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励志故事及感悟

本站作者 2024-07-16 07:51:00

马云励志故事及感悟

国人评价马云多是觉得他是一个神话般的人物,是中国的骄傲。而关于马云的故事也有很多,作为一如既往的励志哥,马云的故事也是非常励志的。励志故事

马云励志故事篇10:马云采访手记

马云有过三次创业经历,创业开始都没什么钱。

第一次:创办海博翻译社

马云之所以要办翻译社,主要是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1、当时杭州很多的外贸公司,需要大量专职或兼职的外语翻译人才;2、他自己这方面的订单太多,实在忙不过来;3、当时杭州还没有一家专业的翻译机构。

很多人光有想法,从来都不会有行动。但是马云一有想法,却是马上行动。当时是1992年,马云是杭州电子工业学院的青年教师,28岁,工作4年,每个月的工资还不到100元。但没钱,不是问题,他找了几个合作伙伴一起创业,风风火火地把杭州第一家专业的翻译机构成立起来了。创业开始,也是举步维艰,第一个月,翻译社的全部收入才700元,而当时每个月的房租就是2400元。于是好心的同事朋友就劝马云别瞎折腾了,就连几个合作伙伴的信心都发生了动摇。但是马云没有想过放弃。

为了维持翻译社的生存,马云开始贩卖内衣、礼品、医药等等小商品,跟许许多多的业务员一样四处推销,受尽了屈辱,受尽了白眼。整整三年,翻译社就靠着马云推销这些杂货来维持生存。1995年,翻译社开始实现赢利。

现在,海博翻译社已经成为杭州最大的专业翻译机构。虽然不能跟如今的阿里巴巴[18.740.32%]相提并论,但是海博翻译社在马云的创业经历中也划下了重重的一笔。海博翻译社给马云最大的启示就是:永不放弃。没有钱,只要你永不放弃,你就可以取得成功。

第二次:创办中国黄页

中国黄页是中国第一家网站,虽然是极其粗糙的一个网站。

网站的建立缘于马云到美国的一次经历。1995年初,马云参观了西雅图一个朋友的网络公司,亲眼见识了互联网的神奇,他马上意识到互联网在未来的巨大发展前景,马上决定回国做互联网。创业开始,马云仍然没有什么钱,所有的家当也只有6000元。于是又变卖了海博翻译社的办公家具,跟亲戚朋友四处借钱,这才凑够了80000元。再加上两个朋友的投资,一共才10万元。对于一家网络公司来说,区区10万元,实在是太寒酸了。

很多人都说,做网络公司,没个几百万上千万是玩不转的。又有人说,如今的环境跟马云创办中国黄页的时候截然不同了,那时10万可以,现在肯定不行。我说,这全都是借口。说这样的话的人,这辈子也不可能有什么大的成就,因为他们眼里看到的都是困难。对于中国黄页来说,创办初期,资金也的确是最大的问题。由于开支大,业务又少,最凄惨的时候,公司银行帐户上只有200元现金。但是马云以他不屈不挠的精神,克服了种种困难,把营业额从0做到了几百万。

当然,后来中国黄页被杭州电信收购了。但是我以为,中国黄页在马云手里,依然是成功的。

第三次:创办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无疑是中国互联网史上的一次奇迹,这次奇迹是由马云和他的团队创造的。但是阿里巴巴创业开始,钱也不多,50万,是18个人东拼西凑凑起来的。 50万,是他们全部的家底。然而,就是这50万,马云却喊出了这样的宣言:我们要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要进入全球网站排名前十位!

那是1999年。1999年,中国的互联网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状态,国外风险投资商疯狂给中国网络公司投钱,网络公司也是疯狂地烧钱。50万,只不过是像新浪、搜狐、网易这样大型的门户网站一笔小小的广告费而已。阿里巴巴创业开始是相当艰难,每个人工资只有500元,公司的开支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半来用。外出办事,发扬“出门基本靠走”的精神,很少打车。据说有一次,大伙出去买东西,东西很多,实在没办法了,只好打的。大家在马路上向的士招手,来了一辆桑塔纳,他们就摆手不坐,一直等到来了一辆夏利,他们才坐上去,因为夏利每公里的费用比桑塔纳便宜2元钱。阿里巴巴曾经因为资金的问题,到了几乎维持不下去的地步。

