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白族的词(白族的诗词)

本站作者 2023-03-17 04:38:00

形容白族的词

赞美“大理”的诗句有哪些?

1,《云南风光》 作者:黄山峰大理风光好,白族巧筑鲜。

三坊一照壁,五井四合天。

洱海苍山秀,蝴蝶圣地缘。

人间有胜景,最美在云南。

2,《大理游记》 作者:徐雪松 洱海水很美 ,苍山难为水 。

大理风景如画 ,丽江小桥流水。

3,《游大理古城》 作者:静怡 南诏城楼气象森,九街十八巷纵横。

明清格局虽犹在,现代时尚亦纷呈。

人为炒作多铜味,古韵翻新少天成。

重商难将人文显,怎兴游人怀古情?4,《大理行》 作者:愚叟 山花红烂漫,树木绿满山。

百鸟啁啾声喧,小溪流水潺潺。

竹楼隐山间,姑娘舞翩跹。

客从远方来,三道茶二献。

和煦照山川,惠民政策暖心间。

昔日落后貌,如今换新颜。

5,《七绝 大理三月》 作者:余化龙 大理三月,洱海明月下关风,上关花美别样红,蝴蝶泉边举头望,苍山千仞雪为峰。

描写洱海的诗句

1、水光万顷开天镜,山色四时环翠屏。

2、苍山雪,洱海月,洱海月照苍山雪。

(此两句参考自百度百科) 3、夜泊洱海数年不作海天游,今夕乘风一泛舟。

似箭灵槎穿巨浪,如霜皓月映高秋。

钟鸣断续隋唐寺,渔唱沧浪芦荻洲。

欲问前朝争战事,恐惊波底老龙愁。

还有窦尔敦2的那两句。

描写大理的古诗词

《奉和鲁望四明山九题·云南》作者: 皮日休(唐代)云南背一川,无雁到峰前。

墟里生红药,人家发白泉。

儿童皆似古,婚嫁尽如仙。

共作真官户,无由税石田。

《送云南上人》作者: 释行海 (宋代)雁云蛩雨异乡秋,闻道君家水石幽。

时节飘零皈去好,路歧南北使人愁。

有关于"风花雪月”的诗句?

大理一年四季风景如画,在诸多风景名胜之中,以风、花、雪、月四景最为著名和引人入胜。

关于风、花、雪、月四景,千百年来,在当地白族人民中世世代代传诵着一首谜语诗,使大理老少都熟识风、花、雪、月四景。

诗曰:虫入凤窝不见鸟(风),七人头上长青草(花);细雨下在横山上(雪),半个朋友不见了(月)。

1962年1月,著名作家曹靖华游过大理之后,对大理的风、花、雪、月四景感慨万千,赋留风花雪月诗一首:“下关风,上关花,下关风吹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洱海月照苍山雪。

” 诗立意新,对仗工整,点出了风花雪月四景及其联系,让人玩味无穷。

有关大理的诗句有哪些?

虫入凤窝不见鸟(风),七人头上长青草(花);细雨下在横山上(雪),半个朋友不见了(月)。

------大理四景-风花雪月下关风,上关花,下关风吹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洱海月照苍山雪。

”古木成阴芳草鲜,相携同看水中天。

浮香玉露应犹在,北望苍茫又一年。

------1962年1月,著名作家曹靖华百蛮乱南方,群盗如猬起。

骚然疲中原,征战从此始。

白门太和城,来往一万里。

去者无全生,十人九人死。

岱马卧阳山,燕兵哭泸水。

妻行求死夫,父行求死子。

苍天满愁云,白骨积空垒。

哀哀云南行,十万同已矣。

------《云南曲》刘湾大理风光好,白族巧筑鲜。

三坊一照壁,五井四合天。

洱海苍山秀,蝴蝶圣地缘。

人间有胜景,最美在云南。

-------《云南风光》黄山峰诗句,读作:shī jù 就是组成诗词的句子。

诗句通常按照诗文的格式体例,限定每句字数的多少。

中国最早的诗句为律诗结构,格律要求严格,比如先秦时期的诗一般每句四言律诗,见于《诗经》。

后发展为五言或七言律诗,见于唐诗。

宋元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后,诗句内容逐渐扩充和演绎,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后期,诗句演变成没有了字数的限制的自由体诗歌。

