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书法有趣的小故事(你有什么关于书法小故事吗)
看前一位答主说了王右军的故事,但是不大完整,补充一下。
第一个是入木三分。(不想做度娘搬运工麻烦题主去搜一下吧,这个故事很家喻户晓了)
什么你说你很懒?
好吧那我就来复制粘贴一下。
传说晋帝当时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词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刻字者把木板削了一层又一层,发现王羲之的书法墨迹一直印到木板里面去了。他削进三分深度才见底,木工惊叹王羲之的笔力雄劲,书法技艺炉火纯青,笔锋力度竟能入木三分。
(书法专业的我表示,这腕力是真惊人啊!)
第二个是竹扇题字。
据说有一次,王羲之路过山阴城(今绍兴)的一座桥。有个老婆婆拎了一篮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卖。那种竹扇很简陋,没有什么装饰,引不起过路人的兴趣,看样子卖不出去了,老婆婆十分着急。王羲之看到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说:“你这竹扇上没画没字,当然卖不出去。我给你题上字,怎么样?” 老婆婆不认识王羲之,见他这样热心,也就把竹扇交给他写了。王羲之提起笔来,在每把扇面上龙飞凤舞地写了五个字,就还给老婆婆。老婆婆不识字,觉得他写得很潦草,很不高兴。王羲之安慰她说:“别急。你告诉买扇的人,说上面是王右军写的字”王羲之一离开,老婆婆就照他的话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军的书法,都抢着买。一箩竹扇马上就卖完了。
第三个是书成换鹅。
王羲之很喜欢鹅,他认为养鹅不仅能陶冶情操,还能从观察鹅的动作形态中悟到一些书法理论。有一次王羲之出外游玩,看到一群很漂亮的白鹅,便想买下,一问之下知道这些鹅是附近一个道士养的,便找到那个道士想与他商量买下那群鹅,那个道士听说大名鼎鼎的王羲之要买,便说:只要王右军能为我抄一部《黄庭经》,便将拿些鹅送给他,王羲之欣然答应,这便成就了书成换白鹅的佳话。
说到这个故事,我想起之前看到的另一个故事:王右军知道一个老婆婆家的鹅非常有灵性,就想去拜访并买下。老婆婆知道王右军要来,赶紧把鹅杀了做菜招待。王右军知道后扼腕叹息。(这个故事不是复制粘贴的是自己打的!)
好了说完了名人的,是不是应该说说自己的?
…………emmm,好像没有。就答到这里吧。
《文房四谱》笔谱雅译
《御史台记》载:
御史台中崇尚作揖之礼,
揖是古人严肃的拜见礼,
所以有“台揖笔”之说,
御史台执笔者每次记事,
必把笔高举至额头。
若遇到不能下笔的情况,
人们则称为“高搘笔”。
往往有人从御史台改任其他官职,
执笔时也被误作“台揖者”,
因此,人们也都取笑他。
唐德宗在奉天时,
赐与浑瑊千余轴未署名的委任状,
让他招募敢死之士。
并赐浑瑊一管御笔,
当战胜量功行赏时,
即可直接署名授官;
若是委任状不够用,
就用御笔写在立功人的衣带上。
唐代宰相裴休,
早年在黄河以北的太行山求学。
后来荣登显赫官位,
就在求学处建了寺庙,
称为化城寺。
不久,裴休转任太原节度使,
经过这座寺庙,
寺里僧人准备了空白匾额,
摆放好毛笔与砚台,
等待裴公亲笔题字。
裴公神情自若,
用衣袖蘸墨书写,
字体尤为遒健。
待他归家,
侍婢惊讶他衣袖沾满墨渍,
裴公说:“刚才把它当笔用了。”
《文房四谱》笔谱原文
《御史台记》云:台中尚揖,揖者,古之肃拜也,故有“台揖笔”,每署事必举笔当额。有不能下笔者,人号为“高搘笔”。往往自台拜他官,执笔亦误作台揖者,人皆笑之。
德宗在奉天与浑瑊无名官告千余轴,募敢死之士。赐瑊御笔一管,当战胜量功伐,即署其名授之;不足,即以笔书其绅。
唐相裴休,早肄业于河内之太行山。后登显位,建寺于彼,目为化城寺。旋授太原节镇,经由是寺,寺之僧粉额陈笔砚,俟裴公亲题之。裴公神情自若,以衣袖湿墨以书之,尤甚遒健。逮归,侍婢讶其沾渥,裴公曰:“向以之代笔来。”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