,适度增加一些保证连贯性,合理性的词汇,修改一些略显僵硬的描写词句。

你在问题补充中所提到的频繁使用“他微笑道,他皱皱眉道”,便是在这一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之后再细说。

第七步,便是最终成型,字面意思,“最终将你的描写付诸行动。”

简单的说就是,脑子里电光石火的走完以上六步,现在到了真正写出来的时候了,方法很简单,就是打字工作而已。

如果新人尚不熟练,或者最终成品不是太满意的话,可以跳回“第四步,设计”或“第六步,润色”进行重点修改。

————————————————————————————————————————

方法和步骤讲的很清楚,但这一套东西,最终能用处什么样的效果,却因人而异。

归根究底,还是经验和基础的积累差异。

比如你在第四步设计描写方式的时候,掌握比别人更多的修辞方式,描写方式,那么你的选择性自然就要比别人多出许多。

比如你在第六步润色的时候,拥有比别人更多的词汇量积累,那么你所能润色的文字,自然更加比他人画龙点睛。

比如你在第三步寻找特点的时候,对于事物的细节把握,对于人物特征的观察更加敏锐,那么你的描写自然也会比别人一针见血。

不同的积累,灵感,思路,反应在不同的步骤中,都是拉开彼此差距的根本。

这也就是网文创作中所提到的——‘笔力差距’。

话既然说到这,相信你应该明白自己真正的问题在哪里了。

你所说的重复使用“他微笑道,他皱眉道”,这种情况实际上在新人之中非常普遍。

但解决方法其实也非常简单,积攒自己的词汇量,积攒自己的描写方案,将跟多的精力留在抓住描写特征上。

这种积累并不是说你抱着新华字典啃完就有词汇量了,既然你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那么每一次当你想写他微笑道,他皱眉道的时候,就强迫自己去换一个别的词。

仔细体会别的描写所带来的不同,将感觉记下,下次再遇到类似的桥段时,你自然就会选择其他的词进行描写。

其次,则是描写方案的整体转变,依旧以“他微笑道,他皱眉道”举例。

对话的描写方式,不管怎么变化也无非就四种形式(世界名著亦不例外)。

一、人称在前,对话在后。(传统形式,剧本对白。)

题主微笑道:“元芳,你怎么看。”

元芳躬身:“题主英明,想必已经知晓了答案。”

二、人称在后,对话在前。(对话为主,修饰为辅)

“元芳,你怎么看。”题主微笑。

“题主英明,想必已经知晓了答案。”元芳躬身答道。

三、人称在中间,对话在两边。(重点姿态,拿捏分寸。)

“元芳,”题主微笑:“你怎么看”

“题主英明,”元芳连忙躬身道:“想必您已经知晓了答案。”

四、省略人称,直接对话。(情节紧凑,快问快答。)

“元芳,你怎么看?”

“题主英明,想必您已经知晓了答案。”

尽量多尝试使用不同的对话方式,简单有效的降低重复修饰词带来的影响,以及出现频率。

这是最适合新人使用的方法,但想用好,首先要转变创作思维,养成灵活使用的习惯。

最后,完美解决问题的根源还是在抓住人物特点这个问题上。

想要避免重复利用修饰词带来的苍白感,最核心的便是提升自身对人物的“观察力”。

善于抓住重点,瞄准细节,修饰词没有必要局限于传统形式,任何一种合适的描写,只要用对了地方,都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题主胸有成竹的坐回椅子上,笑问道:“元芳,你怎么看。”

“题主英明,”元芳配合着恭维一句:“想必您的心中已经知晓了答案。”

————————————————————————————————————————

以上,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