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如何促进家庭教育进一步科学化【精选】

本站作者 2023-03-15 15:40:00

对于子女教育的说说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句话很多人都挂在嘴边,但大家好像只是在嘴上说说,很少有人真正重视这件事。

近些年来,关于家长接受教育、家长与孩子一起成长的观点越来越多。早些年,永远都是家长在要求孩子进步、读书,自己却袖手旁观,只是孩子成长的见证者,不会主动成为陪孩子一起成长的参与者。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父亲自己上学时成绩很差,后来虽然努力打拼有了一点成绩,但读书的心结始终存在。有了孩子之后,他对孩子寄予厚望,给孩子请了各种老师,希望他能读书有成。

但父亲没有意识到,孩子一直在观察自己。有一天,父亲在催促孩子读书的时候,孩子冷不丁怼回来一句话:你只是让我读书,自己却在一边瞎乐,你都不喜欢读书,为什么一定要我喜欢?

父母没有成为孩子成长的陪伴者,没有和孩子一起成长。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内心最大的失落之一,就是发现自己在进步,在认识这个世界,但父母仍然站在原地,没有变化。

“家长教育学”已经不是一个新话题了,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很早就提到要给准备成为父母的人开“家长教育学”的课程,学完了这门课,成为合格的家长,才可以生孩子。

为什么一定要强调家庭教育?陈宝生部长讲得很清楚:“家庭教育不到位,不仅会抵消学校教育的效果,还会给孩子发展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

关于进一步促进家庭教育发展的提案

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民进中央提交的《关于进一步促进家庭教育发展的提案》备受关注。

数据显示,68%的家长对孩子教育感到“比较焦虑”“非常焦虑”。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解读说:如今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感到焦虑,九成以上班主任认为家校沟通存在问题,家长参与沟通积极性不高,家校教育理念存在差异,家长缺乏家庭教育知识,普遍存在焦虑情绪等,需要多方合力支持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之所以颇受关注,或多或少跟当下一些家长不重视家庭教育,把教育的所有责任,都推给学校、推给老师有点关系。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教育就主要在学校,责任就主要在老师了。但是有些教育,父母不尽责,老师真的无能为力。

1 有些教育,不能推给老师,只能靠家长

有老师反映,有的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总会说“孩子就全都拜托老师了”,言下之意就是说“我把孩子送到学校,交给老师,老师就要全权负责了”,把老师当成孩子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大管家”,自己甩手不管,但如果孩子在校期间出了一些小状况,就马上问责老师。

这样的情况,很多老师都会遇到。把孩子交给了学校,自己当起了甩手掌柜,这种做法,对吗?

从孩子生下来,一直到走向社会的整个成长阶段,拿出足够的时间来陪伴孩子,给予孩子友善和关爱,这是父母的责任,也是基本要求。

但非常遗憾的是,很多父母因为自身工作等原因,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家庭教育上转移到其他方面了。

父母的影响是一切教育的开始,也是孩子社会生活的起点。他们必须具有承担教育工作的能力,这一点应该得到全社会的认同。但是,快速的生活节奏和压力,导致有的人往往忽略了父母的责任,反而把老师当作更合适的教育者了。

2 父母的一切都逃不过孩子明亮的眼睛

从孩子出生的那天起,父母是他接触最多的人,孩子通过模仿来学习和适应这个社会。比如说,当孩子还不会走路的时候,他们模仿家长的肢体动作;当孩子开始说话的时候,他们模仿家长的语言习惯;孩子看到电视的时候,他们模仿家长找电源开关……

总之,父母说话的方式、待人接物的态度、生活习惯,都逃不过孩子那明亮的双眼。

同样,喜欢阅读的孩子,多数是因为父母经常把书本捧在手上;喜欢宅在家的孩子,多数是因为家人没有出门散步的习惯。麻将桌旁和书本堆里长大的孩子肯定是不一样的,如果父母都坐在电视机前挪不开眼睛,孩子又怎么会静下心来学习呢?

