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隐居的句子有哪些 古诗词中代表归隐之地的意象有哪些

本站作者 2023-08-05 00:48:00

关于隐居的句子有哪些

中国文化中的隐逸情结非常浓厚。从古自今,有许许多多的古代士大夫在仕途失意的时候,归隐成为他们的归宿。在诗歌中就出现了很多隐逸的意象为这些隐逸的人建筑起了一座座丰富的精神家园。

1.白云:南朝时,陶弘景隐于句曲山,齐高帝萧道成有诏问他“山中何所有?”他作诗答曰:“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知不堪把赠君。”从此白云便道与隐者结下了不解之缘。白云自由不羁,高举脱俗,洁白无瑕,是隐者清高风度、品格的最好象征。

王维《送别》:“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高适的《赋得还山吟送沈四山人》:“白云劝尽杯中物,明月相随何处眠?”

2、“沧洲”,水边绿洲,古时常用来指隐士居住的地方。

杜甫《曲江对酒》:“吏情更觉沧洲远,老大徒伤未拂衣。”

李白《江上吟》:“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陆游《诉衷情》:“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3、 “沧浪”,水名。《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音拙,洗)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王逸《楚辞章句》注曰:水清“喻世昭明,沐浴升朝廷也”;水浊“喻世昏暗,宜隐遁也。”诗人往往借用“沧浪”来表达意欲归隐内的想法或看破生活、不以为意的态度。

骆宾王《同辛簿简仰酬思玄上人林泉四首》:“一谢沧浪水,安知有逸人。”

刘长卿《长沙早春雪后临湘水,呈同游诸子》:“君问渔人意,沧浪自有歌。”

白居易《长庆二年七月自中书舍人出守杭州,路次蓝溪》:“因生江海兴,每羡沧浪水。”

4、“东皋”,泛指田野或高地。一说东山。《文选秋兴赋(潘岳)》:“耕东皋之沃壤兮,输黍稷之余税。”后来诗容文中多借指隐居地,以寄托隐居之意。

陶潜《归去来辞》:“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这里的“东皋”既是实指田野间的高地,也是暗指作者的隐居地,诗句抒发了作者隐居生活的闲适和惬意。

唐朝诗人王绩《野望》:“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5、梅花是山林隐逸者的精神寄托。

谢枋得《武夷山中》:“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卢梅坡《雪梅》:“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王冕《墨梅》:“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6、菊花,花之隐者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东篱下悠然采菊的陶渊明,以田园诗人和隐逸者的姿态,赋予菊花独特的超凡脱俗的隐者风范,菊花从此便有了隐士的灵性。

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7、松柏 

“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论语·子罕》)松柏孤直耐寒,是傲霜斗雪的典范,也烙下了隐逸者孤傲耿介的情结。

李山浦《松》:“孤标百尺雪中现,长啸一声风里闻。桃李谤她真是佞,藤萝攀尔亦非群。”

苏舜钦《无锡惠山寺》:“清泉绝天一尘染,长松自是拔俗态。”

李膺《隐逸》:“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

8、竹 古代不少隐逸名士远离红尘,隐居深山僻壤,满野竹林是他们最理想的解脱之地。他们以竹为伴,视竹为友,醉心竹林,寻找一种精神寄托。

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白居易《池上闲咏》:“日晚爱行深竹里,月明多在小桥头。”

李白《谢公亭》:“谢公离别处,风景每生愁。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今古一相接,长歌怀旧游。”

9、东篱”是陶渊明笔下具有典型意义的意象。

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储光羲《仲夏饯魏四河北觐叔》:“东篱摘芳菊,想见竹林游。”

卢照邻《山林休日田家》:“南涧泉出洌,东篱菊正芳。”

10、三径 晋赵岐 《三辅决录·逃名》:“蒋诩归乡里,荆棘塞门,舍中有三径,不出,唯求仲、羊仲从之游。”汉代蒋诩隐居后,在屋前竹下开了三条小路,只与隐士求仲、羊仲二人交往。后因以“三径”指归隐者的家园。

陶潜 《归去来辞》:“三径就荒,松竹犹存。”唐孟浩然《秦中感秋寄远上人》:“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杜甫《增特进汝阳王二十韵》“瓢饮唯三径,岩栖在百层。”

11、鹿门 在古诗词中常常象征“隐居”或“隐居之地”,源于一个典故:庞德公为东汉襄阳人,隐居鹿门山。荆州刺史刘表请他百做官,不久后,携妻登鹿门山采药,一去不回。

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孟浩然《登鹿门山怀古》:“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

李德裕《春日独坐思归》:“岂望图麟阁,惟思卧鹿门。”

12.鸥盟谓与鸥鸟订盟同住水乡。喻退隐。

宋· 陆游 《雨夜怀唐安》诗:“小阁帘栊频梦蝶,平湖烟水已盟鸥。” 宋 ·戴复古 《子渊送牡丹》诗:“海上盟鸥客,人间失马翁。” 元 ·吴鍈 逸句:“塞翁休问马,海客自盟鸥。”

13、牧童、牛背、短笛、鸡鸣、犬吠

栖蟾《牧童》:“牛得自由骑,春风细雨飞。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日出唱歌去,月明抚掌归。何人得似尔,无是亦无非。”

吕岩《牧童》:“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元·王懋德《西郊晚眺》:“远寺僧归日欲沈,无边桑柘起层阴。牧童牛背闲横笛,却笑诗人马上吟。”

陶渊明《归园田居》:“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陆游《幽居》:“喔喔鸡鸣树,狺狺犬吠篱。谋生已过足,富贵亦何为?”

14、柴门、岩扉、松径是表现隐逸生活典型的意象场景,最易表达隐者返璞归真、率性自然、恬然超脱的隐士形象。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陶潜《归园田居》之二:白日掩荆扉,对酒绝尘想。”

15.桃花作为桃源的意象,饱含诗人隐逸的情怀。

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张旭《桃花溪》:“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李白《山中问答》:““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