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传记1000字【精选】
名人传记故事
名人传记故事1
吴承恩其实从小在家乡就小有名气,他小时候勤奋好学,一目十行,过目成诵。他精于绘画,擅长书法,爱好填词度曲,对围棋也很精通,还喜欢收藏名人的书画法贴。少年时代他就因为文才出众而在故乡出了名,然而他的成名作《西游记》却成书很晚。
他生于一个有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贫。吴承恩自幼聪明过人,《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晚年因家贫出任长兴县丞,由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久愤而辞官,贫老以终。30岁后,他搜求的奇闻已“贮满胸中”了,并且有了创作的打算。50岁左右,他写了《西游记》的前十几回,后来因故中断了多年,直到晚年辞官离任回到故里,他才得以正式《西游记》的创作。一生穷困的吴承恩,奋尽全力完成中外闻名的《西游记》后,带着悲喜交加的心情,约于万历十年(82岁)离开了人世。
据说吴承恩正式写《西游记》已经是72岁的高龄。各位年龄偏大,在学术、政界、商界均不得志的,可以考虑来写小说,说不定也写成一代大师。
名人传记故事2
其实用大器晚成来形容屈原可能不太合适,但我认为屈原在文学上成就的顶峰确实是比较晚的时候。这于他一身坎坷的经历是有关的。早年的屈原一心想做忠君报国的忠臣可能在文学上不能投入太多的精力,而在政坛遭到排挤,被放逐后伟大的《离骚》才横空而出。
怀王二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扣留,最终客死秦国,楚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楚襄王二十一年(62岁),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汩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诗人写作《离骚》时已经度过了大半生。他为了实现政治理想,不断遭到腐朽的贵族集团的.排挤和打击,这时已经再被放逐,到了救国无路的地步;而楚国也由一个颇有希望的国家,被弄到了濒临危亡的绝境。诗人瞻前顾后,感慨万分,他把坚持奋斗而不能实现爱国理想的沉痛感情,熔成了这篇激动人心的诗歌。《离骚》通过诗人一生不懈的斗争和身殉理想的坚贞行动,表现了诗人为崇高理想而献身祖国的战斗精神;表现了与祖国同休戚、共存亡的深挚的爱国主义感情;也表现了他的热爱进步、憎恶黑暗的光辉峻洁的人格。
名人传记故事3 岳飞个人简介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汤阴县)人,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岳飞于北宋末年投军,从1128年遇宗泽起到1141年为止的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位至将相”。1140年,完颜兀术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宋高宗、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岳飞在孤立无援之下被迫班师。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被捕入狱。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与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同被杀害。宋孝宗时岳飞冤狱被平反,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
岳飞是南宋最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造了“连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民间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夹击金军,以收复失地。岳飞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他率领的“岳家军”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金人流传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表达对“岳家军”的由衷敬畏。岳飞反对宋廷“仅令自守以待敌,不敢远攻而求胜”的消极防御战略,一贯主张积极进攻,以夺取抗金斗争的胜利;他是南宋初唯一组织大规模进攻战役的统帅。
岳飞的文学才华也是将帅中少有的,他的词作《满江红·怒发冲冠》,是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后人另辑有文集传世。
