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科文化墙标语 超声医生的文化驱动与科研创新
杭州,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下称浙医二院)内。
健康界穿过层层患者,来到约定好的门诊楼421室。推门而入,原来是一间教室。
在这间教室里,浙医二院超声科每周要开展5次科内学习;小马和驴的故事,被科室主任黄品同在这里讲过多次,“因为要长期激励年轻人们”;他再一次讲起这个故事,就在健康界的此次采访中。
小马和驴
故事里有一驴一马,小马负责运货,小驴负责拉磨。
有一天,唐僧西天取经需要组建团队。小驴听到消息以后摇摇头,“我还是安心拉磨吧。”小马则跑去报名,并且成功加入唐僧团队。13年以后,经历重重艰难险阻,小马跟随唐僧取经成功。他回到小驴身边,对它说道:
“这13年中,我和你走的路一样长,但你还是在这里绕圈子拉磨,没跨出房子半步。而我已经取得了成功。”
出于超声科医生工作的特殊性,黄品同对这一故事感受颇深。
黄品同(标清)
在大众印象里,超声医生的工作偏机械化,属于简单重复的劳动性质。“但三百六十行,行行都能出状元。”黄品同表示,超声医生也能做出成果和亮点。
但是如何才能做出亮点?
从小马和驴的故事中,黄品同总结出四条准则。
首先,要寻找志同道合、理想远大的团队。“很关键的就是,要跟对人、做对事。”
其次,不仅要富有理想,还要吃苦耐劳,坚持学习和付出。“年轻人现在就想享受,时间还过早。”
第三,要勇于创新,勇于挑战。“不能一辈子就围着磨盘转,要保持思维敏感性,不做只会超声检查的超声医生。”
第四,成功的背后充满艰辛,正因如此,取得成功的喜悦才更加珍贵。“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都要沉得住气,不能急于求成。弯道超车虽是捷径,但超多了也会翻车。”
“不能老是抱着观望的态度。”黄品同还补充道,观望着别人奋斗、冒险、创新,自己的心态会越来越“阿Q”,创新奋斗的激情也越来越丧失。
10年研究
故事里,小马取得成功耗时13年。
13年之期,也是黄品同团队一个重要科研创新项目的预计完成时间。
稳扎稳打坚持不懈,基于前期10年的理论研究,该项目已完成声学、物理方面相关探索,包括超声空化的最佳工作参数、微泡载药的靶向释放、以及自主创新设备的初步研发等,并相继获得4个国家级和1个省部级重大专项基金资助,目前还正基于该项目申请科技部数字诊疗装备重大专项。
之所以选定一个方向埋头苦干10年,甚至还需更久,黄品同介绍道,当前肿瘤治疗、化疗效果不够理想的最主要原因就在于,屏障阻挡药物渗入肿瘤血池内部,导致靶向性不强。
但是超声微泡作为近10年来刚刚兴起的革新技术,具有直径较小、精准爆破等优势,可将肿瘤药物靶向聚集在肿瘤血池内,并通过超声波照射后实现高浓度定向释放;同时,由于不再需要大剂量全身用药,还可降低药物对全身系统和正常组织带来的毒副作用;而且,微泡影响不会外溢到肿瘤血池之外,足够安全。
由于优势突出,超声空化微泡治疗的前景十分广阔。除肿瘤治疗外,黄品同团队还在研究将其用于慢病治疗,如胰腺癌、脑胶质瘤等。
随着项目开展的逐渐深入,参与主体也由浙医二院超声科一家,逐渐引入更多跨学科研发团队。以本次申请科技部的课题“超声空化声学效应评价的关键技术研究”为例,就是以浙医二院超声科为牵头单位,同时联合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第三人民医院、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共同进行申报。
如何把超声空化设备形成样机,进而实现市场化,是黄品同团队下阶段的前进目标。
黄品同表示,眼下团队正在进行样机的系统调试,并希望加速完成样机开发,尽快开展临床验证,提速产业化进程。
提速之心,不只由于项目已发展到适宜转化的程度,还源于一个意外发现。在今年的一场国际会议上,黄品同意外发现日本学者也在研发类似产品。“所以亟需加大投入力度,缩短转化时间。”
学习加速度
黄品同坦承,自己团队的科研创新速度仍有提升空间。
“这里存在着多方面原因,比如医生的临床工作较多,难以分出更多精力用于科研。”
浙医二院超声科现共有67位医生。由于超声具有便宜、方便、安全等优点,患者检查需求火热,医生的临床工作压力随之加大,也就很少能有时间静心科研。“长期这样下去,他们的科研思路会逐渐变淡,科研习惯没有养成,思维也固化了。”
为突破以上瓶颈,黄品同为全科室制定了丰富的学习计划。
每周一中午进行科研汇报,包括实验项目相关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前沿结果汇报;每周一晚上进行临床相关的多学科讨论;每周二中午学习最新发表的文献著述,特别是高影响因子文献;每周三中午开展科务会讨论;每周三晚上围绕过去一周的疑难病例展开讨论;每周四则对近60名住院医师进行规培。
说罢,黄品同指着所在的421房间说:“就在这个教室里,我们每次开展学习时凳子都摆得满满的,而且还要与滨江院区的20多名医生同步视频。”
通过系统培训,超声科的科室文化和创新氛围正逐渐建立。
“当然也要鼓励积极听课的医生。”黄品同补充,超声科对每次参与学习的医生均奖励100元。这一制度凸显科室鼓励学习的坚持之外,其实也暗含了黄品同对科室医生的细致考虑——“有些医生本身的奖金系数较低,如果通过积极学习能获得一些补贴,既可提高其学习积极性,也提升整个团队的忠诚度和活跃度。”
实际上,中国医生工作之繁忙辛苦众所周知,尤其是青年医生面临结婚、生子等一系列家庭事务,又如何平衡工作与生活?
