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攻与防守的名言 如何理解「进攻是最好的防守」这句话

本站作者 2023-08-26 09:22:00

进攻与防守的名言

2016年10月1日第一次更新。

历史,社会,读书,偶尔还有武术相关,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咳咳,要成王婆卖瓜了。

华丽的分割线

——·——·——·——·——·——·——·——·——·——·——·——·——·——·——·——·——·——·—

进攻是最好的防守是针对特定情况说的。兵者先为不可胜,然后知胜之不可为也。所以在通常情况下,防守都是优于进攻的。毕竟在战争中,不是两个书生斗嘴,稍有不慎就会付出极为惨痛的代价,国破家亡亡国灭种任人宰割的例子多到数不过来。

但是军事问题显然不是简单的二维直线的加减法。一切军事行为动作都是建立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的。如果不调查研究敌我双方的武器装备,人员素质,人员数量,经济状况,舆论导向,战斗士气,额外援助,是否得民众支持等诸多问题,那简单的防守,既堡垒阵地主义,讲什么寸土不可失,那防守就变成了一种情怀,而不是一种理性的策略,愿景是好的,结果往往不遂人愿。所以战前要把这些问题一一度长契大比权量力,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战术。战术战略都为政治总目标服务,而不是为情怀服务。

接下来我们可以把双方军事情况对比大概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我军精悍,敌军羸弱。但在数量上敌军占优势,或调动协调不统一,将领军士各怀鬼胎,或无心恋战。这种情况,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我以冷脆快的方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优势,迎头痛击敌军。不使成围。但不是说进攻是无止境的,往往打击敌军后,我军受能力限制并不能一举消灭敌政权。而大范围内敌强我弱的情况还是客观现实。所以说守尚不足,攻而有余。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例有很多这种情况。三国孙权围合肥被张辽李典乐进击败。魏方就是以此而战。近代红军的前几次反围剿,也是这样的战略成功典型。

2.我军精悍,敌军羸弱。数量上我多于敌或者等于敌。此时则应攻敌必救,引敌交战。战则成擒。如敌军侦查不足,可以尝试示人以伪弱或者以小利诱敌。但是这种情况在应对聪明的将领时往往不能生效。曹刽一句齐大国也。就印证了伪败只能忽悠少部分不聪明人。在这里谋攻更多是一种钓术和诈术。同样不是所谓情怀。

3.敌我单位战力相当。但敌军数量有绝对优势,或屡战屡胜士气高涨。此时则应尽量限制敌军战斗阵型的展开,使之有力使不出。我军则利用有利阵型展开防守,亦可以应运动迂回吸引敌人集中,而后引敌进入狭长的地形中再防守(敌人在狭长地形中移动会导致无法集中)。使我军虽然在绝对数量落后,但是在相对数量上有优势。兵法所说:首尾不能相顾是也。如此则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敌如劳师远征,力则不能久支,久而必退,我乘势而进,便有斩获。陆逊火烧夷陵,李世民破刘黑闼,均是如此。

4. 敌我战力相当或相近,但我军数量有相对优势。这种情况即使是白痴也难以打败,故此只是提几个要点:

(1)如战略上需要歼灭敌人,形成围攻,则敌人必负隅顽抗,则我陷入攻坚战,此时则应注意阵型的火力配合,注意阵型要有层次感,做到恰好不互相干扰,预备队能迅速地补充战斗,战斗队能快速的撤出补给。这样的反面,就是国家十胜论中说袁绍“好为虚势,不知兵要”。兵多而不分层次,将广而不知贤愚,跟了这样的猪帅,就是白白浪费生命。类似的战例还有昆阳之战,淝水之战等等。

同时,在重点的后方道路上,要设置侦查,甚至守军,严密关注可能的援军的动向。防止出现类似吕蒙白衣渡江,邓艾阴平小路,皇太极卢龙险道,麦克阿瑟仁川登陆这种被人反包围的尴尬局面。

(2)如不为短时间全歼敌军,则应围城三面,网开一面,另外设伏,追袭千里。此方式也用在我军数量或者实力优势不是特别大的情况。注意判断敌人援军的可能。

(3)不要攻城拔地的怪圈,所谓“城有所不取”,敌军如一味龟缩防守,我只需适当给予压力以保持敌的防守姿态,绕过险要,直取更决定性的要害为重。

5.我军过于羸弱,敌军过于强大,

此种情况是大多数农民起义初期,山贼马匪,恐怖分子或者政权几近灭亡时所面临的情况。这种情况的主要战略是我能生存,而不是我能灭敌。故此有几点需要注意:(1)所谓生存,第一要有物质上的补充,故此不要死守孤城,要战略转移,最大限度的保护有生力量,不要为所谓情怀什么与强敌死拼,更不要干脆自杀。流太多无畏的鲜血,无非会变成占领者种地的肥料。这就长征的胜利。(2)思想上的生存。在军事上屡屡溃败,物质条件匮乏的情况下,很多人的信仰会发生动摇。动乱和叛变就产生在肘腋之间。但这里还是要强调一下道德的重要,以祭奠那些忠于信仰的殉道者,鄙视一下犹大之徒。(好吧允许我也情怀一下)。在自我生存权得到绝对保证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各式各样的超限战攻击敌方的重要后勤设施,干扰其生活生产,造成人心惶惶,打击其经济形式,使敌人也陷入信仰的危机。同时,抓好自我建设,我日进一步,敌人日退一步,或敌人不进不退,则可知“楚虽三户,亡秦者必楚也”不是虚言,毛主席的《论持久战》就是阐述这种思维的一篇经典。看朝代的兴替,往往决定性因素不是军事的,而是政治的,到了“我辈上进之路都被堵死,还被贪官盘剥衣食不全”的地步,也就知道为何毛主席说“造反有理”了。

凡上所述,并不绝对。战争中最重要的东西是实力和主动权。

绝对实力是以经济实力,科技实力,政治清明度和团结度为基础的。二战中珍珠港战役,日本人的计划不可谓不周全,实施也不可谓不成功,但是终究没有使日本战胜美国。原因是日本的工业制造能力,飞行员的培养补充能力等等方面与美军不是一个档次上的。美军的飞行员可以充裕的补充,日军的飞行员打掉了一批就不在能补充。故此,长久下去,日军必败。

而主动权则是实施一切计谋的前提,一处挨打,处处挨打;一招领先,招招领先。凡战只要,皆在争先。主动权又来源于情报收集能力。一旦情报准确,在战争征争取主动权。这就是“进攻是最好的防守的要义了吧”

http://weixin.qq.com/r/EkS9pXLE7y_QrTbG9xEA (二维码自动识别)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