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赏析作文(浅谈《复活》)

本站作者 2023-10-04 19:55:00

复活赏析作文

作为托尔斯泰晚年的巨著,《复活》,以其广阔的手笔和细腻的刻画,描绘出俄国旧社会各阶层的面貌图景:沙皇腐朽的统治,官僚无耻的贪婪,农民艰辛的生活……俄罗斯星空的至暗时刻,一切的一切,都那么压抑与绝望,仿佛望不到尽头。

然而历史告诉我们,一切都不会太好,也不至于太坏。难道《复活》里的一切都如此黑暗,没有光芒吗?

非也,长夜漫漫,何以消散?唯有自己成为光。这光明,来自内心深处,闪耀着善良的荣耀,传递着人性的温暖。《复活》,讲述的就是这样的答案。

行至暮年,托尔斯泰经历了思想的转变,上帝,愈来愈成为托尔斯泰的精神寄托。基督教教义有言:人本邪恶,唯有救赎,方能洗涤原罪。何以救赎?向善与忏悔。

《复活》的内核,是描绘“善”的觉醒。这种觉醒,必须发自内心,毫无保留地抛弃“恶”后,方可结果。

复活,有两个层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

首先,是人的意识的复活。因为人是社会最基本的个体,是自我发起善良的源泉,只有当个体意识全部摒弃邪恶后,才能进一步讨论社会意识的复活。

就聂赫留朵夫而言,玛丝洛娃的错判,让其明白罪恶的始作俑者正是自己。众人的熟视无睹,更让其进一步反省,自己应当为玛丝洛娃负责。就这样,善良复苏的种子开始萌发,聂赫留朵夫开始为拯救玛丝洛娃而不惜一切。

就玛斯洛娃而言,她因聂赫留朵夫诱骗导致怀孕而被赶出家庭,成为妓女,开始沉沦,后又遭人陷害,被错判流放。聂赫留朵夫在目睹到她的沉沦后决心为自己赎罪,并打算同玛丝洛娃结婚。起初,她对此置之不理,并觉得聂赫留朵夫肯定又在戏弄自己。但是当聂赫留朵夫为拯救她倾其所有之后,玛丝洛娃渐渐觉得聂赫留朵夫是真心悔改,又重新对他产生好感,但为了聂赫留朵夫的名誉,玛丝洛娃拒绝与聂赫留朵夫结婚,而最终选择了一个革命者。

在最后,玛丝洛娃的善良也得以觉醒,抛弃了以前沉沦的生活,又重新拾起了生活的勇气,玛丝洛娃的沉沦令聂赫留朵夫自我觉醒,聂赫留朵夫心中善良觉醒之后拯救了玛丝洛娃,玛丝洛娃为保聂赫留朵夫声誉拒绝同其结婚,两人开始相互成全,相互尊重,善良,开始在两人之间循环。

而后,是社会意识的复活。聂赫留朵夫出身贵族,未曾体会民众的困苦,在其目睹玛丝洛娃因他沉沦,被被错判流放之后,聂赫留朵夫开始思考造成这种悲剧的结局,好像并非只有自己。在求人解难的过程中,聂赫留朵夫开始注意形形色色的小人物,看到了这些在他们看来如蝼蚁一般的人的生活,困苦、挣扎、狡黠、无所畏惧……他们能变成这样,根源并不在于他们,而在于沙皇的腐朽统治。是那些所谓的贵族、老爷、法官以及那个腐朽的政体才让这个社会如此混乱不堪。

当聂赫留朵夫意识到这点之后,深深的罪恶感随之而来,他明白他以及他这个阶层的人不应该剥削农民,不应该变着花样去侵夺他们的土地。于是,聂赫留朵夫回到姑姑家里,回到他曾经享受过、玩耍过的地方,他突然回想起他与玛丝洛娃的故事,想起了他们之间纯真的爱情,想起了他曾经的理想。然而,破旧的老屋,困苦的农民,不是他曾经想象的。所以,他开始不顾一切,冲破种种质疑,把土地分给农民。

自此,聂赫留朵夫的个人意识得到升华,上升为社会意识,个人的善良觉醒也上升为社会理想的觉醒。

最终,聂赫留朵夫与玛丝洛娃的人性觉醒,超脱了一般个体意义上的觉醒,托尔斯泰把他们与时代联系在一起,试图揭示一种社会前进的方式。《复活》通过对社会不同阶层的描写,暗示了一种社会整体意识的复活,即,腐朽的封建制度必然走向灭亡,而新生的自由制度必然会诞生。

一方面,托尔斯泰在揭示封建制度的没落。比如,描写那些审判员的混账判罚,贵族妇女的无所事事,官僚朋友的沉迷享乐。他们手中握有着大量的权力,可笑的是,他们运用这些专权既不是为百姓某福利,也不是为社会做贡献,他们所追求的只是大把的卢布以及数不清的美女。这样的人,你如何把拯救国家命运的重担交到他们的手上,而更可悲的是,就是这些社会寄生虫掌握着国家的命运,而他们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让这个国家更加奄奄一息。

另一方面,社会底层的人民对社会的不满,有识之士对革命党人的同情,暗示了这些人早已对这个肮脏的社会厌恶不已,看似平静的社会表象之下,已经开始孕育涌动的暗流,且越来越多,只待积聚爆发的那一刻,掀翻这令人厌恶的黑暗。虽然终结有可能采取革命这种方式,但在积聚之初,依托尔斯泰观点,是通过自我救赎与悔过的方式才走上最终道路的。

所以,这可能就是托尔斯泰《复活》的答案。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