黄品同认为,青年是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如果此时懈怠,后续发展就会相对艰难许多。
在他看来,青年时期,尤其是刚出校园的时期,是知识和临床结合最紧密的磨合点。在这一时间段上掌握的信息量越大,对其后续进步的推动力越大。“所以我不想让青年医生或青年学者在我这里荒废时光。”
黄品同举出浙医二院院长王建安经常说的那句话——“我们不想成为罪人。为人父母者把如此优秀的子女送到我们医院和科室,是充满了期望和期待的,我们不能让青年医生浑浑噩噩地在最好的年华里混过去。”
领带文化
“科室文化非常重要,必须能够感染到人。”黄品同强调。
黄品同本人从未停止学习和创新。就在采访头天晚上,他还翻译英文文献到夜里2点,“通过翻译刚好发现了精准超声在脑胶质瘤中应用的国际前沿动态。”
但浙医二院超声科科室文化的关键词不仅在于学习和创新,还在于严谨。
“你看我们科室,即便在大夏天,也要求着装正式,比如男同胞都要戴领带。”
在黄品同看来,身着正装既是出于对患者的尊重,也能同时提升患者的信任感。“如果医生的形象足够正式,便油然而生一种可信的专业感,也就能减少许多不必要的医患纠纷可能。”
更重要的,虽然戴领带是一件小事,却能督促医生以此为标准,时刻记住自己身为医生的严谨性。“如果能拥有严谨的生活习惯,那工作习惯也不至于差到哪去。”黄品同希望,从生活习惯切入,塑造并强化团队成员严谨的工作习惯,并灌输到其工作细节当中。
说这话时,黄品同一丝不苟的白衬衣、花领带,更加凸显着他的严谨。
他同样也很接地气,“衬衣都是网购,一次买很多件,便宜好穿。”
为将理念固化为行为习惯,科室特设立惩罚制度,对于迟到早退、着装不整齐、用语不文明、与患者沟通效率不足等都会进行相应处罚;同时,科室奖金制度亦会从据学历、职称、工作年限、能力水平、工作量等多方面考量,为每位医生制定奖金系数,以体现科室对于人才的导向要求;再次,在论文发表、课题申请、患者表扬等方面,科室还设有相应奖励制度。
积极的科室文化背后,依托的是浙医二院的院内文化氛围。“王建安院长非常重视医学创新,且思路清晰,我们整个医院的创新意识比较超前,创新机制比较完善,包括举办院内创新大赛,包括从人财物上给予充分支持等。”
浙江大学的多学科人才支持,亦为黄品同团队的科研创新带来力量。
黄品同认为,学科交叉就意味着实现强强联合。在他看来,一个学科的知识面较窄,但许多创新项目要求的知识覆盖却很宽;同时,对于某一科学问题,当单个学科解决吃力时,通过跨学科合作往往便能找到新的解决办法;再者,如果单个学科难以寻找到较好的科研方向时,亦可通过跨学科交流,寻找到又好又巧的突破方向。
站在浙江大学和浙医二院的平台上,黄品同希望尽快把自主创新的超声介导空化治疗设备完成转化,早日用于临床、造福患者,“这是我现在最大的心愿”。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