程世利的诗词,描写山水田园的。

其一芳草洒晚秋,秋风使人愁。

丹凤如泪眼,远望临高楼。

青山云漫漫,大江水悠悠。

千里明月夜,客船到扬州。

其二五台生愁云,众山皆白头。

文珠赐甘露,清水遍地流。

野花依山路,蝶儿伴同游。

飞鸿南归日,离人九江舟。

其三远望千重岭,五老峰最奇。

蓝天开芙蓉,春风吹红枝。

西山坠落日,云间归鸟稀。

明月柔似水,涓涓湿人衣。

一小官不自由,白蚁政府楼。

默默如芳草,春风何日休。

黄岩岛不见,藏南更何求。

谁比王贾女,卧得万户侯。

二远离红尘久,读书在草庐清溪红梅静,豆蔻二月初。

水仙美无比,洛神总不如。

门前映飞霞,织女巧妆梳。

三柳岸蝶影疏,破屋菊花居。

雅态月来赏,抚琴也自如。

雪夜风散后,孤枕雁回初。

明日篱笆前,独坐钓龙鱼。

四江岸雁初飞,携月上翠微。

一路低头笑,手捧兰花归。

细雨酬佳节,玉盆栽落晖。

思想爱花人,孤枕泪沾衣。

五蝶儿采药去,燕子绕梁飞。

浮萍铺锦帐,妖桃穿红衣。

小溪动琴弦,暮雨弄珠玑。

牧笛石桥过,游子含笑归。

一危庙起江渚,黄莺歌鹤舞。

落日朝飞云,采药霎时雨。

二潇湘水悠悠,岳阳几度秋。

妃子今何在?长江碧空流。

三太行顶上游白云自在流。

黄河落天外,太宗起并州。

四东篱暮雨后,来往蝴蝶愁。

深院桃花尽,春事逐水流。

五飞舟到潇湘,风拥黄鹤楼

龟蛇锁落日,江城水悠悠。

程世利的现代诗江南雨我知道,你不把我的心淋透决不罢休黄山你跟着我西湖你跟着我苏州你跟着我桂林你跟着我你朦朦胧胧朦胧了我的眼睛却擦亮了我的幻想你温温柔柔温柔了我的感官也温柔了我的醉意撑一支长篙小舟滴答着你的泪走一段小巷桥下流淌着你的情你像蚕丝一样细你像春风一样密你同柳枝跳舞你同鸟儿唱歌本来小镇就安详有你,更安静了本来楼阁就空灵有你,更虚幻了你是少女舞动的裙你是织女织就的云你在古居上洒你在宗祠上下你为咖啡屋装扮你在园林里涂画好了,我答应把你抱回家期待一场雪期待一场雪飘飘洒洒清清凉凉是你向我投出的一眸是你向我走来的脚步期待一场雪像你纤纤的小手柔柔地触摸我的脸像你凉凉的清泪默默地洒在我心田我张开双手迎接你的到来让冰凉在我指尖定格轻盈的,我是梅盛开在你的舞蹈里盛开在你的记忆中然后随你飘然而逝消逝在无痕的大地我用香来想念想念你幽幽的舞姿想念你柔柔的细语你说溪水很温柔那是我满湖的眼泪你说月光很浪漫那是我漫天的寻觅独守一座空城在皑皑的雪中任时光和思念优雅地飘洒你铺洁白的地毯接受我的芳踪风吹来半塘忧伤涟漪是我的脚印亲,你就保持你的冷漠不要受阳光的诱惑你是我的岸你要哭泣,心就要坍塌梦总是要破灭的我只想守住梦的余温也希望你静静守着这夜当月光转身我们再一起凋零凋零到繁花似景的春雪花纷飞,谁的书签伸出你的手接住我满地的情思你是我透亮的牵挂你是我洁白的梦幻赞同程世利诗歌五绝五首文化 分类:拟古诗 一危庙起江渚,黄莺歌鹤舞。

