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欺骗自己 接纳对自己的不满

本站作者 2023-06-05 15:44:00

不要欺骗自己

有句成语叫做,自怨自艾[ zì yuàn zì yì ],出自《孟子·万章上》。“艾”的原意是“割草”,比喻改正错误。自怨自艾,连起来的意思是,自己埋怨自己然后改进提高自己。但是后来随着社会演进文化变迁,自怨自艾的意思只生下了自我埋怨,而把自我改进的意思丢掉了。这实在是一个很大的损失,只因为“艾”不是常见字,读音还容易弄错。

自我改进的意思丢掉了,还有一个心理学的原因——自我改进的过程太难了。日常发生的情景是,对自己不满的情绪爆发出来,人们很容易完全忘记自我改进的行动。

比如说,面对作业要写、文章要发表、项目要完成、还要在某某场合要做一个发言,我们常常陷入拖延。拖延的原因之一,是因为累,因为难受。另外一个原因是,对自己做的东西不满。对自己不满是一种超级难受的感觉。弄不好就会变成跟自己发怒,进入内耗模式。

每当遇到这个场景,我就会想到市面上的那个小故事。爱因斯坦小时候,学校老师让大家回去制作一个小板凳。第二天,老师看到爱因斯坦的作业,把他批评了一通,他的小板凳,三条腿不齐,站不稳。面对批评,爱因斯坦诚恳的对老师说,“这是我制作的第三个小板凳”。

这个故事的内涵太丰富了。设身处地体味全过程,我们会发现,爱因斯坦在做第一个小板凳的时候,一定是困难重重的;做完之后,他对自己的作品一定是不满的。此后,他必定一而再再而三的经历这种情绪。直到在规定时间拿出最终的作品那一刻,他可能依然是不满意的。

显然,爱因斯坦的前进道路并没有被老师的批评扼杀。我们不知道,他是如何扛住这些批评的。很可能,作为自然科学家,他很早就发现了一条自然法则。所有事物都经历从无到有,所有作品都必然经历从不完美到完美的过程。他很可能只是简单地认同了这个自然法则。

我们不是科学家,不像爱因斯坦信仰斯宾诺莎的上帝(即自然),拥有宇宙信仰。但是,我们可以从接纳自己开始。

好多心理学流派都主张接纳自己,但关键是如何接纳。

在我看来,一个人必须接纳自己所造之物的不完美,在这之上,甚至对自己所造之物的不满情绪也要接纳。尝试、练习过程中的不完美是客观的,对不完美、不如意的不满也是客观的自然反应。要承认这种客观与自然的过程。

这种接纳的好处在于节省心理能量,以便于进入接下来的自我改进环节。

正是在这里,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形成了。许多人停留在对自己不满甚至发怒的状态,消耗了过多的心理能量,以至于无力实施自我改进的行动。

另外一种情况是,对自己不满甚至对自己发怒,容易造成一种假象——“我有强烈的上进心”。这看起来相当显然。为什么对自己不满、为什么对自己不满到发怒呢?当然是因为上进心了。

但其实,这正是迷惑人的假象,是自我欺骗。不满之后,随即变成了“有上进心”的自我肯定了。

真正的上进心是物化的,是客观的,所以必定是体现在所做事情的实质推进、实质改进上。

所以,许多接纳自己的心理活动最终成了借口。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