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风景句子(有哪些描写风景的好句子)
(一)
孤独,对于成年人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一种感受,其产生根源,可能是人作为动物,在大自然里有一种先天的不安感。
因此从古到今,上至王侯将相,下至平民百姓,均深受“孤独”之苦。即使有时候明明身处很热闹的环境,还是会觉得孤独,庄子说“自埋于民,自藏于畔,其口虽言,其心未尝言”,其实就是这种人群之中最孤独的心境。
孤独往往伴随着淡淡的悲伤,《诗经》中有一篇“采薇”,其中有几句: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我一直认为这是《诗经》中排名至少前三的诗句。当依依杨柳变成霏霏雨雪,物是人非之后,一个人踏上萧索古道,何等的落寞与孤独!
不过《诗经》为人称道的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这份孤独与悲哀,只是埋藏在心里,没有寻死觅活,没有干傻事,反倒说:
“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
意思是说自己内心的忧伤谁能了解呢?既然没人能了解,我更不应该空自伤怀了!看古人也知道孤独带来的感伤不利身体健康,所以要自我排解。
(二)
有些孤独是道不同不相为谋,道之所在,万万没有苟且的可能。
《离骚》中写: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雄鹰与燕雀凑合不到一块儿去,这是天性使然。方与圆怎么能互相调和呢?道不同不能装作相安无事。
为什么道不同?因为: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世俗阿谀奉承,没有原则,自己怎么能做这样的人呢?
在这种孤独的状态下,有柔和刚两种选择。比较柔的做法是和光同尘,外圆内方,表面上打哈哈,这样容易与心相违。比较刚的做法是与世俗对抗,对抗失败结局会比较惨。
《渔父》里记载屈原的心声: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屈原选择了对抗孤独最为刚烈的方式,他自投汨罗,终结了旁人心中最宝贵的生命。
(三)
孤独的种类很多。
有一种孤独是茫茫人海中的知音难觅:
岳飞写有一首《小重山》,其中下阙是这样写的,“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岳武穆一生有志于收复河山,却在朝廷一片主和声中被十二道金牌召回,宋室从此失去收复中原的机会。谁能理解岳飞的苦心呢?
有人说这首词乃是后人假托岳飞之名而作,纵然作者是假的,但词中知音难觅的孤独感却货真价实。
有一种孤独是穷途末路下的心灰意冷:
霸王自刎乌江岸,临死前长叹,“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项羽乃当世豪杰,他的失败,令人惋惜,后人评论“江东底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楚霸王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在心里把自己圈禁到死地,孤独情绪无法排解的后果。
有一种孤独是乱世风云下的明哲保身:
魏晋期间,政治斗争激烈,许多名士被迫站队,有些人选择为司马氏歌功颂德,有些人选择勇于反抗。结果,不给司马氏脸色勇于反抗的嵇康身死,与嵇康齐名的阮籍则消极沉沦,“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说的就是这个事。
阮籍写有《咏怀》组诗,其中有一首很出名: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衿 。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你肯定想象不到,这是阮籍写的最直抒胸臆的一首诗了,诗中弥漫着深深的孤独感。在那个时代,他心里有很多话,可是不敢说出来。
(四)
还有一种孤独是看透世情后的抱残守缺:
晋代时有个非常丑陋的男子,名为左思,他丑陋到走到路上都被别人吐口水。可是,他又非常有才,有个成语“洛阳纸贵”,说的就是他写完一篇文章后,被争相传抄,导致洛阳纸贵。
他是寒门子弟,在当时门阀林立的社会现实下,他一生没有进入政治中心。他的《咏史》组诗中,有一首表达对于门阀政治的无奈: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这首诗以山涧松树与山头幼苗对比,山头幼苗能将山涧松树遮住,凭借的仅仅是地势,正如那些高门大姓的子弟,天生起步比寒门子弟高。寒门子弟上升无路,自然陷入深深的孤独中了。
左思看透这一切,写下:
“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埃尘。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
“被褐出阊阖,高步追许由。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
许由是尧时代的天下贤士,尧想禅让给他,许由坚辞不受。看透这一切的左思,索性抱残守缺,做个隐士,隐士也会孤独:
“习习笼中鸟,举翮触四隅。落落穷巷士,抱影守空庐。”
只是已经看透了,再多的孤独也不再可怕了。
(五)
其实左思是不孤独的,在魏晋玄谈盛行的时代,本身就不乏隐士,很多人跟他是同道中人。
年代比较接近的如陶渊明,他写《归去来兮辞》,其中有几句: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这完全是君子穷则独善其身的完美写照。陶渊明把世情想明白了,把孤独参透了,他会排解孤独,也就可以享受孤独了。
最能排解孤独情绪的,是享受眼前这大自然中的山山水水、花花鸟鸟、虫虫草草,是与身边那些未必读过几年书、未必能说出多少道理的普通人闲谈了。
所以在“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时,他不孤独了,反而能体会到“山气日夕佳”、“悠然见南山”的美好,得到“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愉悦,可以“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了。
陶渊明成为后人心中的偶像。
(六)
豪放潇洒的李白,本来是善于排解孤独的。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别人都厌恶自己,幸亏还有眼前这山川可以悦己,这算得上悲观之中的乐观,孤独之中的“乐群”了;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又是一个孤独的场景,李白寄情于月,悟到“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于是“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癫狂的举止,也算是排解孤独的良药。
可是排解孤独怎么可能一劳永逸呢?如果一直“摧眉折腰事权贵”,李白也会发牢骚,“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这明显效仿的是挂印归田的陶渊明呀!
