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自恋的一句话 极度自恋的人有什么表现吗
圆桌对面的人在滔滔不绝地发表着自己的看法。在你看来,他说的十句话里九句都毫无新意,不过是别人嚼烂了的东西。「真不明白他怎么如此自我感觉良好?」你心里这样想着,但仍然对他微笑着点头致意。
经常这样「笑而不语」的你,或许是一个隐性自恋者。
自恋的人有什么表现吗?说起自恋,你头脑中或许会浮现自以为自己人见人爱花见花开,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玛丽苏」,或是自认为自己美貌与气质并存,身世与才华兼备,害怕人生短暂急着要给楚王做先导的「屈原欧巴」。
然而,还有一些人,他们安静内向,他们谦虚腼腆,他们不会有任何自大夸张的行为,但内心深处脆弱敏感的他们,总认为自己受到了忽视和伤害,待在自己的世界里久久不肯出来,并以一种居高临下的视角看待周围的事物。或许你怎么也想不到,这也是一种自恋。[不知道是不是会有小伙伴默默躺枪……]
故事的起源是这样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Paul Wink教授1991年在社会心理学的顶尖杂志《人格和社会心理学杂志》(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上发表了一篇名叫「自恋的两面性」(Two faces of narcissism)的文章,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作者发现当时最流行的三种测量自恋的自评量表——自恋人格量表、自恋人格障碍量表、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中的自恋分量表之间并不存在很大的相关关系,自恋人格障碍量表好像测量了一些另外两者并未测量的部分。
- 这集讲「自恋心理学」的 TED 动画中提到了此类隐性自恋 -
作者招募了大量被试,用尽当时所有可能的自恋测评工具,通过因素分析(一种统计方法)得到,自恋其实可以分成两个类型:自大表现型(Grandiosity-Exhibitonism)和脆弱敏感型(Vulnerability-Sensitivity)。两者都表现出自负、自我沉醉和无视他人的特点,但是自大表现型更加外向、有攻击性,追求他人的敬仰和尊重,而脆弱敏感型却表现为内向、过于敏感、自我防御和焦虑情绪。前者通常被称为显性自恋(overt narcissism)或是自大型自恋(grandiose narcissism),而后者通常被称为隐性自恋(covert narcissism)或是脆弱型自恋(vulnerable narcissism)。所以,一些看似谦虚、害羞甚至是自卑的人,也有可能是自恋狂![小编表示好分裂!]
什么是隐性自恋?
Ronningstam 在2009年发表的文章中,把隐性自恋定义为『隐藏着羞愧和敏感的自恋类型,难以忍受他人的关注,对他人的批评保持高度警惕,在社交中的失败使他们更加被动』,简而言之就是,隐性自恋者依然会认为自己是宇宙中心世界焦点,但内心的空虚感和无力感却让他们对于这种幻想感到羞愧和内疚。一方面他们活在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里,用高傲的姿态安静地俯视着周遭世界,另一方面他们又会对别人的评价和反应保持高度敏感,任何一个细微的眼神都会刺痛他们脆弱的神经。
Preston 在 Psychology Today 上总结出关于隐性自恋的七个特点,或许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这一概念:
安静的自以为是
隐性自恋者并不会在众人面前吹嘘自己,也不会把不可一世的自己公然暴露于大庭广众之下。他们只会带着挑剔和评判在一旁观望,但是不要以为他们真的在乎你做了什么或是说了什么,他们只是用孤高的姿态、傲慢的眼神和事不关己的叹息,来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如果他们会说些什么,那一定是一些极具评判性的意见。不过,在这种无法接近的孤高之下,隐藏着的是一颗脆弱的,缺乏安全感的心。
自我陶醉
很多隐性自恋者都有一个特征,叫做『回避性自我中心』(withdrawn self-centeredness)。举个栗子:假如有一群人在讨论问题,隐性自恋者通常会在迅速对这群人或是整个环境进行评估后,做出无聊或是无趣的判断。于是他们并不会认真地去参与到整个讨论中,只会自私地关注一下自己赞成的部分,其他时间里这场讨论对他们来说都是愚蠢而无味的。于是,他们作为讨论的冷眼旁观者,隐藏在自己的傲慢和不屑中,看着周围发生的一切。
缺乏同理心
这是显性自恋和隐性自恋都会出现的特点,他们通常无视他人的想法和感受,即使别人告诉他们当下的感受,他们也会从自身出发衡量问题。如果你生病了,他们或许会问你「你还好吧?带我去逛街吧!」
被动攻击性
当隐性自恋者遇到跟他人的分歧时通常会用被动攻击性的方式解决。举个栗子,如果你让他们做一件他们其实并不愿意做的事情,他们通常会满口答应「好啊!」、「你开心就好!」,但是通常他们不会采取任何实质性的行动。如果你专门问他们为什么不行动,他们通常会用某些借口推脱,或者直接告诉你,他们认为自己的解决方式更胜一筹!
