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了错就该受到惩罚(学生犯了错误,我该怎么把握惩罚的尺度)

本站作者 2023-12-27 10:27:00

犯了错就该受到惩罚

在教学和日常管理过程中,尤其是缺少经验的老师经常会苦恼“把握惩罚尺度”的问题。

学生犯了错,我是该视而不见还是该惩罚?什么样的错误应该要要小惩大诫?惩罚的分寸和尺度又该如何把握呢?今天我们来谈谈“把握惩罚尺度”的话题。

什么样的错误应该惩罚?

不是任何微小的不端行为都必须产生相应的后果。在某些情况下,如果违规行为不够严重,教师可以选择忽视学生的小差错。

它通常是违反一定规则但是对课堂没有造成很大影响,对其他同学也没有带来影响的行为,这样的情况老师们可以选择忽略,不必惩罚。

比如有学生在课堂上走神或者偶尔和别人窃窃私语,这种情况老师可以选择忽视,或者稍加提醒。但如果有学生故意在课堂上发出噪音,打扰到其他同学听课,那么此时对他施以小惩就是完全合情合理的。

惩罚要与错误相匹配

如果决定要让学生为自己的行为承担相应的惩罚,那么务必确保该惩罚合情合理,并且与学生的不端行为较为匹配。

陈老师规定学生在课堂中不得使用手机,上课过程中,手机必须关机。某一天,学生们都在忙着做题,陈老师突然注意到,乐乐正在低头发短信。他走到乐乐桌前,拿走了他的手机,问道:“乐乐,上课时间能用手机吗?”

“不能”,乐乐回答道。

“既然你知道,还这样做。那就罚你给你妈妈发一条短信,告诉他你没有好好上课,被老师抓到发短信了。”

回想整件事情的经过,老师制定了不准在上课时使用手机的规定。学生没有遵守规定用手机发了短信。作为惩罚,他被要求再发一条短信。这种惩罚展现出来的逻辑不是很混乱吗?显然老师没有深思熟虑。其实更恰当的做法是没收乐乐的手机,下课归还时对其进行教育。

对事不对人,惩罚不能带有情绪

要注意,惩罚需对事不对人。当学生行为不端时,不要让自己的情绪也掺杂其中。要用冷静的声音告诉学生这种行为必须承担的后果。要在不怒火冲天、尖酸刻薄的前提下,保持严肃认真、就事论事的态度。

惩罚不是目的,要让学生知道该怎么做

惩罚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要让学生明白正确的做法,把学生引入正轨才是目的。在学生表现欠佳之后,一定要与他进行谈话,告诉他将来在面对相似情景时什么样的行为才是恰当的。不要奢求只要学生受到惩罚,就能够知道下一次能做出更加负责任的选择。

孙老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来完成作业。他反复强调要学生小声讨论,不能过于吵闹。之后有好几个学生向他抱怨小A一直发出噪音,不配合大家讨论。

孙老师把小A叫出来,说:“给我去外面站着,要喊去外面喊。”然后小A在外面站了一节课。

回想整个过程,老师布置了作业,学生需要分组完成。小A的表现说明他不想与其他同学合作完成。老师让他在外面罚站,教师内噪音的问题解决了,但也容忍了小A的自由散漫,而且他连作业也不用做了。这不是正合学生的心意吗?

其实更恰当的处理方式是,先与小A交谈:“你已经打扰到其他同学讨论作业了,如果你继续这样做的话就不能再跟小组合作了。你自己决定一下。”这样把选择权交给学生,如果他仍我行我素,老师就可以将他移出小组,让他自己独立完成作业。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