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第27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速写
5月4日,在北京中央团校举行的第27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暨2022年度“两红两优”颁奖活动上,第27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奖集体代表接受少先队员献花。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新华社北京5月4日电 题:听,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第27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速写
新华社记者黄玥、董博婷、张研
青春绽放,不负韶华。
第27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评选日前揭晓,30名奖章获得者来自大江南北、各行各业。作为当代青年的杰出代表,他们矢志奋斗、砥砺笃行,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过程中,奏响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向难处攻坚,无畏担当
主持国内外10余项科研项目、申请发明专利30余项、科研成果被全球50余家机构采用……
20年岁月沉香,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党委委员、生物医学工程系主任吴丹将一腔青春热血献给了前沿磁共振成像技术研发,实现了成像尺度从宏观到介观到微观的逐步突破。
“科研很多是从0到1的事情,失败是最正常的。”吴丹从不抱怨科研的苦,在她看来,学科的发展需要一线科研工作者无数次失败奠定基础,那些试错也将成为未来的经验,不断将科学发展推向新的高度。
身处科技前沿,潜心研究攻关,面对技术难题、面对未知挑战,青年人不负众望、勇当先锋。
主持“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技术攻关与钻采总体方案研究工作,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钻采研究院副院长谢仁军牵头创建1500米水深级油气开发钻采设计技术体系,支撑实现我国海洋石油工业水深从300米到1500米的重大跨越。
为“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量身打造一系列应用软件,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主任助理、研发中心主任甘霖和团队斩获高性能计算应用最高奖“戈登·贝尔”奖,实现了该奖设立29年来中国团队零的突破。
作为世界最大8万吨模锻压力机的首位中国操作者,中国二重万航模锻有限责任公司模锻工、班组长叶林伟成功压制出C919大飞机主起外筒和机身框梁结构件等,助国产大飞机飞上蓝天。
……
从科技攻关的“难”到危急关头的“难”,无数青春身影在各自领域奋勇争先,在最好的年华,为时代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2021年7月,在一次追捕走私犯罪嫌疑人行动中,李建昀不幸重伤,失去了自己的左腿。
“我还年轻,我要在一线继续奋战。不就是缺一条腿嘛,装上假肢还能继续从事我热爱的警察事业。”伤愈返岗,现任广东省江门市公安局打击走私支队二大队三级警长的李建昀初心不改,始终坚守在打击违法犯罪第一线,践行“人民警察为人民”的铮铮誓言。
参与各类救援4800多次、抢救遇险群众280余人、疏散受灾群众2730余人……北京市西城区消防救援支队府右街特勤站站长焦云龙将16年青春献给消防事业。血与火的洗礼中,焦云龙越发崇尚消防这份职业荣誉:“消防指战员随时面临生死考验,但我们永远会冲锋在一线。”
不惧艰险、逆行无畏,智勇双全的青年人在危急关头中尽显担当,在负重前行中无悔盛放。
向远处扎根,倾情奉献
深耕一寸、苗长一尺,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扎根基层沃土,绽放最美芳华。
——建强基层组织,砥砺初心使命
逄子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莎车县巴格阿瓦提乡党委书记。2014年,大学毕业的他来到南疆乡镇一线工作,从此像胡杨一样扎根祖国西陲。
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乡里牛存栏量由2021年初的4500头增加到了1.2万余头;与科研院所对接引入近千个棉花新品种,进行试验种植、效益对比……逄子剑激活了基层工作“一池春水”。
将抱负播撒在基层,会收获累累硕果。
邓小燕,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东宝镇双西村两委委员、广元耕鑫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曾经她考取大学,可以在大城市扎下根,这个山里娃却选择反哺家乡。她说:“为自己的家乡奋斗,更是一种幸福!”