8年过去了。2007年11月6日,阿里巴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市值200亿美金,成为中国市值最大的互联网公司。马云和他的创业团队,由此缔造了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大的奇迹。

既然生活道路是如此的曲折、复杂,人们就应该坦然地去面对。

马云,一张棱角分明、消瘦奇特的脸庞,一派狂放不羁、特立独行的做事风格,一副两肋插刀、不计回报的古道热肠;以“光明顶”命名公司会议室,与金庸密切交往,聚集互联网英雄人物“西湖论剑”。马云的种种言行,颇似一位纵横商海江湖的大侠。

马云之所以让当今的无数草根创业者崇拜,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马云也曾跟我们一样,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他高考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试想,如果马云在第二次高考失败后,听从了父母的劝告,去学习一门手艺,安安稳稳过他当临时工的生活,那么,还会有今天的马云,还会有今天的阿里巴巴吗?

第一次高考,遭遇滑铁卢。尽管马云的英语在同龄人中显得出奇的好,但他的数学却实在太差,只得了1分,全面败北。这之后他当过秘书、搬运工,后来踩着三轮车帮人家送书。有一次,他给一家文化单位送书时,捡到一本名为《人生》的小说。那是著名作家路遥的代表作。小说的主人公,农村知识青年高加林曲折的生活道路给马云带来了许多感悟。高加林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他对理想有着执著的追求,但在他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往往每向前靠近一步,就会有一种阻力横在眼前,使他得不到真正施展才华的机会,甚至又不得不面对重新跌落到原点的局面。

从故事中,马云深刻领悟到人生的道路虽然很漫长,但关键处往往只有几步。在人生的道路上,没有一个人的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这正印证了一句话:“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既然生活道路是如此的曲折、复杂,人们就应该坦然地去面对。于是,马云下定决心,要参加第二次高考。那年夏天,马云报了高考复读班,天天骑着自行车,两点一线,在家里和补习班间游走。

没想到第二次高考依然失利。这一次,马云的数学考了19分,总分离录取线差140分,而且这一次的成绩使得原本对马云上大学还抱有一丝希望的父母都觉得他不用再考了。

那时候,电视剧《排球女将》风靡全国,可谓家喻户晓。在那青涩但纯洁的时代,小鹿纯子的笑容激励了整整一代人,当然也包括当时的马云。不仅仅是因为她甜美的笑容,更多的是她永不言败的精神。这种精神对马云日后的影响十分深远,“永不放弃”也成了马云的一种精神象征,影响了每一个阿里人。小鹿纯子的拼搏精神给了马云巨大的激励,他不顾家人的极力反对,毅然开始了第三次高考的复习准备。由于无法说服家人,马云只得白天上班,晚上念夜校。到了周日,为了激励自己好好学习,特地早起赶一个小时的路到浙江大学图书馆读书。

就在第三次高考的前三天,一直对马云的数学成绩失望的余老师对马云说了一句话:“马云,你的数学一塌糊涂,如果你能考及格,我的‘余’字倒着写。”

考数学的那天早上,马云一直在背10个基本的数学公式。考试时,马云就用这10个公式一个一个套。从考场出来,和同学对完答案,马云知道,自己肯定及格了。结果,那次数学考试,马云考了79分。历经千辛万苦,马云终于考上了大学。对马云而言,人生路上的三次高考,早已成为他生命旅程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天,电视上播出一个纪实节目。屏幕上放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在挨家挨户地推销网站。这个小伙子脸上呈现出很激进的表情,嘴里喋喋不休,身上穿着很廉价的衬衫,理着很土气的头发。因为长相怪异,乍一看,我很不屑,以为是一个骗子,就是那种极没素质的死缠烂打的推销员。

接下来,让我大吃一惊。

镜头回放,原来这是一部讲述阿里巴巴网站CEO马云的纪实采访。刚才播出的影像是他从前做网站推销时的情景。

片子后来介绍了马云与他的团队。他们曾经合作过无数个项目,经历了无数的失败,每一次都是掏光了身上的最后一分钱,甚至是把自己所有的、可以借到的都来拿创业,结果是每一次都要失败,每一次都不得不散伙。等到有下一个项目的时候,他们又聚在一起,一次又一次,不知道有多少次。

看到后来,我简直认为马云就是天底下最倒霉的倒霉蛋。

2005年度经济人物评选,主持人曾问马云:“阿里巴巴网站成功,是否因为软银2000万美金的注入,你是否一直就想从事IT业?”