落日朝飞云,采药霎时雨。

二潇湘水悠悠,岳阳几度秋。

妃子今何在?长江碧空流。

三太行顶上游 白云自在流。

黄河落天外,太宗起并州。

四 东篱暮雨后,来往蝴蝶愁。

深院桃花尽,春事逐水流。

五 飞舟到潇湘,风拥黄鹤楼。

龟蛇锁落日,江城水悠悠。

七律游成吉思汗陵文化 分类:拟古诗 程世利诗歌七律游成吉思汗陵 清泉丁玲入古寺,山口晨曦披槐林。

亭阁竹径独立处,莺鸣蝶舞月季深。

成吉思汗陵犹在,外蒙回归是人心。

千兵万马此时寂,鄂尔多斯闻钟音。

鹧鸪天 细雨花愁蝶不知。

犹自翩翩绕残枝。

深院月上人欲别,春杏带泪一夜衰。

光阴催,过芳期。

晚风不知春要归。

天上银河有佳节,离人柳下送落晖。

虞美人 霓虹挂满隋堤路。

难寻苏绣户。

垂柳门口水涓涓。

粉楼墙头灯暗、采莲船。

花前踯躅已习惯。

不怪相逢晚。

中庭明月倚楼时。

风吹红叶不堪、寄相思。

少年游 松溪河畔,浓柳淡月,牧笛吹残红。

月季影里,幽兰春睡,香生小屏风。

匆匆别后,海阔天空,何处来相逢。

昨日花前,明月似酒,梦聚小桥东。

忆秦娥 客车急。

归乡路上柳絮白。

柳絮白。

二泉残月,冷风飘雪。

断桥别后山水隔。

苏堤柳外常相忆。

常相忆。

南屏夕照,湖边春色。

采桑子 红叶是花片片凉,今日重阳。

梦里潇湘。

菊花愁思一夜霜。

独上高楼望琼芳,江上秋光。

玉箫歌长。

灯火南方夜未央。

点绛唇 春雨和风,展开千里翡翠草。

黄鹂儿巧。

不知人将老。

茫茫红尘,愁恨有多少。

花前好。

月下低笑。

不管离别到。

减字木兰花 一江春水。

离人看来都是泪。

才遇相知。

姮娥就敛新月眉。

花催人醉。

风露无情凋零梅。

黄昏雨时。

一片寒心归山西。

浣溪沙 西湖兰舟卷画帘。

玉笛徐徐似人谈。

二月春色满江南。

苏堤随风展纸砚,南屏望云正收帆。

春光如水水如环。

卜算子 想见不得见,想近不得近。

娉婷夜夜谁来怜,望嫦娥、年年恨。

少才少烦恼,多情多苦闷。

莫道人间春风好,春风里、梅花尽。

点绛唇 西江柳垂,随风起舞如纤手。

泪滴红豆。

人比柳丝瘦。

自从别后,新眉寂寞皱。

望月勾。

弯曲成流。

谁可怜绿袖。

点绛唇 曾经是伴,举目云端南飞燕。

人生梦幻。

易做壁上观。

轻叹缘分,薄如昙花瓣。

恩爱远。

愁恨谁管,唯梦中相见。

鹧鸪天 杏花沽酒邀嫦娥。

中秋明月总情多。

在白族姑娘的头饰上,蕴含着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词语,这个词语叫什...

