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警句是什么意思(文言文的词意是如何考究出来的)

本站作者 2023-11-02 14:07:00

文言警句是什么意思

从前我也十分好奇这个问题,直到我遇到了训诂学。

一、训诂学是什么?

二、训诂学的内容

三、训诂学的作用

四、训诂的条例、方式和术语

五、训诂的方法

六、学习和研究训诂所应掌握的基本观点

七、训诂源流述略

(本文是郭在贻先生的《训诂学》(修订本)的概括,用词不当之处请海涵。)

一、训诂学是什么?

(一)什么是训诂

由于训诂自先秦就开始了,前人对于其定义并不统一。在此采用郭在贻先生的看法:《说文解字》言部:“训,说教也 从言,川声。”段玉裁注云:“说教者,说释而教之,比顺其理。引申之凡皆曰训。”《说文》言部:“诂,训言诂也。从言,古声。”段氏注云:“故言者,旧言也,十口所识前言也。训者,说教也。训故言者,说释故言以教人 是之谓诂……训故者,顺释其故言也。”按这样的解释,训诂简而言之就是:训就是解释疏通,诂就是古代的语言,训诂就是解释疏通古代的语言。

训诂,就是题主说的考究文言文的词意。那么问题来了,由于训诂方法的差异以及查询的资料不同,常常会出现同一句话中的一个词,不同人给出的解释不同。这时,谁的更具有说服力,就听谁的。但保不准有一些大家都没有那么肯定的词,这就存在了争论。而争论就是学术向前发展的动力。

(二)什么是训诂学

训诂是感性的,个别的分析,训诂学是理性的,综合整理的,它能使许多零碎的训诂知识带上条理性和系统性。除此之外,还应加上独创性和实用性。

二、训诂学的内容。

训诂学的内容,主要有两点:释词和解句、辨析古书异例。

(一)释词和解句

释词,就是解释古书中字和词的含义。需要注意的是,在古汉语中,字和词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有人将训诂学称为词义学,这种称呼有点问题,但也反映了释词在训诂学中的重要地位。

解句,即解释整个句子的含义。文言文中,单个字懂了,整句意思不一定懂。所以为了整体句意,要对句子进行语法分析,还要注意一些特殊修辞现象。语法分析简单来说,就是翻译文言文时要注意的双宾语、意动用法、实动用法等等。比如说《烛之武退秦师》中“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这是一个双宾语句,“晋君”是间接宾语 “赐”是直接宾语,“为”是动词谓语,“君”是主语。修辞主要是针对诗词,最经典的例子就是李清照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的“绿”和“红”,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翻译时得翻出来。

(二)辨析古书异例

古书异例,指古书中一些特殊的语法修辞现象以及古人行文中一些特殊习惯。

我简单介绍一下,具体了解看书就好。

1.倒文

(1)句中倒字

比如《孟子·尽心下》:“若崩,厥角稽首,若崩。”——顺着说是“厥首稽阴,若崩 ”

(2)倒字叶韵

叶(xié)韵,一作“谐韵”、“协韵”。诗韵术语。谓有些韵字如读本音,便与同诗其他韵脚不和,须改读某音,以协调声韵,故称。南北朝有些学者按当时语音读《诗经》,感到好多诗句韵不和谐,便将作品中某些字临时改读某音。明陈第始用语音演变的原理,认为所谓叶韵的音是古代本音,读古音就能谐韵,不应随意改读。"叶韵"或称“叶句”(叶,同“协”,和谐之意)。

吃完饭后感觉不想写了(手动狗头),寒假懒癌渐渐病入膏肓……书的链接在这里,不贵(毕竟中文系的作为咸鱼的我穷得很),我看着感觉还可以,一本入门佳作。

追更的话我再写吧(试图找一个懒的理由)

PS:

1.书是繁体横排。

2.目录贴在这里。

看着还行叭 ₍₍ ◝(●˙꒳˙●)◜⚘₎₎开心到发芽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