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心学的四句话(王阳明心学之四句教)

本站作者 2024-02-09 09:20:00

王阳明心学的四句话

王阳明心学之四句教

王阳明的心学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是整个阳明心学中最核心的精髓理念。

一、无善无恶心之体

一个人的内心是一个载体,承载着一个人的精神和意志,而这些东西本身就是客观的存在的,没有善恶之分,没有是非之分,没有是非之别。

二、有善有恶意之动

有善恶之分的时候,是什么时候呢?就是我们的意念开始动的时候。佛教有句话叫作起心动念惊动十方鬼神。这个起心动念就是意念。

人之所以有意念,就是因为有欲望,有好恶,有善恶之别。

三、知善知恶是良知

接着上一句,你有的这些念头,你怎么知道哪些是善的?哪些是恶的呢?你不知道没关系,你的良知知道。这就是阳明先生说的“致良知”,中国人常常说一句话叫作:“凭良心做事”,良知就是我们说的良心。骂人的时候常常会说:“你这么做,你的良心不会痛吗”。

有时候,我们帮助一个人,会觉得心中有一种助人为乐的喜悦,损害一个人的时候,心中会有一种莫名其妙的不舒服,我想这就是良知在起作用。

良知天然的能判断善恶,因为它是心的本体。良知人人都有,是一种不借助外力的内在力量。

四、为善去恶是格物

良知已经判断出哪些事情是善,哪些事情是恶了,接下来就要去做善的事情,然后恶的念头就要去除,不要去作恶的事情,赶快把恶的意念给消除掉,这个过程就叫做格物。

五、如何理解四句教?

知行合一

如何透彻地理解王阳明心学之四句教,那就是要做到王阳明说的“知行合一”。下面讲一个王阳明亲历的故事,便 可以更加透彻理解四句教了。

圣人王阳明在功成名就之后,回到老家,老家有一个老人,无妻无儿无女,孤独一人,身体已经很老了,身边没有一个可以依靠的人,也没有维持生活的来源,就想把土地卖给王阳明换一点养老钱。

王阳明看着老人很孤苦,没忍心要他的土地,就给了老人一些养老钱。当王阳明对自己为老人做的这些善事觉得很是满意开心,毕竟符合自己的圣人的标准,助人为乐了。

但是没多久,他和弟子一起去上山游玩,在山上王阳明看到一块土地,很是喜欢,觉得这个地方简直就是修身养心的好地方,不可多得的好风景。

正在感叹之余的时,有一个弟子走近说到,这就是您给养老钱拒绝他土地的那位老人家的,当时王阳明心里很是后悔,觉得应该买下土地的。

突然间,王阳明就心中一紧,发现这个念头和自己圣人的标准不一样了,赶紧反省,自己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呢?

这分明就是自己太过喜欢产生的贪欲嘛,于是这一路上兴致都不是很高,心里一直在消除和反省自己的贪欲,因为这个念头不符合自己圣人的标准。

这个故事中,王阳明和弟子一起到山间游玩,心情很是放松,此时的心就是心本来的样子,什么样子呢?“无善无恶心之体。”

然后看到自己喜欢的优美环境,就很是动心,有了这个喜欢的念头,接着又知道了这个特别喜欢的土地是他曾经能唾手可得的,就后悔自己当初没有买下。

而这个念头的产生,就是贪欲好恶的体现。这就是“有善有恶意之动”。

突然他心里一紧,就是他的良知突然察觉到了,他的这个贪欲的念头,是不对的,而之前送养老钱帮助老人,良知判断是对的,因此他就很是开心,有种助人为乐的喜悦,这就是“知善知恶是良知”。

他一路上兴致不高,一直在反省自己的贪欲,一直用圣人的标准去除掉自己的贪欲,这就是“为善去恶是格物”。

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因此王阳明说人人都可以为圣人,只要你能够“致良知”,遵从良知的指示,不断地去实践,去反省去格物,为善去恶,就能“知行合一”。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