展开全部 但有一线相牵,我寻你来到七彩云南 ——《七彩云南》 王红山茶马古道何处寻?彩云之南万里情。

——《云南行》古木成阴芳草鲜,相携同看水中天。

——《忆游云南》 碧野孤鸿云南旅行圆梦想,景色四季玉龙山。

——《印象云南》 江溪赤脚大理风光好,白族巧筑鲜。

——《云南风光》 黄山峰渡泸及五月。

将赴云南征。

——《古风其三十四》李白歌动白纻山,舞回天门月。

——《书怀赠南陵常赞府》李白爱屹起四窗,云南云北。

——《喜迁莺·凭高寓目》史浩荒外开亭候,云南降旆旌。

——《送许侍御充云南哀册使判官》杨巨源德宗省表知如此,笑令中使迎蛮子。

——《蛮子朝-刺将骄而相备位也》白居易云南归雁,楼西飞燕,去来惯认炎凉。

——《永遇乐·玉腕笼寒》陈允平泸北行人绝,云南信未还。

——《思乡作》布燮云南八国万部落,皆知此路来朝天。

——《天威行》顾云日斜褒谷鸟,夏浅巂州蚕。

——《送雍陶入蜀》贾岛云北云南动游兴,速呼小竖治轻装。

——《初暑》陆游...

白族 民居建筑 屋顶 的特色

展开全部 一、白族民居的建筑形式及基本构造白族民居平面布局多以三个开间组成一坊为单元,两边住人。

开间一般3.3米至3.6米。

中间为堂屋,开间一般为3.6米至3.8米。

进深5至6米。

前设走廊,前檐柱至金柱中距1.8米至2米,单层走廊上盖瓦屋面.并有大出厦和小出厦之分。

楼层走廊安木栏杆。

民居一般为二层,硬山屋顶。

庭院布局一坊单元房子,可以单独加围墙、厨房、厕所等建成为一般普通民居建筑。

也可以组成“三坊一照壁”的形式,即由三坊单元房子同一方围墙即照壁组成三合院。

在“三坊一照壁”中主房比厢房室内水平高15厘米左右,主房与厢房的交接处在转角小厦上设麻雀台及二个漏阁,漏阁一般由比主房进深及开间浅小的二间房子组成,连接于主房并用围墙联系组成小天井,漏阁可做厨房及堆放杂物用。

