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三句话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元璋是如何实践这三句话的

本站作者 2024-01-07 00:15:00

朱元璋的三句话

大家好,欢迎来到小王写历史,今天我们讲讲,朱升进献给了朱元璋九字箴言,但是这九字箴言,朱元璋是如何一步步付诸实践的呢?

在元末,世界陷入了混乱,在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世界里,朱升能提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是不寻常的,朱元璋不仅接受了朱升的话,而且把“九字箴言”作为一项国策,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使朱元璋更加独特。

那么,在混乱的时代,人们无法生存,朱元璋如何完成九字箴言呢?

1、缓称王,是最难做到的。我发现最难的是第三个句子,为什么?因为第三句话,它已经超出了物质层面,它是一个精神层面。

前两句式实实在在的,我可以去占地盘,不管我是占多大,我可以高筑墙,我可以建立起我的根据地,我可以想办法取得粮食,我有了粮草,有了实力,但是不管你做到什么程度,你还要低调子,这就得有修养,朱元璋他就有修养, 但当时的情况也迫使他这样做。

2、高筑墙和广积粮同步实施。一、如何高筑墙,他占领了南京,当时的南京叫集庆,朱元璋占领后改为应天府,然后向江苏、浙东、皖南扩张自己的力量。

他在扩充实力的同时,得到了良好的条件,即江南是一个富饶的地方,当我占领了江南的富饶土地时,这些地方将继续为我提供食物,所以他不仅有修筑高墙的实践,他也获得了积累大量粮食的条件。

当时,战争期间没有人有这样的想法。此时,朱元璋有一个很有名的将军,名叫康茂才,他不善于打仗,他无法与徐达常遇春相比,他善于种植食物,朱元璋给了他一个很有意思的官职,名叫都水营田使,你可以管理稻田,你可以为我种植食物。

康茂才他就搞屯田,结果一年后收获了15000石的食物,除去供养军队吃之外,还剩下七八千石,你想,一支军队可以有这么大的收成,如果所有的部队都在一边打仗,打完仗就种田,收成会更多,我们害还怕什么?

3、朱元璋官已经很大了,可以称王了,但是他缓称王。高筑墙,广积粮,都做到了,下一步就是缓成王,这时候朱元璋他的位置很高了,原来还是一个枢密院的同签,枢密院副职,而此时,小明王已经封他为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江南那么多地方,那么多省,你就是行政长官。

还不够,再往上加官,小明王又封朱元璋为江南等处行中书省丞相,江南那么多省,你是这些所有省的丞相,地位更高了。

大家说,丞相了不起啊,虽然是行省的丞相,地位,实际的权力,跟朝廷的丞相也没有太大的差距了,所以朱元璋这时候的官位是很高的,从小兵,九夫长,镇抚,总管,总兵官,副元帅,然后做到了枢密院的官,做到了江南等处行中书省的官,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在几年的时间内,走到头了。

官足够大吧,但是,与他周围的其他人相比,他的官员并不大,人家徐寿辉是皇帝,张士诚是诚王,虽然他们是自称的,但他们都是王,是皇帝,你朱元璋只不过在龙凤政权之下,你做了行省丞相而已。

可是这个行省丞相,他很厉害,等于龙凤政权承认他,江南的半壁江山由他管,这半壁江山归朱元璋管了,你别看他只是一个丞相,他也不称帝,也没称王,他的地位和割据势力与陈友谅和张士诚的地位相等。

4、朱元璋由于缓称王得到的好处。朱元璋由于缓称王,获得了很多好处。让我们看一下当时的情况,我们看看长江流域,朱元璋在中间,他的上游是陈友谅,他的下游是张世成,朱元璋被困在中间,他想发展自己的力量,上下游两边都是敌人,他们之间会发生战争。

如果他现在称王王,那么他将在北方拥有一个新的强大敌人,谁是一个强大的敌人?这是韩林儿,刘福通,因为你背叛了龙凤政权,你成为一支独立的力量,那么你与我无关。

如果朱元璋不自称王,韩林儿和刘福通就是他的屏障,这道屏障是非常重要的,它阻碍了北元军,韩林儿刘福通在中原和元朝打仗,确保了整个长江流域的稳定性。元朝没有剩余的能力消灭长江流域的农民军队。

朱元璋不称王,这个时候他不称王,他就得到了这样一种保护,他就可以集中全力对付他身边的这两支力量。

在这种情况下,朱元璋缓称王,是他重要的一步棋。

在这种情况下,我决定,把缓称王定为使一项国家政策,我不再考虑它了,然后我转过头去继续做另外两件事,就是继续修筑墙壁,积累粮食,朱元璋的力量越来越强。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