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别人玩套路的句子搞笑 搞笑有套路,段子有公式
经常有人问我:你说话很有意思,怎么才能像你一样做个幽默的人?
通常我会先回答:“幽默不是刚需,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关键是要做一个对别人有意义的人。”然后我会用气势强劲的排比告诉他:
对老板不需要幽默,因为老板总觉得他比你更幽默;
对女朋友不需要幽默,大多数男朋友的幽默只是因为女朋友喜欢你;
对孩子不需要幽默,大多数爸爸妈妈看上去的幽默的本质都是刻薄;
最后我告诉他一个结论,其实你没那么需要幽默。
但是回答还没完,我马上要说的另外一个真相就是:幽默是个高阶技能,看似不需要,却是人人必备,而且二三十岁才开始学,未免就有点太晚了。
充满幽默感的家庭
孩子从小就会开挂
我身边幽默的朋友,都是从小就消费了大量的真幽默,比如侯宝林马三立和马志明的相声、《我爱我家》、《辛普森一家》、鸟山明、金凯瑞和周星驰。他们看得足够多,积累得也足够多,幽默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大家千万不要觉得自己努力练习就可以了,如果真的没有天分,那任何事情都得从小培养,更要命的是,父辈没有幽默感,孩子也很难长出幽默感来,有的人到了十八九岁,可能会稍微做一点调整。
模仿秀成名的搞笑明星的杨迪,因为模仿他妈妈的视频,上过热搜。看过他那段表演的人都表示,终于知道他的搞笑天赋哪里来了。杨迪每月底给妈妈打完钱后,杨迪妈妈先说了一句“收到了,乖乖”,然后就是长达20秒的“哈哈哈”大笑。
杨迪妈妈在家庭群里发了一段搞笑视频,发了一段语音想解释这个视频,但打开后却是停不下来的“哈哈哈哈哈哈哈”。
从小调皮的杨迪经常跟人吵架,正在打麻将的杨迪妈妈一脸云淡风轻地说:“没事,他不会输,红中!”甚至还加油鼓劲:“哎,胡了!杨迪,加油!”
杨迪和妈妈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尔曼·黑塞说过:“幽默起源于不太认真地看待自己。”太过于看重自己的人,很难产生幽默感。特别是传统中国家庭的亲子关系中,我们潜意识认为父母便是“权威”,对孩子的一言一行规范严格,束缚住孩子幽默感的表达。
在杨迪和妈妈日常的相处中,可以看出,杨迪妈妈并没有将自己摆在“母亲”高位上,更像是杨迪的一位好朋友,和孩子没有任何的距离感。
有句话叫“笑是人与人之间最短的距离”。幽默能产生人与人之间的深层链接,这对于我们这些不得不在“半熟社会”中打交道的人来说真是一个好消息。
一个懂得幽默的人,不仅能够处理好人际关系,也能制造欢乐的气氛,缓解生活压力,甚至能提升生产力。所以,有一个善解人意并且幽默的人在身边简直就是人生最大的福利。
如果这个人是你,毫无疑问,你会人群中成为最受欢迎的人。
搞笑有套路,段子有公式
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幽默,怎么办?别急,幽默还有技巧和套路可以学习。幽默的技巧从写段子开始,而写幽默段子也是有公式可以套用的。掌握了这个写段子的基本公式,再运用一定的技巧,你就可以开始自己的幽默之旅了。
段子,就是用简短的、幽默的语言,说出一个道理或者揭示一个真相,制造出“情理之中、意料之外”,达到让人发笑、引人深思的效果。写段子是有套路可循、有技巧可用的,基本的公式可以套用,而且这个公式非常简单,只有两个部分:
段子 = 铺垫 + 包袱
所有的段子,都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前面的一句话,我们把它叫作铺垫,第二部分是后面的一句话,我们把它叫作包袱。
其中,铺垫是建立第一个思路,把你引向方向A ;而包袱是揭示第二个思路,把你引向方向B。前面的铺垫不需要好笑,你只需要陈述一个事实,越正经越严肃越好,好笑的部分是后面的包袱。
比如,歌手大张伟在一个电视节目上说过这么一句话:
大家都应该热爱小动物,因为它们非常好吃。
这个例子严格遵守了段子的基本公式,“大家都应该热爱小动物”作为铺垫,并不好笑,好笑的部分在后面的包袱,“因为它们非常好吃”。
那么包袱的部分需要注意什么呢?其实最重要的是两点:
第一, 笑点放在句子的越后边越好笑;
第二, 甩完包袱,说出笑点之后一定要干脆利落地打住,不能去解释笑话。
所以,一个段子,除了铺垫和包袱,不应该有任何的废话甚至废字。如果一个东西既不属于铺垫,也不属于笑点,就应该去掉。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铺垫和笑点不一定是语言。它可能是一个共识,一个情景,或者一个反应。
创造一套新逻辑
有时我们对尴尬情境感到无所适从,主要是因为被对方的逻辑套住了,这时你需要创造一套新的逻辑,可以把话题引导到别处,让谈话能够继续下去。
易中天有一次去讲座,主办方安排了领导干部坐在前排中间,市民在后排。在互动提问环节,一名市民抢过话筒说:“第一排坐的都是市委领导,这个公平吗?”
