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方舟的日记 如何评价蒋方舟的新书《东京一年》
书还在预售的时候蒋方舟在微博上表示在不同的地方购买会有亲笔签名、东京地图、母亲手绘明信片、签章、冰箱贴、卡贴等不同的附赠品。也就是说粉丝想要不同的赠品就要买不止一本书。
一本书附赠这么多东西、里面那么多照片……可见它的目标群众不是真正的读书人,而是蒋的粉丝。
书不厚,内容少,很快可以读完,但是定价远远高于实际价值。
名义上是日记,但很显然,蒋方舟在写的时候就有了发表的打算,这样的日记缺少真诚,因为面对的是设想的读者群体,而不是自己的内心。
书名为《东京一年》,但换个地名内容也相差不大。作者对东京的了解并不深,如果为了了解东京的民俗、文化、风土人情,大可不必读此书。
文艺青年的共同特点是喜欢标榜自己读过多少书,看过多少戏剧、经典电影、艺术展,蒋方舟未能免俗。有时候我们常常忘了自己读书、欣赏艺术是为了什么,反倒是它们本身成了目的。前人苦心孤诣的创作被后人用以对自身形象的矫饰,恍若一种新型的、廉价的装饰品,难道这是这个时代的通病?蒋方舟把“思考”作为自己的标签,然而思考也不是思考原有的目的啊。如是思考本身也能成为卖点,思考恐怕也就失去了意义吧。
同样是国内的女作家,反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林白、陈染等人,没有太多的引经据典,然而写长篇小说游刃有余,极擅长对意境的营造、比喻的运用,感情真挚恳切、直击人心。读她们的文字会自然而然地感受到她们阅读的积淀,这并不需要一一呈现给读者。就连当年以前卫著称的卫慧,如今读来也觉得她的文学功底深厚扎实。
总结起来就是,如果不是蒋方舟的粉丝或对此书持有兴趣,不推荐看该书。
这两天微博上都在吐槽蒋方舟的《东京一年》,看了看忽然有了灵感,我跟我一在京东工作的朋友说,你也写一本书叫《京东一年》吧,我看你写的周工作计划、月述职报告和年度总结的文笔可不输于蒋方舟。怎么写我都帮你想好了,准火:
XX年X月X日,13:08
今天
网上流言说京东要裁员了
未婚未育的妇女优先
领导警告我们不要在网上发
否则后果自负
我好慌
已经有同事下午被约谈了
而且威胁要她主动辞职且没有N+1
否则离职报告里会写坏话
XX年X月X日,15:46
今天
收到老板群发的邮件
说京东要清理三种人
说这三种人不是他兄弟
前几天快递员兄弟们的底薪都没有了
开会时总监强调不允许公开讨论
否则可能就被归为三种人
我好慌
XX年X月X日,10:04
昨天
老板在美国出事了
一上班大家都是那种——
——“好想八卦又不敢第一个说”的状态
最后还是憋不住了
HR警告我们不要发“直视我,崽种”的表情包
否则后果自负
我好慌
其实我觉得老板可能是无心之过
毕竟他脸盲,我们大家都知道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