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日军囚于大牢仍坚信中国必胜的文人——《囚绿记》赏析
陆蠡(1908-1942),字圣泉,浙江天台人,现代散文家、翻译家。童年通诗文,有“神童”之称。1921年进入浙江之江大学附中,开始阅读文学作品并尝试写作。1924年升入之江大学机械系,1928年转入上海劳动大学机械系。1930年任教杭州中学等。1935年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任编辑,孤岛时期负责人。1942年死于日寇酷刑之下,1983年授革命烈士。
著有散文集《海星》(1936)《竹刀》(1938)《囚绿记》(1940),共同特色是凝炼、质朴,蕴藉而秀美。
余光中曾说“感性散文写得最好的恐怕就是陆蠡了”。“陆蠡是散文家中的纯艺术家”,被赞誉为“绝代散文家”。
二、内容串讲
“绿”是全文描写的客观对象,作者围绕“绿”展开思路,铺设线索。文章思路大致可以分为五个叙事层面,即“寻绿”“观绿”“囚绿”“放绿”和“怀绿”。
(一)寻绿(1-4段)
交待时间、地点、环境、气候和选择居住小房间是因为透窗的“绿影”。其中以窗户为视点,交代“绿”的由来,为后面绿枝条出现营造背景。这背景是很寒伧的,但有了绿枝条,就顿然有了生气和活力。第4段反复三次提及“绿影”,尽管只是寥寥几笔,但富有诗意。绿在此时还只是“影”。另外,一些表达情感态度的词语,如“喜悦而满足”“欢喜”“喜悦”等,也给绿带上了情绪色彩,物我之间初相映照。
(二)观绿(5-7段)
于是带来对“绿色”的特殊认定:“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进而开始用“观”与“被观”的视角对“绿”进行描述。
1、“观”者行为:“我移徙小台子到圆窗下,让我面朝墙壁和小窗”;“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等。
2、“被观”者情状:伸须、攀缘、舒叶、凋谢等。
3、“观”者心态:“怀念”“欢喜”“视同至宝”“急不暇择”“并不感到孤独”“快活”“留恋”等。
这一部分以写心理为主,“观”的对象和“观”的行为都是抒情的依托。
(三)囚绿(8-12段)
这一部分是散文的主体,与散文标题呼应,出绿枝条生命变化的五个阶段。
1、引绿入室。描述不多,抒情为主。“绿色”装饰“房间”、“心情”;“借绿色”比喻“爱和幸福”、“年华”。“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2、发现“生的欢喜”。绿的枝条“悬垂”“伸长”“攀绿”“舒放”“长得更快”。我好像“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联想的引入,让叙事顿生歧路,跌宕生姿。
3、绿枝执意向外。“绿友”“固执”,不解“我”的“爱抚”和“善意”,让“我”“不快”,损害“自尊心”。于是“我”仍让它“垂在我的案前”。
4、绿枝的衰败。绿枝条渐失过去的“青苍的颜色”,变得“柔绿”“嫩黄”“细瘦”“娇弱”。“我”为此产生“过失”“可怜”又有不放走它的“魔念”,矛盾对立的情感。
5、计算归期和绿囚“出牢”的日子。囚绿至此结束, 情感回到原来的喜绿状态。
五个阶段写实景伴随着写心理、写情感。开始囚绿时欢喜,发现绿枝条抗争后执意囚之,既怜爱又恼怒,但最终打算释放。
(四)放绿(13段)
“卢沟桥事件发生了”是文章背景,既是作者活动的背景,也是绿枝生存的背景。对绿枝条的关心和照看突然暂停,变成求生的谋划。最后“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黑暗的囚人”,“瘦黄”的枝条获得新生。
(五)怀绿(14段)
一年后仍旧怀念“圆窗和绿友”,设想再度见面时的情景:会面生么?
三、创作背景与思想内容
《囚绿记》写作于1938年上海沦陷之后。作者有感于“祖国蒙受极大耻辱”,怀念起一年前暂住北京时,生活在阴暗潮湿的房间,窗外的一棵常春藤。怀着“过于抑郁的心情”,创作了这篇富有生命力和绿色记忆的散文。
散文通过孤旅生涯中“囚绿”的故事,描绘和赞美了窗前一株永向光明、“永不屈服于黑暗”常春藤,在自由环境中活泼可爱的情貌和被囚禁后的反抗精神,从而显现其令人敬仰的品格。散文在述说中,有懊悔,有自责,表现出对常春藤品格的敬佩之情。散文以常春藤品格颂扬了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抒发了对光明与自由的向往之情与自己忠于祖国的情怀。同时,常春藤也是作者自勉的形象体现。
四、结构精巧,跌宕多姿。
散文以对“绿”的情感为线索,通过寻绿、观绿、囚绿、放绿、怀绿结构全篇,形成作品特有的节奏。
“寻绿”是绿色情节的引子;“观绿”极言对绿之爱;“囚绿”致力于爱之深,恼之切; “放绿”由恣情抒写到文意逆转;“思绿”言有尽而意无穷。
一枝青藤牵动了作者的情思,也打动了读者的心灵。作者留下了广阔的空间,让读者思索回味,去与作者一起创造作品的意义。
散文结构的跌宕多姿,与作者的感情起伏相关联。
五、修辞手法的运用
1、排比:“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这句通过排比修辞,使句子生动富有气势,直接抒发了作者对绿的赞美,为后文揭示主旨作好铺垫,
2、比喻:“我怀念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
运用比喻,抒发了作者对绿的渴望和喜爱。
“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由“绿色”到“绿友”到“囚人”,称呼的变化含蓄地体现了作者感情的变化。“珍重"一词,更是隐含了对顽强抗争精神的敬重和对光明与自由的珍惜与向往。
3、反复:“我开始了解……,我开始了解……。”“我要借绿色来比喻……我要借绿色来比喻……。”
4、拟人:“有一天……会和我面生吗?”“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等等。
第一句表面上写自己离开北平后还一直挂念曾被自己幽囚的绿色,极写了对绿色的思念。其实这句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日寇铁蹄下的同胞的惦念与牵挂,也表达了作者对胜利地无限期望。运用问句,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各种修辞方法的运用,增强了文章语言的表现力,使语言更加优美生动。优美生动的语言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使作者表达的情感更为真切感人。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