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生于动荡时代的科学巨人

本站作者 2023-10-14 18:03:00

普朗克的励志故事有哪些

编辑 / 辩证唯物主义者

马克斯·卡尔·恩斯特·路德维希·普朗克(德语:Max Karl Ernst Ludwig Planck,1858年4月23日—1947年10月4日,享年89岁)

1858年4月23日生于德国基尔市

马克斯·普朗克是德国理论物理学家,他在物理学上的成就是无可比拟的。

他起初研究氢气,之后受到热力学影响开始研究热力理论。最终他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黑体辐射上来。提出了最受瞩目的量子假说,其革命性的量子理论以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将物理学带入了现代。

最初受克劳修斯的影响,他在研究黑体辐射之前做了热力学基础研究。为了描述从黑体发出的电磁辐射,他发展了普朗克辐射公式(1900),这意味着能量和物质一样,不是无限不可分的——它只能以量子的形式存在。

普朗克本人并不相信这一点,即使在爱因斯坦将这一理论应用于光电效应和玻尔原子模型之后,由于他的成就,他获得了1918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柏林大学担任教授(1889-1928)。

他提出的量子力学和相对论是20世纪物理学的基础。第一届索尔维会议的组织者之一。

少年时期的普朗克英俊潇洒,极具音乐天赋,险些选择音乐专业,后来转到理论物理研究。21岁时提交了他的博士论文,次年获得在慕尼黑大学的任教资格。27岁担任基尔大学的教授。后到柏林洪堡大学任教直到退休。

普朗克与第一任妻子有四个孩子,大儿子死于一战凡尔登,二儿子因参于暗杀希特勒被盖世太保杀害,两个女儿均死于难产。晚年生活饱受纳米政治及健康问题的困扰,死于中风。

普朗克在纳粹时期仍留在德国,但他在1944年公开反对迫害犹太人,他的儿子欧文因参与暗杀希特勒的未遂阴谋而被处决。他曾任柏林凯撒威廉科学促进会主席,二战后成为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一部分。

由于他的科学界的崇高地位,德国威廉皇家学会被二战结束后强制换名时,该学会被更名马克斯·普朗克学会。

他的头像被印在德国的2马克货币上。

可以说,普朗克的一生,完整地经历了德国的崛起和德国引起的两次世界大战的悲剧,一生坎坷与苦难。

1947年3月,

普朗克做了他人生中最后一次演讲——

《精密科学的意义和范畴》,

在经历了几十年残忍的折磨之后,

普朗克只是在演讲中无比平静地说:

“值得我们追求的唯一高尚的美德,就是对科研工作的真诚,这种美德是世界上任何一股力量,都无法剥夺的,这种幸福是世界上任何一种东西,都无法比拟的。”

海森堡对其评价:“普朗克由于在整个世界观上是保守的,他根本就不喜欢这个结果……”由于其崇高的学术威望和正直敦厚的人格魅力,德国和欧洲科学界都自愿将其奉为学界泰斗。

1947年10月马克斯·普朗克逝世,终年89岁。

普朗克的墓地位于德国下萨克森州哥庭根市的公墓内,其标志是一块简单的矩形石碑。

上面只刻着他的名字,下角写着:尔格·秒。

他的墓志铭就是一行字:

h=6.63×10^-34J·S

这也是对他毕生最大贡献: 提出光量子假说的肯定。

然而不论从何种意义上来说,普朗克都不愧是一位真正的科学家。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