高度敏感
「总感觉被冒犯不意味着你是对的。你可能只是太自恋了,以至于无法忍受任何与自己意见相左的观点。」
被人误解的特殊人类
生活中总有一些自命不凡的人类,认为自己很特殊、自己超前于整个时代、自己过于独特以至于无人理解、自己的聪明才智已经达到无人能及的地步……这听起来像是我们刻板印象中显性自恋者的日常,但其实这也是隐性自恋者的内心独白,他们让这样的声音充斥着自己,以免让自己接近那个胆小而脆弱的真实自我。
人际交往困难
在隐性自恋者的内心深处,隐藏着的是他们深深的不安全感,他们无法与他人建立真诚的人际关系,于是他们用把自己束之高阁的防御机制来避免与他人接触。他们通常会沉浸于一些可以独自完成的活动,例如看书、游戏、技术开发等等,让自己在自己的世界里过得有滋有味。
显性自恋 VS 隐性自恋
显性自恋与隐性自恋的差异除了在表现形式的不同,还表现在很多相关心理特质的差异。例如,不出我们所料,显性自恋的人通常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高自尊,但是隐性自恋者自尊水平较低。关于自恋的病因学研究发现,隐性自恋可能与儿时虐待和父母教养问题相关。并且隐性自恋者通常会在亲密关系中建立焦虑型依恋(害怕亲密关系会有一天结束,害怕自己的对对方的爱没有得到回应),显性自恋者的依恋类型通常是安全型或是忽视型(忽视对方的情感和行为)的。关于精神疾病的研究发现,隐性自恋者可能会表现出焦虑、抑郁、敌意和偏执,而显性自恋者更容易有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和表演型人格障碍。
隐性自恋怎么破?
说了这么多,如果你的第一反应是「妈呀!这不就是我么!」,不要惊慌,不要担心。如果隐约感到周围的某某某就是这样,也不要用异样的眼光去打量他们,或是乱贴标签。自恋者需要做的就是练习关心他人,培养同理心。佐治亚大学的Campbell教授也提出,自恋者需要去更多投身于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而非看起来足以显摆自己的事,不断练习缩小内心的自我并建立与外界世界的连接。
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老爷爷曾说,我们天生就有自我中心的倾向,我们成长的过程就是逐渐脱离自我中心,接触周遭世界的过程。所以,自恋好像根植于我们每个人的基因里,如果你跟小编一样常被人评价为自恋狂,不要恐慌,不要焦虑,或许成长本身就是一个逐渐接纳自己的缺点和不完美,看到自己的恐惧和不安全,并重新爱上自己的过程。
参考文献:
Wink, P. (1991). Two faces of narcissism.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61(4), 590-597.
Miller, J. D., Hoffman, B. J., Gaughan, E. T., Gentile, B., Maples, J., & Keith Campbell, W. (2011). Grandiose and vulnerable narcissism: A nomological network analysi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79(5), 1013-1042.
Ronningstam, E. (2009). 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 Facing DSM-V.Psychiatric Annals, 39(3), 111-121.
Dickinson, K. A., & Pincus, A. L. (2003). Interpersonal analysis of grandiose and vulnerable narcissism. Journal of personality disorders, 17(3), 188-207.
最后,动动手指点个赞呗,一门学了就能用的心理咨询实操应用课程免费赠送给你~
课程学习你将收获:
掌握理解情绪,识别自我情绪、正确对待情绪甚至“双向情感障碍”的方法
了解人格障碍、抑郁症、进食障碍等常见心理疾病的识别与治疗
学习团体咨询、艺术治疗、曼陀罗彩绘心理治疗等心理技术的实操和应用
懂得像咨询师一样建立关系、理解情绪、打开胸怀接纳更美好的世界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