3 家长的言传身教,比孩子的智商更重要

家庭教育体现在家长对孩子的言传身教,比如说非智力因素方面,让孩子学会感恩、学会尊重别人、学会基本规矩等等。

所以,做家长的首先自己要学习,学习家庭教育的科学理念与新知,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与育儿能力。做父母的应明白,教育并不只是认字、读书、数数等,也包括孩子的举止行为、感知认知等各方面。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自然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好比植物的根苗,根苗茁壮才能枝繁叶茂,开花结果,良好的学校教育也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道德教育基础上的。

4 孩子的成长路上,需要家长和老师并肩前行

一位资深的班主任曾说:“家长与学校配合得越好,教育越会成功。”最好的教育关系应是:家长支持老师,老师配合家长,老师与家长共同陪伴孩子健康成长。

家长和老师在一起并肩“作战”,不是一加一等于二,而是一横一竖结合在一起,给孩子十倍、百倍的力量,帮助他成长。

“教育”二字,包含着“教”与“育”,老师教授知识,家长养育孩子,不管何时,老师和家长的目标始终是一致的,责任与使命始终是相同的,那就是共同培育好孩子。

所以说,只有家庭和学校“并肩前行”,形成一种整合优势,孩子才能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当前,家庭教育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家校冲突时有发生,家校共育缺乏协调;家长缺乏家庭教育知识,普遍存在焦虑情绪等,需要多方合力支持家庭教育。”朱永新说。

5 提案缓解家长养育焦虑

朱永新提议,在学校教育方面,要着力构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良性互补关系。提案建议在学校章程中完善家校共育的条款设计,指导学校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代表等形式,了解国家关于家长不同于学校和老师的监护责任和权力、权利,帮助家长区分自己和学校的学生安全责任分工,为预防、缓解、消除家校矛盾做好铺垫。

“针对家长的养育焦虑,提案则建议教育和有关部门可以帮助家庭缓解教育焦虑情绪。”朱永新说,如帮助家长了解子女品行教育、亲子关系的科学知识,了解家庭教育的特点、规律、方法,知晓包括家庭教育政策等在内的与其子女升学、教育分流密切相关的教育政策内容,以减轻家长教育孩子的压力,特别是精神压力和时间成本。

此外,提案还建议妇联、关工、宣传等部门以及村(社区)等社会资源参与家庭教育政策的宣传落实工作,共同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一方面通过宣传引导形成合理的社会评价,帮助家长切实转变只有“上重点大学”才是教育成功的观念,尊重子女的客观差异,科学定位孩子的教育成功标准。

另一方面,鼓励学校借助视频音频交流手段,通过“代理家长”“爱心爸妈”“亲子共读”“书香家庭”等公益形式,帮助单亲家庭、重组家庭、留守家庭营造相对完整的家庭教育环境。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事关人的终身发展。

家庭教育与学校最大的区别

第一,家庭教育是个别化的教育,针对孩子个别的关注、指导和教育,必须由家长来完成,学校无法替代;而学校则是面向大多数学生的教育,提供的只是一个公共的、普遍的教育,需按照统一进度、统一的课程,很难真正关注每一个儿童的差异。

第二,家庭教育是终身性、示范性的教育。从生活时空来看,多数时间孩子是在家与父母一块儿度过。学校对于孩子只是人生的一小段,因此家庭环境对一个孩子成长的影响比学校要大得多、长得多。

第三,从教育内容上看,与学校主要是传授知识不同,家庭教育的任务主要是生活教育、人格教育和行为养成教育。

第四,从法律责权利上看,孩子与家长具有天然血缘关系,这是学校、老师无法替代的,故每一个家庭监护人都应有教育孩子的的责任。

如何进一步发展家庭教育?

1 加快家庭教育立法

加快家庭教育立法,是解决当前家庭教育突出问题的迫切需要。从未成年人突出问题分析看,未成年人产生的绝大多数社会问题的根源与家庭或者父母的监护密不可分。

这些现象背后,反映出一些家长生而不养、养而不教、教而不当的突出问题,体现出家庭教育的缺失,对未成年人成长以及家庭、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

亟须通过加快立法提升家庭教育地位、明确家庭教育核心内容、扩大公共服务供给、规范家庭教育行为,从制度层面推进解决家庭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促进家庭教育工作持续发展,为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法治保障。

2 多方合力营造良好家庭教育环境

在学校教育方面,要着力构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良性互补关系。建议在学校章程中完善家校共育的条款设计,指导学校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代表等形式,使家长了解不同于学校、教师的监护责任和权利,帮助家长区分自己和学校的学生安全责任分工,为预防、缓解、消除家校矛盾做好铺垫。