岳飞生平事迹
少年岳飞,为人沉厚寡言,常负气节。喜读《左氏春秋》、《孙吴兵法》等书。 曾拜周同(《说岳全传》等改为“周侗”)为师,学习骑射,能左右开弓。不久周同病故,岳飞每逢初一、十五,都亲到坟上祭奠。飞之后又拜陈广为师,学习刀枪之法,武艺“一县无敌”。岳飞生有神力,不满20岁时就能挽弓三百宋斤,开腰弩八石,“时人奇之”。
1122年(宣和四年),童贯、蔡攸兵败于契丹,河北官员刘韐于真定府(河北正定县)招募“敢战士”以御辽(一说是为征辽)。岳飞应募,经过选拔,被任命为“敢战士”中的一名分队长。20岁的岳飞自此开始了他的军戎生活。贼寇陶俊、贾进在相州作乱,岳飞请命前去除害。岳飞表现突出,带领百骑骑兵,用伏兵之计,生擒二贼以归。
这年岳飞的父亲岳和病故,飞辞别刘韐,离开军队,赶回汤阴为父亲守孝。宣和六年,河北等路发生水灾,岳家生计艰难,岳飞为了谋生,又到河东路平定军(山西平定县)投戎,被擢为偏校。
1125年(宣和七年),金灭辽之后,便大举南侵攻宋。宋徽宗禅位于长子赵桓,即钦宗,次年改元靖康。东路金军渡过黄河包围开封,宋钦宗用李纲守卫京城,但最终还是选择求和,供奉了大批金银,许割太原等三镇与金。
1126年(靖康元年),钦宗反悔割地,两路金军于攻破太原后会合,二次南下围困开封。钦宗在求和的同时使人送蜡书命康王赵构为河北兵马大元帅,征召各路兵马以备勤王。在相州城里,武翼大夫刘浩负责招募义士,收编溃兵。从平定军突围回到家乡的岳飞目睹了金人入侵后人民惨遭杀戮、奴役的情形,心中愤慨,意欲投军,又担忧老母年迈,妻儿力弱,在兵乱中难保安全。岳母姚氏是位深明大义的妇女,积极勉励岳飞“从戎报国”,还为岳飞后背刺上“尽忠报国(后世演义为‘精忠报国’)”四字为训。岳飞牢记母亲教诲,忍痛别过亲人,投身抗金前线。
名人传记故事4
在这次的寒假中,我读了一本书,书名叫《名人传记故事》。
“波澜壮阔的历史,叱咤风云的伟人。”你知道这位伟人是谁么?对了!就是华盛顿,他就是这本书的主人公。这本书写了华盛顿这位美国人的英雄风采。
最令我回味无穷的是《樱桃小树》内容回味区:在华盛顿小的时候,那时有一个广为传诵的小故事,这就是“樱桃树”传说。那是在华盛顿6岁时,他得到了一把斧头,结果把这棵樱桃小树给砍断了,他爸爸非常生气,他立即追查伤害樱树的“凶手”。华盛顿极其真诚地向父亲承认了自己的行为所造成的严重过失。这时原本怒气冲冲的父亲口气缓和下来。
“你真是个可爱的孩子。”
通过这个故事,让我想到了我自己。有一次,爸爸让我去洗澡,可是我偷偷把一包小吃打开,在卫生间里一直吃,爸爸过来了,我马上把吃的藏在身后,爸爸似乎看穿于我的心,他问我:“你是不是在吃东西?”我说:“没,没有啊。”
我觉得我和他相比,实在是太不诚实了,我要向他学习。
写名人传记的作文!!!!
“他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也是一个高尚的人。他远离尘世,走着一条不寻常的路。他是这样活的,也是这样死的……”
贝多芬,这位享誉全球的艺术家,一生中经历了多少磨难,遭受了多少打击!2岁时,可怕的天花差点要了他的命,在母亲的悉心照料下,他才躲过了死神。3岁时,他慈祥的祖父又远离人世间,从此,贝多芬的父亲沉醉于酒桶之中,晚上回来又打骂贝多芬。到了15岁,贝多芬更是背负着养家的重担。17岁,他又失去了心爱的母亲。到了三十一岁时,可怜的贝多芬几乎什么都听不到了!
相对于他的悲惨命运,贝多芬传奇的一生更是值得人惊叹!他在三岁时开始学习钢琴和小提琴。1778年3月26日,贝多芬举办了自己的第一场音乐会,那时,他还不满8岁!而他不满15岁时,就已经可以指挥一个乐队了。18岁,贝多芬就成为了一个知名的作曲家!在他以后的岁月里他的音乐天赋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先后创作了《降B大调钢琴协奏曲》、《大提琴鸣奏曲》、《英雄交响曲》、《庄严弥撒》和我们都熟悉的《月光鸣奏曲》(又名《月光曲》)等世界千古绝唱。
读了《世界名人传记——贝多芬》使我感到很快乐。我不仅从中获得了许多知识,让我了解了贝多芬。还让我从中悟出了许多人生哲理。
——矢志不俞是人生走向成功的动力。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贝多芬的一生是从磨难中走过的,人生的荆棘一再狠狠地刺他,而贝多芬,却始终没有放弃他的理想,而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不断地爬起来,不断地向人生辉煌的顶点迈进!
——天赋+努力,是人生驶向理想彼岸的双桨。贝多芬,从小就受到音乐的熏陶,很小就显现出了他独特的音乐天赋,他8岁就开办音乐会,15岁就能指挥一个乐队,18岁就成了知名的音乐家。相对于他10分的天赋,更是付出了12分的努力!他六岁就经常练琴到午夜,他平时练琴都练得手发烫!正是因为贝多芬不仅有超人的音乐天赋,而且有超出常人的努力和付出,才最终成就了这位杰出的音乐家。
——不断地磨练是严寒的人生路上抵御严寒的棉衣。贝多芬一生中不管在爱情还是在事业上,都遇到了许多挫折,然而,这些挫折并没使他灰心,反而更加激发了他,《月光曲》就是他在经历了爱情的失败后的佳作。
这些道理不是随便说说,他们还帮过我的大忙呢!