主持人一听这话,脸都白了,立即说:“这个问题可以不回答。”
易中天说:“这个问题没有什么不能答,之所以这么安排,是主办方觉得领导干部更应该好好学习。”
在一般人的逻辑看来,政府官员、领导坐在前排是一种按照地位和职位进行区分对待的不公平现象,易中天机警地把这个逻辑转变成了一种课堂学习的逻辑,将参加会议与学习建立了联系。这样一来,这种座位安排就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地位差异,反而和更好地学习、更好地服务于大众形成了因果关系,成功化解了尴尬。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说:我明白了,我要创造一套新逻辑。那具体怎么创造呢?创造新逻辑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拆分, 另一种是暗示。
拆分
所谓拆分,就是把原有的逻辑体系进行截取,保留一半,重造另一半,从而得到一种新的逻辑。
妻子骂丈夫:世上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丈夫赔笑脸:你不要这样骂你爸爸。
国外某政治领袖在演讲,有民众在底下骂:“垃圾!”演说者不慌不忙地回道:“先生,我马上就要讲到环保问题。”
暗示
暗示与拆分最大的区别在于,拆分是在原有的逻辑基础上进行加工和改造,而暗示则是将原有的逻辑进行延伸和扩展,从而得到在原有逻辑中隐含的新逻辑。
在创造新逻辑之前,一定要明白,按照人们的习惯,这句话要表达的本意是什么。这样才能在固定的场景中,寻找与原有的逻辑相顺应或者相悖的因素进行替换,创建新的逻辑,慢慢地,你的段位就提升了。
好的幽默来自生活的洞见
高段位的幽默,能够从日常生活的表面发现事情背后隐藏的道理和真相,并以此启迪和影响其他人,这就是洞见。
一个好的洞见就像一个悬念,人们听到时会在心里产生好奇,继而耐心地听下去。在最后谜底揭开的瞬间,听众的内心被意外感和宣泄感充满,幽默由此产生。
洞见来自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深度思考,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观察生活、深入思考的习惯。但是,你可能有这样的感受:你善于观察生活,也勤于思考,但还是不能形成洞见。
3个形成洞见的技巧,大家可以试着练习一下。
第一个,站在前人肩膀上
任何学习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模仿和借鉴,打小写作文最初的改句子大家都没忘吧……
第二个,观察式洞见 + 逻辑推演
就是观察一个常见现象,多停下来问一下“为什么”,找到相反的逻辑,相信我,会有奇效。
第三个,挖掘自我
自我是个比较玄的话题,看看自己有什么怪癖,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往往从自己的身上,你会更容易发现独特的视角。
我建议你准备一个洞见本,想到段子或者洞见时立刻记录下来。有需要的时候,翻开本子,随时取用。
但幽默感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个从来没有在三五百人的大场合讲过段子的人不要贸然裸奔。
应该想的是怎么从小范围讲段子逐渐长成可以做开放麦的脱口秀达人,一步一步地养成属于自己的幽默感,并用它处理好你的各种人际关系,成为一个有意思的人,一个受欢迎的人。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