马云:“当时从学校辞职时,我就想拿出10年的时间来做一件事。不管是做什么,当时没有想是网站或是其他什么,哪怕是开一个餐馆,我也会立即就去。”

马云就是这样一个,经历了无数的失意与失败,甚至要去开餐馆、永不言弃的这样一个人。

说到IT精英,我们不难想到与他同时代:百度的CEO李彦宏。《时尚先生》是这样评价李彦宏的:“好男人不一定有钱;有钱的男人不一定长得帅;又有钱又长得帅的男人不一定顾家;而有钱长得帅又顾家是断臂山;有钱长得帅又顾家不是断臂山的就是李彦宏。

另外一个是盛大网络的陈天桥。有经济学家称陈天桥为机会主义的企业家。因为他的创富成功是因为代理了韩国的游戏“传奇”,一个机遇成就了他的成功传奇。

马云真的没有那么好的运气,长得不帅,甚至是难看。又没有背景与一次成功的机遇。

他今天所取得的成就可谓来之不易,可能花费了别人几倍的心血。

在被评为2005年度经济人物,主持人同时对三位企业家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你们的公司怎样才能吸引我到你们的公司去工作?”

有一个人说:“凭我男人的魅力。”

马云说:“你如果来到阿里巴巴网站。第一年,你会感受到很多的委曲、打击、甚至是不公平;第二年,你就能接受与适应;直到第五年,你从阿里巴巴出去,你不会惧怕任何挑战。”

当时说完,只听见场内观众的鼓掌声,我十分激动。

他就是这样一个人,只要有一点光亮都会感到温暖。只要有一线希望,都永不言弃。

小时候我有很大的梦想,想进清华、北大,也有很大的使命,想为国家做贡献。但因为缺乏创新手段,一次次没有考上。我在想为什么没考进清华?

小学我念了七年,中学念了三年,高考考了三次,我从来没有被认为是好学生,但也没变成一个坏学生,小学我是最好的小学生之一。我们去参加重点中学考试全军覆没,第二年再度全军覆没,后来实在没有中学要我们,就把小学改成杭州天水中学。在杭州历史上,只有这一所小学被改为中学,改了一年后实在不行,后来撤了。我也不知道问题出在我们这里,还是出在教学的方法上。

马云说,信息时代是认为“我比别人聪明”,数据时代是别人比我聪明。

我分析为什么自己考试考不好,老师讲的东西我永远记不住,优秀的学生是老师讲的他记得很清楚,然后一遍一遍几乎是原版的拷贝。我特别喜欢这两个字:启迪。我认为知识是可以灌输的,但是人类的智慧是启迪的,是唤醒的。我们进入21世纪,在知识爆炸的时候,重要的不是获取更多的知识。以前可能需要大量的记忆,现在通过电脑一查就可以知道,中国人的文化中说勤劳勇敢,勤劳是很重要,机器是永远不会偷懒的,人和机器最大的差别,我们懂得创新。

我觉得未来学校和教育最大的改革是发现、好奇、独特的思考,我们去唤起人的智慧,而不是教更多的知识。王安石变法是哪年?我到今天还记得是1069年,我觉得这简直就是个悲哀。1069年跟我有什么关系?知道是宋朝就好了,可是高考就考那些东西。我以前数学还不错,后来高考数学考了一分,我学数学时学 sin、cos、tan、cot,他们说很重要!到今天为止,我一次都没用到过。我认为最好的教学方法,就是去启迪不同人、不同性格、不同背景、不同文化、不同思考模式的人,去唤醒人的智慧,发现孩子的强项。这可能是我们未来最大的挑战,也是我们今天在教育上面需要找出来的巨大创新。

而我理解的企业创新,就是创造新的价值。创新不是因为你要打败对手而创新,不是为了挣更多的钱,为更大的名,而是为了社会,为了客户,为了明天——创新不是为对手竞争,而是跟明天竞争。真正的创新一定是基于使命感。

十多年来,我做阿里巴巴从来没改过使命: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让小企业成长起来,成为明天的Google,明天的Apple,明天的腾讯,明天的阿里巴巴。微博上说,阿里巴巴的股票是投资负增长,我们挣钱确实没游戏公司多,但我们挣得踏实,我没骗过投资者。