针对家长的养育焦虑,建议教育和有关部门可以帮助家庭缓解教育焦虑情绪。如帮助家长了解子女品行教育、亲子关系的科学知识,了解家庭教育的特点、规律、方法,知晓包括家庭教育政策等在内的与其子女升学等密切相关的教育政策内容,以减轻家长教育孩子的压力,特别是精神压力和时间成本

3 将家庭教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将家庭教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可以有效缓解目前家长对家庭教育认知的盲目状态。家长爱孩子、关心孩子,但他们缺乏科学的教育知识,不知如何承担起家庭教育的重任。这种专业知识的缺乏,不分城乡。

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不是说你社会地位多高,或者其他知识多么丰富,就能做好家庭教育。通过法律明确家庭教育各方应承担的责任,尤其要明晰父母的责任,避免一些家庭“管生不管养”的消极行为。

4 加强城乡社区家庭亲子阅读公共服务

加强亲子阅读,意义重大。读书固然重要,读什么书则更重要。很多父母并不知道怎样是为孩子好,应该怎么教育孩子,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家长,在这方面普遍缺乏科学系统的指导。

政府部门可以以亲子阅读为抓手,帮助家长为孩子的人生确立正确的方向。建议在硬件上,相关部门成立专门的指导机构,统一协调,为孩子们的阅读提供条件。软件方面,要结合价值观教育和孩子成长的规律,为孩子的阅读有计划地推荐或编制一些适合的图书,并相应地分配到社区或乡村读书俱乐部或者读书空间。

5 建立家庭文化服务标准规范

传统家庭结构的巨大变化,使优秀家风的传承和家庭亲密关系受到挑战。独生子女家庭、单亲家庭、空巢家庭增多,家庭规模日益呈现出小型化特征,使优秀家风的传承面临严峻挑战。

传统家庭文化活动形式单一、吸引力不足,造成年轻人参与热情不高,这更削弱了家庭的教育功能。

要重建优秀家庭文化的传承,需强化政府主导地位,加强部门协调联动,吸引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并完善家庭文化考评机制,建立家庭文化服务的标准规范。

将家庭教育纳入公共服务体系

将家庭教育纳入公共服务体系,让父母也接受教育,真正为孩子上好人生第一课!

201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对家庭教育提出要求:“积极推动将家庭教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争取专门经费支持,通过家委会、家长学校、家长课堂、购买服务等形式,形成政府、家庭、学校、社会联动的家庭教育工作体系。”

教育部也意识到家长教育的重要性,希望争取经费,以多种形式让广大家长们接受进一步的教育。这对广大家长来说,是福音也是责任。

为什么要专门提出把家庭教育纳入公共服务领域?主要是因为家庭教育专业性强,家长们需要科学系统的指导。

陈宝生部长表示:今年还要研制家庭教育指导手册和家庭教育学校指导手册,针对不同学龄段设置课程、开发教材、举办活动,引导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并着重提出,家庭教育的重点是通过言传身教给孩子上好人生第一课,学校和老师不能把家长变成“助教”。

家庭教育总结

家长是家庭的核心,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是社会的根基。家长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

家庭是人生最重要的场所。少年时,我们为人子女,在父母的影响下迈开了人生的脚步;中年时,我们为人父母,在陪伴子女成长的过程中影响着他们的人生。家庭,永远是孩子真正诞生与成长的摇篮。

重要性:家庭教育具有早期性、连续性、威吓性、感染性、及时性;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作用。

必要性:在转型期的当代中国,成年人以道德为核心的价值观遭到破坏,重智轻德成为家庭教育的普遍趋向,导致家长教育缺失或者失位;家长对孩子过渡保护、揠苗助长、过分专制、以偏概全、乱发脾气。

家长要这样做:尊师重教、以身示范,遵循平等、尊重、交流、自由、统一、榜样、信任、宽容、鼓励原则教育子女,教导子女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和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配合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如何进一步发展家庭教育?

1 加快家庭教育立法

2 多方合力营造良好家庭教育环境

4 将家庭教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5 加强城乡社区家庭亲子阅读公共服务

6 建立家庭文化服务标准规范

(本文综合整理于网络)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