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环境的句子有哪些 有哪些写到极致的环境描写

本站作者 2023-08-04 19:34:00

形容环境的句子有哪些

天上那层灰气已散,不甚憋闷了,可是阳光也更厉害了许多:没人敢抬头看太阳在哪里,只觉得到处都闪眼,空中,屋顶上,墙壁上,地上,都白亮亮的,白里透着点红;由上至下整个的象一面极大的火镜,每一条光都象火镜的焦点,晒得东西要发火。在这个白光里,每一个颜色都刺目,每一个声响都难听,每一种气味都混含着由地上蒸发出来的腥臭。

街上仿佛已没了人,道路好象忽然加宽了许多,空旷而没有一点凉气,白花花的令人害怕。祥子不知怎么是好了,低着头,拉着车,极慢的往前走,没有主意,没有目的,昏昏沉沉的,身上挂着一层粘汗,发着馊臭的味儿。

——取自《骆驼祥子》第十八章,老舍著(本文引用注)

上面的话总结起来就是一个字,热!

在夏天,我们都知道热,但如何酣畅淋漓地展现其热的程度,我想很多人都不得要领。如果真的要说写到极致的环境描写,展现夏天温度的最佳作品,我首推上面这段,老舍先生作为著名的写作大师,功力可见一斑。

在这么多年的阅读生涯之中,我读到过无数环境描写,其中能让人心跳加速、久久难以忘怀的优秀作品屈指可数,接下来就来罗列一些还记得住的经典段落,以飨诸位。要是后面有新的,我随时补更。

来看看沈从文大师的作品:

贯穿各个码头有一条河街,人家房子多一半着陆,一半在水,因为余地有限,那些房子莫不设有吊脚楼。河中涨了春水,到水脚逐渐进街后,河街上人家,便各用长长的梯子,一端搭在自家屋檐口,一端搭在城墙上,人人皆骂着嚷着,带了包袱、铺盖、米缸,从梯子上进城里去,等待水退时,方又从城门口出城。某一年水若来得特别猛一些,沿河吊脚楼,必有一处两处为大水冲去,大家皆在城上头呆望。受损失的也同样呆望着,对于所受的损失仿佛无话可说,与在自然安排下,眼见其他无可挽救的不幸来时相似。涨水时在城上还可望着骤然展宽的河面,流水浩浩荡荡,随同山水从上游浮沉而来的有房子、牛、羊、大树。于是在水势较缓处,税关趸船前面,便常常有人驾了小舢板,一见河心浮沉而来的是一匹牲畜,一段小木,或一只空船,船上有一个妇人或一个小孩哭喊的声音,便急急的把船桨去,在下游一些迎着了那个目的物,把它用长绳系定,再向岸边桨去。这些勇敢的人,也爱利,也仗义,同一般当地人相似。不拘救人救物,却同样在一种愉快冒险行为中,做得十分敏捷勇敢,使人见及不能不为之喝彩。

——取自《边城》第二章,沈从文著(本文引用注)

《边城》以美著称,背景美、环境美、人心美、蕴意美,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边城小镇茶峒这里,湘西风情的淳朴展现得淋漓尽致。

吊脚楼是我国传统建筑文化里的小明星,而在文学作品里以环境描写的方式绘出吊脚楼的景色还真是不多见,景物+民俗+时事(大洪水),环境里有“包袱、铺盖、米缸”,还有漂浮的牲畜、施救的人们,这细节之亲切就像在眼前发生一般,不美真不行啊。

迟子建先生的《额尔古纳河右岸》片段:

我是雨和雪的老熟人了,我有九十岁了。雨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们给看老了。如今夏季的雨越来越稀疏,冬季的雪也逐年稀薄了。它们就像我身下的已被磨得脱了毛的狍皮褥子,那些浓密的绒毛都随风而逝了,留下的是岁月的累累瘢痕。坐在这样的褥子上,我就像守着一片碱场的猎手,可我等来的不是那些竖着美丽犄角的鹿,而是裹挟着沙尘的狂风。

西班他们刚走,雨就来了。在这之前,连续半个多月,太阳每天早晨都是红着脸出来,晚上黄着脸落山,一整天身上一片云彩都不披。炽热的阳光把河水给舔瘦了,向阳山坡的草也被晒得弯了腰了。我不怕天旱,但我怕玛克辛姆的哭声。柳莎到了月圆的日子会哭泣,而玛克辛姆呢,他一看到大地旱得出现弯曲的裂缝,就会蒙面大哭。好像那裂缝是毒蛇,会要了他的命。可我不怕这样的裂缝,在我眼中它们就是大地的闪电。

——取自《额尔古纳河右岸》开篇部分,迟子建著(本文引用注)