我第一天就讲,我拿的钱是为十年以后中国的电子商务做的。我们拿到的钱影响了今天的一个行业,我不敢说我们有多大的贡献,但中国电子商务发展到今天,阿里人做出的贡献很大。我们自己可能没挣很多钱,但是我们创建了电子商务,创建了诚信体系和物流体系。也许今天没有回报,但是我相信三五年以后一定有回报。明白自己有什么,明白自己要什么,明白自己放弃什么。做企业有钱的人千万不要想有权,当政府有权的人千万不要想自己有钱,这两个东西就像火药和火一样,碰在一起,你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只有明白自己要什么,走得才会踏实、稳健,而基于使命感的创新也才是持久的。

首先,我觉得创新一定是在企业外部。在大企业内部找创新其实很难很难,我相信乔布斯没有离开苹果那么多年,苹果不会有今天,是社会培养了他。

前一段时间,美国一个学者问我,“你认为学校应该怎么培养企业家?”我认为社会是最好的学校,学校给了我们框架,是社会培育了我们、锻炼了我们。公司两三千人的时候,是我最困难的时候,管理混乱,我不知道怎么办。那时,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国家是怎么管理的?和尚是怎么管理的?我专门去研究了一下。

我发现建国这么多年,国家无论经济好坏都很稳定。而我们公司内部换一个经理,所有人都要辞职。仔细去研究发现,组织部很厉害,中央党校灌输党的价值体系、组织部管人,效果很好。由此,阿里建立了自己的阿里学院,建立集团的组织体系。中央副省级以上由中央组织部集中管理,后来我们改成总监以上是集团直接管理,越管越靠谱。我们今天换一个总监,换一个副总裁很方便,这样的机制才能可持续发展,所以创新是在公司以外。

1999年 2月21日,杭州湖畔花园马云家。摄像机在进行全程录像。马云妻子、同事、学生、朋友,18个人或坐或站,围绕着他们的首领马云。

马云将手一挥,“从现在起,我们要做一件伟大的事情。我们的BToB将为互联网服务模式带来一次革命!”马云掏出身上的钱往桌上一放,“启动资金必须是 Pocket money(闲钱),不许向家人朋友借钱,因为失败可能性极大。我们必须准备好接受‘最倒霉的事情’。但是,即使是泰森把我打倒,只要我不死,我就会跳起来继续战斗!”

马云讲疯了,他讲得酣畅淋漓,痛快淋漓。他终于讲明白了4年来一直在讲的互联网。马云先讲新浪走势,后讲自己的前途。“现在,你们每个人留一点吃饭的钱,将剩下的钱全部拿出来。”另外,“你们只能做连长、排长,团级以上干部我得另请高明。”

根据马云“不得向亲戚朋友借钱”的指示,后来被成为18“罗汉”的创业者们凑了50万元本金。办公室设在马云家里,最多挤过35个人。马云规定,员工必须在他家附近租房,确保五分钟可以到公司。工资大家都一样,每月500元,10个月内没假期。“发令枪一响,你不可能有时间去看对手是怎么跑的,你只有一路狂奔。”马云要求员工每天工作16到18小时,困了就席地而卧。干得太辛苦,马云就下厨为大家做几道菜。

域名是马云1998年底在美国餐厅吃饭时突然想到的,他随即问餐厅侍者,知不知道阿里巴巴?侍者笑了:芝麻开门!马云跑到街上又问了几个人,回答都是:芝麻开门。“从我外婆到我儿子,他们都会读阿里巴巴。”“世界上几乎所有语言中的发音都是‘a-li-ba-ba’,也就是说全世界的商人都可以没有困难地接受我们网站的名字。”马云最终从100多个名字中选择了阿里巴巴。

商业模式是现成的,在外经贸部就探索了出来的。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净利润287万元,从实践上证明这个市场的存在和这个商业模式的坚固健康。

当时,中国对外贸通道主要靠“广交会”、国外展会或者依托既有的外贸关系,还很大程度上受控于香港贸易中转。入世在即,很多中国中小企业迫切需要自主控制的外贸通道。马云认为阿里巴巴借助互联网能够而且应该肩负其这个使命。

实现方式,马云坚持用BBS。“只要能发布供求信息,能按行业分类就行。”其他人不同意,拍着桌子和马云吵。马云拍自己脑袋,还是认为自己对。“阿里巴巴用户是不怎么会上网的商人,一定要简单。”