“四合五天井”可以做成有走廊小厦瓦屋面,四坊房子楼层相互不连通的式样。

也可以做成四坊房子楼层相互连通不设小厦瓦屋面,而是设楼层走道为木栏杆的形式。

白族民居一般都是石木结构或土木结构。

青筒板瓦屋面,墙裙及墙角是用麻条石支砌成直立平放的形式,后檐墙、山墙墙裙以上用毛石墙或土基墙。

屋面出檐除正面两山墙内皮之间做成木椽出檐外,其余抬青石板飞檐石,后檐墙抬大号飞檐,山墙抬中号飞檐,正面墙角抬青石板虎牙,在飞檐石下还安飞砖、飞瓦。

屋面檐口飞檐石的设置是白族民居区别于其它民居建筑的一大特色,别具一格。

白族民居的木结构大架是做成古建构架结构,屋面硬山形式,有五架梁、七架梁等之分,根据房屋进深决定梁的架数。

大架一般做成金片结构或工字形构架结构。

大架是用立柱和横梁以榫卯组合,数层重迭的梁架逐层缩小加高,直到最上一层承托梁檩中脊。

屋面檩条除屋脊是用三根即一根枋木挂枋,两根圆木盖梁叠合外,其余为一根枋木挂枋和一根圆木盖梁叠合。

挂枋下再设千斤担。

在檩条间根据板瓦宽度钉椽子。

建筑物重量全部由构架承担。

墙壁只起围护作用。

楼面承重梁多用二根大枋叠合组成,上面再加扣承枋,控制楼楞位置。

在走道檐柱外边,大插伸出柱外皮的部份一般均雕龙、凤、狮、象等兽头,这些木结构的做法地方性较强,均有别于其它民族。

二、白族民居中的照壁白族人民喜爱具有艺术欣赏价值的照壁。

从照壁的构造、雕塑、砖雕工艺、彩画工艺反映出白族人民的文化艺术和白族古建的风格。

照壁有建造在村头或庙宇前面的,有建造在民居中的。

村头照壁和庙宇照壁是独立的,墙较厚,一般约80厘米左右,高约5米左右。

民居中的照壁中间高两边低以泥作工艺为主,墙厚一般为60厘米,中间部份高约6.5米左右。

两边高度控制在照壁墙头瓦脊顶低于厢房二层檐口虎牙下皮,比中间照壁矮1.1米左右。

照壁的墙裙是双面支砌直立平放条石,高约l米。

墙裙上皮支砌腰线石。

腰线石以上用普通砖及3厘米厚翼形花边砖和薄型砖支砌,做出柱面及檐口不同类型的分空花格饰面。

在不同大小类型的花空中可做雕塑或者彩画。

檐口花空以上做砖挑,砖雕花板或变相斗拱的观音合掌砖雕花饰等。

斗拱上挑飞砖、飞瓦、飞檐石。

在飞檐石上用纸筋灰做 泥塑花饰封檐板.飞檐石上起坡盖瓦。

中间部份照壁的檐口要求起翘在20厘米左右。

中间照壁要求两墙角檐口也安设飞檐石,墙头瓦面做成四撇水式样并要求四角在垂直方向起拱外。

在水平方向外挑与中间部份连成自然曲线。

墙头瓦面的檐口及瓦脊的起翘要做得自然美观。

照壁成型后,则用纸筋灰细心粉饰,檐口四角做凤头等雕塑。

照壁中间安设高级彩花大理石.或安贴书写有“清白传家”、“紫气东来、“苍洱毓秀”等汉白玉大理石。

经过纸筋灰粉饰后的照壁,再通过白族民间艺术画匠的传统精心彩画,反映了白族建筑文化艺术。

民居照壁也有简易做法,即檐口不做斗拱花饰,飞檐石下只做飞砖、飞瓦线条及花框、花格.彩画也以淡墨彩画为主。

这样做成的照壁较为经济,民间所设较多为昆明海埂“白族村”、“三坊一照壁”中的照壁和深圳“三坊一照壁”中的照壁一角。

三、白族民居中的大门 大门是白族民居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荟萃了白族古建的精华,包括了古建中的梁、枋、斗拱、挂落、博风、门簪及曲线优美的屋面。

它的艺术处理.是经历代劳动人民长期努力和经验的积累,创造了许多美丽动人的艺术形象。

在制作中.借助于木构架的组合.及各种构件的形状及材料质感.进行艺术加工.使功能和艺术达到协调统一的效果.民居大门的式样是比较多的。

有除木门外全部是泥作三滴水式样,也有全部是木作或泥作的一字平屋面做成硬山或撇水庑殿式样等等。

在以木构架为主的大门中由于门第之分其斗拱还有一斗七架、一斗五架和一斗三架之分。

但不管做成什么式样,大多数大门都靠山墙而设置,当地叫过山门。

大门的做法都比较讲究传统。

尤其三滴水大门构造尤为复杂。

大门屋面两侧“两滴”的整个结构是在突出山墙面约50厘米的大门墩上作制作,门墩下部细凿条石支砌,外边内角呈外八字,上部结构类似工艺复杂的照壁做法。

中间“大滴”是木结构,其做法是首先按大门净宽立二根方柱连接于山墙大架上,大门位置若设干走道。

山墙大架金柱做成方柱...