山乡燕归来,邓小燕成功引入“互联网+农业”模式,带动剑阁县菜籽油、木耳、腊肉等农特产品年销售破5000吨,曾经闭塞的山村享受到了互联网时代的红利。
——矢志科技创新,投身现代农业
十几年的时间,在荒山遍植油桐。贵州鸿发生态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杨安仁说:“我要用青春的汗水让农村大地更加丰茂。”
创业初期,这位“90后”种植的油桐遭遇枯萎病全部死亡。杨安仁与中国林科院等进行相关科技攻关工作,突破了枯萎病难题获得抗病品种,如今他还在中国林科院硕博连读,以科技为农业赋能。
乡村振兴、科技兴农的时代大潮,给了青年广阔舞台。
汪威,宁夏灵武市同心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出生于农民家庭,他立志把青春挥洒在希望的田野。深入调研后,他发现宁夏本地优质饲草缺口很大,确定了以土地流转经营和种植牧草等为主的企业经营方向。
如今他带动构建了“草—畜—稻”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带动近3000户农民创收9000多万元。
——坚守基层岗位,恪尽守护之责
徐乃超,内蒙古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阿拉善边境管理支队银根边境派出所民警。他曾参与黄河抗洪抢险,也曾完成神舟系列飞船发射、回收、安保等重大任务;与妻子在戈壁滩建成内蒙古自治区首个“戍边夫妻警务室”……
在“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的戈壁深处,徐乃超以“藏青蓝”点亮边境一户户人家的寻常生活,诠释着“守国亦守家,守家即报国”的爱国情怀。
日复一日的坚守,抒写始终如一的忠诚。
高钱胜,中铁十二局集团铁路养护工程有限公司安多车间主任。作为“生命禁区”里的养护人,他参加工作10余年如一日,始终奋战在青藏铁路养护第一线。
平均海拔4700米,其中74公里常年冻土,72公里无人区,最低气温零下47摄氏度,每年8级大风70多次,高钱胜用顽强的毅力、火热的青春战胜了高原伴生的孤寂和挑战。
向深处钻研,不懈奋斗
奋斗,是青春应有的姿态。来自不同地域、从事不同职业的青年,始终以“干一行爱一行”的执着,成就“钻一行精一行”的精彩。
从基本不会说汉语写汉字,到熟练掌握塔式起重机的操作和维修理论;从无奈辍学,到成为山西省最优秀的塔吊司机之一……百米高空上,钩起钩落间,吉克达富这个曾经的“山里娃”正在一步步构建他的奋斗人生。
年纪不大、个子不高,眼神中却透露出超出常人的坚毅。不满足于只做安全吊运的“小师傅”,吉克达富勤练苦功,如饥似渴地学知识、学技能,成长为精准定位、平稳回转的“大工匠”。
原油装卸综合计量工李云龙时刻保持严谨细致工作态度,以一次次精准计量诠释坚持与责任;煤炭行业技能大师邓晶一头扎在业务中,将生产岗位技能全部吃透,争做“万能操作工”;“00后”邵茹鹏潜心钻研精细木工,经过日复一日实验练习,勇夺世界技能大赛首个精细木工项目冠军。
同样的奋斗青春,不同的精彩故事。
“我虽然看不见这个世界,但音乐是我心中的光。”13岁时,张晨因病致盲,进入安徽省安庆市特殊教育学校读书、学习音乐。
别人学钢琴,可以一边看曲谱一边弹奏,而她则需要一遍遍地摸读盲文谱,先把曲谱背下来,然后一个音、一个音地在钢琴上找位置,花上别人几十倍的时间……经过刻苦学习,张晨成为安庆市首位盲人大学生,毕业后回到安庆市特殊教育学校当老师。
“希望通过我的经历告诉学生们,不要给自己设限,人生还有很多的可能性。”她用音乐给盲生打开了一扇窗,感受生命的色彩,也用自己的经历教会学生们自信自强,融入社会、回馈社会。
身有残疾但果敢勤奋的余小龙,回到湖南家乡创业,以种植百合带动93户贫困户和171名残疾人实现就业增收;“95后”残疾青年廖竹生,信守对困难残疾人的承诺,带头成立了当地首个残疾人的创业团队,帮助他们在脱贫致富中实现了人生价值。
自强不息,追梦不止。勤劳、务实、坚韧的青年们,为人人享有出彩机会的时代写下了精彩的注脚。
奋斗,是青春永恒的旋律。为了赢得一枚又一枚奖牌,首位夺得奥运会金牌的藏族运动员切阳什姐在15年的职业生涯中积累了10多万公里的训练里程;为了送好每一个快递,快递小哥秦文冲从清晨忙到深夜,每天驾驶百多公里将货物安全递达家家户户……
青年者,奋斗向前的步伐不会停歇。新时代好青年正以自信自强、向阳而生的劲头,追求卓越、实现梦想。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