拟人化、对话形式的环境描写,首推迟子建老师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在这部作品里,开篇就是作者的自白,你会发现前两段的确是在做环境描写,但是切入点很特别,好像是在写自传一样,把“雨和雪”当作“熟人”,然后介绍给你们(即读者)。太阳的“红着脸”,河水的“瘦”,无一不把这个环境描写带入一个崭新的意境之中。

路遥老师的《平凡的世界》节选:

走不多远,天色已经完全暗下来了。不过,快要满圆的月亮从东拉河对面的山背后静悄悄地露出脸来,把清淡的光辉洒在山川大地上。万物顿时又重新显出了面目,但都象盖了一层轻纱似的朦朦胧胧。暑气消散,大地顿时凉爽下来。公路两边庄稼地里的无名小虫和东拉河里的蛤蟆叫声交织在一起,使这盛夏的夜晚充满了纷扰和骚乱。

孙少安穿一件破烂的粗布小褂,外衣搭在肩头,吸着自卷的旱烟卷,独个儿在公路上往回走。他有时低倾着头;有时又把头扬起来,猛地站住,茫然地望着迷乱的星空和模糊的山峦。一声长叹以后,又迈开两条壮实的长腿走向前去……痛苦,烦恼,迷茫,他的内心象洪水一般泛滥。一切都太苦了,太沉重了,他简直不能再承受生活如此的重压。他从孩子的时候就成了大人。他今年才二十三岁,但他感觉到他已经度过了人生的大部分时间。没吃过几顿好饭,没穿过一件象样的衣服,没度过一天快活的日子,更不能象别人一样甜蜜地接受女人的抚爱……什么时候才能过几天轻松日子?人啊!有时候都比不上飞禽走兽,自由自在地在天空飞,在地上走……

——取自《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第23章,路遥著(本文引用注)

孙少安年少知事,他那稚嫩的肩膀还未成熟就已经扛起生活的重担。有人说男人如山,因为他是一个家庭的顶梁柱,他必须把自己最坚强的一面留给家人,自己吞下泪水,吞下苦累,其实年轻的他们也需要一个港湾,哪怕是一个拥抱…

路遥老师的这段环描,可以说共情感已经超神了,其实他并不是在写环境,不是为了环境而写环境,他在写一个男人的崩溃,将情感融入那一晚的月,那一晚的人,和那一晚的东拉河。环境描写,辞藻华丽的有很多,但如此动情的,我觉得太稀少了,这一段无比经典。

这段描写后面还有响应,这部分不再是环境描写,不过我觉得有必要补充一下:

……孙少安在白杨树下站了一会,又开始往回走。走不多远,他就看见了双水村星星点点的灯火。

一股温暖的激流刹那间漫过了他的心间。那灯光下,有他亲爱的家——亲人们的脸庞都在他的眼前浮现出来了。

于是,头脑中迷茫的云雾顷刻间消散,滚烫的额头重新又凉了下来。他顿时感到他刚才的情绪充满了危险。是的!一家老老少少都依靠和指望着他,他怎么能这样胡思乱想呢?不,他应该象往常一样,精神抖擞地跳上这辆生活的马车,坐在驾辕的位置上,绷紧全身的肌肉和神经,吆喝着,呐喊着,继续走向前去。如果他垮了,说不定人仰马翻,一切都完了……

——取自《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第23章,路遥著(本文引用注)

史铁生先生的《我与地坛》节选:

十五年中,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幸好有些东西的任谁也不能改变它的。譬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寂静的光辉平铺的—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譬如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譬如冬天雪地上孩子的脚印,总让人猜想他们是谁,曾在哪儿做过些什么、然后又都到哪儿去了;譬如那些苍黑的古柏,你忧郁的时候它们镇静地站在那儿,你欣喜的时候它们依然镇静地站在那儿,它们没日没夜地站在那儿从你没有出生一直站到这个世界上又没了你的时候;譬如暴雨骤临园中,激起一阵阵灼烈而清纯的草木和泥土的气味,让人想起无数个夏天的事件;譬如秋风忽至,再有——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

——取自《我与地坛》第一章,史铁生著(本文引用注)

穿插回忆,再将怀念之情带入,环境一旦有了寄托,就好像多了一些鲜活的、拥有了生命的东西。《我与地坛》是会自行呼吸的一部作品,而让环境描写变得深沉,这一段文字可以做出最大诠释。

环境描写是一部作品中的有机组成,这部作品是一个整体,要把环描写到极致,情景交融必然是终极形态,因为没有情感,环境也就失去色彩;没有环境,情感也就失去寄托。

想起了好的,今后再陆续补充~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