寻求苗族 壮族 白族的服装说词,谢谢大家了。

麻烦了。

苗族,现有人口739.8万人。

除贵州、云南、湖南西部有较大的苗族聚居区外,广西、四川、海南及湖北地区也有分布。

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

1956年制定了苗文的拉丁字母拼音文字方案。

苗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也有部分人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

苗族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油茶、油桐、漆树等经济林木业。

相传,苗族起源于5000多年前居住于黄河中下游的“九黎”部落,后迁徙至长江中下游,形成三苗(三苗:古族名)部落。

在漫长的岁月中,苗族迁徙的足迹不仅遍布南中国的山山水水,而且漂洋过境,走向异域。

如今越南、泰国、老挝以及欧洲、美洲等国家和地区,都有苗族人在生活。

苗族地区盛产木材,因此,过去的房屋多为木结构。

建筑在山区的吊脚楼,一般分为两层,上层住人,下层圈养牲畜或堆放杂物。

苗族服饰式样繁多,色彩艳丽。

《后汉书》中就有五溪。

五溪:今湘西及贵州、四川、湖北交界处,因此地有五条溪流而得名。

苗族“好五色衣裳”的记载;唐代大诗人杜甫也有“五溪衣裳共云天”的著名诗句。

苗族妇女的服装有百多种样式,堪称中国民族服装之最。

较有代表性的传统"盛装",仅插在发髻上的头饰就有几十种。

苗族妇女上身一般穿窄袖、大领、对襟短衣,下身穿百褶裙。

衣裙或长可抵足,飘逸多姿,或短不及膝,婀娜动人。

便装时则多在头上包头帕,上身大襟短衣,下身长裤,镶绣花边,系一幅绣花围腰,再加少许精致银饰衬托。

苗族男子的装束比较简单,上装多为对襟短衣或右衽长衫,肩披织有几何图案的羊毛毡,头缠青色包头,小腿上缠裹绑腿。

苗族分布区域广阔,各地自然环境差异较大,因此农作物品种和人们的饮食习惯有所差别,但总体来说,苗族以大米、小麦、包谷等为主食。

苗族喜食酸味,制作的酸食有酸辣椒、酸菜、酸汤、酸汤鱼等。

苗族还常以酒示敬,以酒传情,不同时间、地点,不同的对象,饮酒的礼俗也有所不同,如拦路酒、进门酒、双杯酒、交杯酒,不一而足,体现了苗族人民丰富多彩的酒文化。

苗族的传统节日有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等,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

苗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在秋后举行。

节日早晨,人们将做好的美味佳肴摆在火塘边的灶上祭祖,在牛鼻子上抹酒以示对其辛苦劳作一年的酬谢。

盛装的青年 男女跳起踩堂舞。

入夜,村寨中响起铜鼓声,外村寨的男青年手提马灯,吹着芦笙、笛子来到村寨附近“游方”(即男女青年的社交恋爱活动),村村寨寨歌声不断。

龙舟节是每年农历五月二十四至二十七日,此时万人盛装,云集江边,参加龙舟出发前的献祭活动。

比赛开始,几十条龙舟破浪前进,两岸锣鼓、礼炮齐鸣,观众呐喊惊天动地。

岸上还举行对歌、跳芦笙舞等活动。

入夜,余兴未尽,青年男女相聚对歌,倾诉真情。

苗族人民能歌善舞。

苗族的“飞歌”高亢嘹亮,极富感染力;舞蹈有芦笙舞、板凳舞、铜鼓舞等,以芦笙舞最为普遍。

芦笙舞在正月十五、三月三、重阳节等节日及建房、丰收、迎亲等日子里跳,舞姿多重下肢变化。

民间群众性芦笙舞一般由二至五名男子吹芦笙领舞,其他人围一圆圈踏乐而舞,场面壮观、气氛热烈。

竞赛性的芦笙舞一般在节日或集会上由少数技巧较高的男女表演,一般二至四人,动作有大蹲、屈身乃至仰卧、倒立等高难动作,很受群众欢迎。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