1999年3月,马云在外地发电子邮件要求手下立即完成BBS设计,手下还是不同意。马云怒了,抓起长途电话,尖叫:“你们立刻、现在、马上去做!立刻!现在!马上!” 他真想立马飞回去,猛拍他们脑袋。

第四次创业,马云需要的是追随者、执行者,不是合作者。一直作为马云合作者的何一兵参与了阿里巴巴创业,无法掩饰和马云的分歧,最终和马云分道扬镳。之后两人再见面,谁也不谈工作。

1999年4月15日,上线。耶鲁博士、华尔街混迹多年的Invest AB副总裁蔡崇信听说阿里巴巴后,立即飞赴杭州洽谈投资。和马云谈了4天后,蔡崇信说:“马云,那边我不干了,我要加入阿里巴巴!” 马云求之不得。“好!你来帮我管钱。”“我不会管钱,我最多管过200万人民币。”

蔡崇信加盟增加了阿里巴巴的说服力,1999年10月29日,由高盛公司牵头,TranSPAc Capital、Investor AB of Sweden、Technology Development Fund of Singapore 联合向阿里巴巴投资500万美元。

1999年10月30日,阿里巴巴第一轮融资完成第二天,马云春风得意地飞赴北京见孙正义。那天,马云没穿西装;那天,他没想从孙正以那里融钱,因为昨天他刚融到了钱。马云只是想和孙正义谈谈他的阿里巴巴,谈谈他对互联网的看法,听听孙正义的看法。

一天,电视上播出一个纪实节目。屏幕上放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在挨家挨户地推销网站。这个小伙子脸上呈现出很激进的表情,嘴里喋喋不休,身上穿着很廉价的衬衫,理着很土气的头发。因为长相怪异,乍一看,我很不屑,以为是一个骗子,就是那种极没素质的死缠烂打的推销员。

接下来,让我大吃一惊。

镜头回放,原来这是一部讲述阿里巴巴网站CEO马云的纪实采访。刚才播出的影像是他从前做网站推销时的情景。

片子后来介绍了马云与他的团队。他们曾经合作过无数个项目,经历了无数的失败,每一次都是掏光了身上的最后一分钱,甚至是把自己所有的、可以借到的都来拿创业,结果是每一次都要失败,每一次都不得不散伙。等到有下一个项目的时候,他们又聚在一起,一次又一次,不知道有多少次。

看到后来,我简直认为马云就是天底下最倒霉的倒霉蛋。

2005年度经济人物评选,主持人曾问马云:“阿里巴巴网站成功,是否因为软银2000万美金的注入,你是否一直就想从事IT业?”

马云:“当时从学校辞职时,我就想拿出10年的时间来做一件事。不管是做什么,当时没有想是网站或是其他什么,哪怕是开一个餐馆,我也会立即就去。”

马云就是这样一个,经历了无数的失意与失败,甚至要去开餐馆、永不言弃的这样一个人。

说到IT精英,我们不难想到与他同时代:百度的CEO李彦宏。《时尚先生》是这样评价李彦宏的:“好男人不一定有钱;有钱的男人不一定长得帅;又有钱又长得帅的男人不一定顾家;而有钱长得帅又顾家是断臂山;有钱长得帅又顾家不是断臂山的就是李彦宏。

另外一个是盛大网络的陈天桥。有经济学家称陈天桥为机会主义的企业家。因为他的创富成功是因为代理了韩国的游戏“传奇”,一个机遇成就了他的成功传奇。

马云真的没有那么好的运气,长得不帅,甚至是难看。又没有背景与一次成功的机遇。

他今天所取得的成就可谓来之不易,可能花费了别人几倍的心血。

在被评为2005年度经济人物,主持人同时对三位企业家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你们的公司怎样才能吸引我到你们的公司去工作?”

有一个人说:“凭我男人的魅力。”

马云说:“你如果来到阿里巴巴网站。第一年,你会感受到很多的委曲、打击、甚至是不公平;第二年,你就能接受与适应;直到第五年,你从阿里巴巴出去,你不会惧怕任何挑战。”

当时说完,只听见场内观众的鼓掌声,我十分激动。

他就是这样一个人,只要有一点光亮都会感到温暖。只要有一线希望,都永不言弃。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下一篇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