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
作者 | 朱德周
编辑 | 朱德周
“是”字句是现代汉语中的重要句式之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很高。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是”字句的教学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中就已明确了“是”字句的重要性,“是”字句作为一种特殊句式在甲级、乙级、丙级语法大纲中都被单独列出,这也说明了在初级、中级以及高级阶段的汉语教学中,我们都应对“是”字句给予高度重视。[1]
一、“是”字句的定义和语法分析
(一)“是”字句的定义
“是 ”字句分为广义“是”字句和狭义“是”字句。广义“是 ”字句指形式上含有“是”的句子,该类句子中的“是 ”包括动词用法、副词用法和“是……的”结构等。[2]如:
1.我是学生。
2.他是走了。
3.他是坐公交车来的。
狭义的“是”字句是指句子中含有“是”且“是”作为动词的句子。本文采用的是“是”字句的狭义用法,研究对象是由动词“是”构成的判断句。比如:
1.他是我的朋友。
2.他是学生。
3.苹果是红色的。
以上三个句子中,“是”是动词,且句子都表示判断义。
(二)“是”字句的语法分析
“是”作为动词时的语法特征[3]:
1.用于能愿动词之后,例如:
(1)他们应该是兄弟,怎么闹成这样?
(2)他会是你的福星。
(3)这事儿不能是他干的吧?
2.受副词修饰,例如:
(1)他现在已经是大人啦,能为自己的言行负责。
(2)这么做明明就是错的,为什么不能及时改正呢?
(3)他们都是新来的,什么都不明白。
3.能用正反疑问式提问,例如:
(1)你是不是留学生?
(2)您是不是张先生?
4.能够单独回答,充当谓语。例如:
(1)请问这是你的书吗?是。
(2)南直路是这么走么?是。
二、“是”字句的分类
对于“是”字句的分类,主要依据有两个:一个是形式标准,一个是意义标准。纯粹用形式标准分类的几乎没有。徐建华(1991),周洪波(1992)从意义出发 , 讨论不同意义类型的“是 ”字句的前后成分的特点 , 吕叔湘(1999)从形式出发 ,讨论不同形式类型的“是 ” 字句的前后成分的语义关系。
比如先根据谓语主要部分的语法性质把“是 ”字句 分为五小类: ①“是 ” +名。②“是 ”+“……的 ”。③“是 ”+动 (形 )。④ “是 ”+介 +名 ;⑤“是 ”+句子。再讨论语义关系 ,如①类“是 ”字句可以表示等同、归类等多种关系。[4]
本文更倾向于站在语义的角度进行阐释,在不同种类的句子中,由于主语、宾语语义关系的不同,也导致“是”字在句中的意义、功能的不同。根据主语和宾语之间的语义关系,主要分为五种:
1.等同关系。也就是说S、O所指代的对象内容范围一致。前后可以对调。如,北京是中国首都。“北京”和“中国首都”是完全一致的概念,也可以说,中国首都是北京。
2.归类关系。顾名思义O代表一个类别,而S则是O类中的一个成员,两者不能对调。如:森林是自然资源。“森林”是“自然资源"中的一种。
3.存在关系。一般来说是指S为场所,O是存在于这一场所里的事物。如:江面上是游乐场,这里需要和存在句做一下区别,存在句是单纯的表示某事物存在于某场所,而“是”字句所表示的除了一种存在关系之外,还有判断意义。就例句而言,可以解释为:江面上有东西,这东西是游乐园。
4.领属关系。即S是属于O所有的。如:这套房子是你的。“房子”归属于“你"。
5.比喻关系。如:a你是祖国的花朵。b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在这里,a句把少年比做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的希望;b句中把人和饭的关系比做是铁和钢的关系,来说明饭对人的重要性。[5]
三、教学建议
(一)语义关系教学法
语义关系教学法,顾名思义,指在进行“是”字句的教学时,向学生讲解清楚“是”字前后主语和宾语之间的语义关系,从而加深学生对“是”字句的理解的一种教学方法。例如下面的几个句子:
a我是老师。
b我是美国人。
c粉色是我女儿最喜欢的颜色。
a句中的主语是“我”,宾语是一种职业“老师”,隐含的意义是“我”的职业是老师,类似的句子还有“我是医生。” “我是工人。”
b句中的主语是“我”,宾语是一个定中词组“美国人”,隐含的意义是“我”是拥有美国国籍的人,类似的句子还有“我是中国人。” “我是英国人。”
c句中的主语是“粉色”,宾语是一个复杂的定中结构“我女儿最喜欢的颜色”,该句的主语和宾语是等同的关系,是可以互换的,也可以说成“我女儿最喜欢的颜色是粉色。”这两个句子在意思上是一致的,只是句子的成分变了变。
学生只有理解了句子中主语和宾语之间的语义成分,明白a和b句子中主语的宾语的位置不可互换,c句中的主语和宾语的位置可以互换,这样可以有效避免造出“老师是我。”“美国人是我。”这种存在明显偏误的句子。
因此,区分“是”字句的语义关系,可以帮助学生更清楚理解“是”字句的内部结构,提高学生运用“是”字句的正确率。虽然都属于“是”字句,但是由于句子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的不同,造成“是”字句种类繁多。理解了句子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是”字句的语义结构关系图,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公式法
公式法,指根据句子结构特点总结成固定的公式,方便学生理解记忆。本文介绍的公式法是基于语义分类之下的公式法,现将句子按照语义类型进行分类,然后再根据句子结构进行公式总结。当然,并非所有的句子都可以用公式法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甄别,灵活运用。
对从《HSK标准教程》1、2册中的语料进行整理,并按语义关系分类,得出下表:
“是”字句语义关系表
对上表中的句子根据其结构特点,并结合该句子在汉语课堂上的教学实践,进行归类总结,得出下面的公式表:
语义关系公式表
参考文献
[1]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汉语水平考试部.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朱斌.“是”字句研究述评.[J]江汉大学学报,2007(4),79-82.
[3]刘月华.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增订本) [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4]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5]宋辰辰.“是”字句的认知理据探析[D].四川师范大学,2015.
[6]姜丽萍.HSK标准教程1,2册[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3.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