李白之后,下一个孤独郁闷的是苏东坡。
关于东坡,有个一肚子不合时宜的笑话,说的是苏东坡大腹便便,问身边人肚子里装的是什么,有人说饭菜,有人说学问,只有侍妾朝云最了解他,说他一肚子“不合时宜”。
一肚子不合时宜的人,能不孤独吗?所以苏东坡写了很多孤独的诗词。
如《卜算子》中“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如《水调歌头》中“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如《永遇乐》中“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如《洞仙歌》中“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苏东坡是旷达洒脱的,否则不会写出《前赤壁赋》中“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的名句。
可是苏东坡也会吐槽“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若是把他逼急了,他也效仿前辈,“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去享受孤独去了。
(七)
苏东坡之后,我最喜欢的诗人中,唐伯虎占据重要一席。
大概是受周星驰《唐伯虎点秋香》的影响吧,我一直把他想象成一个风流倜傥的才子。理智告诉我,唐伯虎没有那么帅气,没有那么风流,但他的才情却是不折不扣的。
唐伯虎继承了左思身上对于富贵贫贱的态度,左思说“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埃尘。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唐伯虎写: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唐伯虎点秋香》里没有提到这几句,只是说了《桃花庵歌》的前后四句,我也是由电影中秋香读唐伯虎的诗开始,对唐寅产生兴趣,后来竟然能把这首长诗整个背诵下来了。
唐寅整个生涯是不幸的,他曾因牵连徐经科场舞弊案而下狱,一生郁郁不得志,休妻、重病、与弟弟分家、与亲友失和,最后只能卖画为生,纵情声色以自娱,可以说孤独到了极点。
他想起了李白,想起李白邀月对饮,唐伯虎有感于心,写了一首《把酒对月歌》,最后几句是这样的:
“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梅花月满天。”
李白牛气哄哄,说“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唐伯虎自嘲说比不上李白,只求有一茅屋避寒,能够享受漫天梅花的自然景色就好了。
这就是唐伯虎在孤独时候,对于如何排解孤独的回答。
(八)
很多人不喜欢孤独,但你逃不脱,躲不掉。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孤独是一种负面的情绪。
但用不着因为自己孤独而伤心,因为古今无数聪明人,都曾在孤独中挣扎,也在孤独中解脱。
若是将孤独看做平常喜怒哀乐一般对待,那么孤独并不可怕。相反,它还给你提供难得的体验,你可以静下心来思考热闹时无暇顾及的东西,灵感也会随之到来。
孤独时,想一想古人是怎么度过的:
“起坐弹鸣琴”,是以音乐抒怀;“清风吹我衿”,是感受自然之美;
“拣尽寒枝不肯栖”,是保持自己的节操;“明朝散发弄扁舟”,是敢于舍弃、摆脱当下的勇气;
很喜欢李白的《山中问答》: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等你开始享受孤独时,你会发现一个别有洞天的世界。它是外界静谧而内心活泼的,是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是默默开花等着有缘人采摘的
——最重要的,它是只属于你一个人的。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