有一次,石老师布置了一道非常难的题。只告诉我甲乙两车两次相遇的地点距离分别是28千米和60千米,还告诉我两车相向而行,到站后立即返回,求两站的距离。麻烦哪,这里面有太多的未知条件了,如:甲乙两车的速度,相遇时间等等!我左思右想,可还是没有办法,怎么办呢?明天就要交作业呀!
我望着窗外的倾盆大雨,正准备放弃之时,心里灵机一动: 抄答案。可……作为一个好学生,抄答案,好象有点不道德吧!但,我这个题实在想不出来呀!不抄吧……明天可能会罚站;抄吧……自己的良心又过不去。就在我内心交错矛盾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了贝多芬!贝多芬在那样的环境下,依然是那样的努力,那样的矢志不俞,那样的经得起挫折!可我呢,遇到一点困难就低下了头,贝多芬对我的教育难道是白教育的吗?不,绝对不是,我一定要把这道题解出来!
想到这里,我心中好象燃起了火一般的斗志——一定要解出这道题。我努力回想老师以前教给我的方法,有啦!我连忙画出一个线段图,按照题目的要求一步一步来。没过一会儿,题目做出来啦!我真高兴啊!我真快乐啊!
读了这本书,让我感到万分快乐,因为它告诉了我一些会令我受益终身的道理!
吴用人物传记1200字
吴用,字学究,是《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排名第三。山东济州郓城县东溪村人。满腹经纶,通晓六韬三略,足智多谋,常以诸葛亮自比,道号"加亮先生",人称"智多星"。在财主家任门馆教授。生得眉清目秀,面白须长。善使两条铜鍊。与晁盖自幼结交。
与托塔天王晁盖等,智取了大名府梁中书给蔡京献寿的十万贯生辰纲,为避免官府追缉而上梁山。
为山寨的掌管机密军师。梁山几乎所有的军事行动都是由他一手策划的。受招安后,佐宋江 、卢俊义征伐辽国、田虎、王庆和方腊等,功绩卓著。授武节将军,武胜军承宣使。后因见宋江被害,深感朝廷奸佞当道,恐刑戮及身,遂与花荣一同自缢于楚州南门外蓼儿洼宋江墓前,尸身葬于宋江墓侧。
平生机巧聪明,曾读万卷经书。使两条铜链。吴用为晁盖献计,智取生辰纲,用药酒麻倒了青面兽杨志,夺了北京大名府梁中书送给蔡太师庆贺生辰的十万贯金银珠宝。投奔梁山时看出王伦不容,用计使林冲火并王伦。宋江在浔阳楼题反诗被捉,和戴宗一起被押赴刑场,快行斩时,吴用用计劫了法场,救了宋江、戴宗。宋江二打祝家庄失败;第三次攻打祝家庄时,吴用利用双掌连环计攻克祝家庄。吴用在破连环马时,派时迁偷甲骗徐宁上了梁山。宋江闹华州时,吴用又出计借用宿太尉金铃吊挂,救出了九纹龙史进、花和尚鲁智深。晁盖曾头市兵败后,吴用又假扮算命先生,在卢俊义家写下藏头反诗,将卢俊义也暂时骗上山。卢俊义回去后被陷害,最终判处斩,石秀劫法场亦身陷北京城,吴用及时出计,先发无头帖子稳局势,又差时迁火烧大名府,并救出玉麒麟卢俊义、拼命三郎石秀。一生屡出奇谋,屡建战功。招安后被封为武胜军承宣使。
人物特点:
1 起义军中的知识分子的代表,梁山起义军的军师、战略家,基层人民智慧的化身。
2 结交广泛,广纳贤才,知人善用。
3 具有政治家的远见卓识,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4 对梁山尽忠,对朋友重义。
名人传的故事梗概 1000字
名人传的故事梗概:
此传记里的三人,一个是德国的音乐家贝多芬,一个是意大利的雕塑家、画家、诗人米开朗琪罗,另一个是俄国作家、思想家、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虽然各自的事业不同,贡献不同,所处时代和国家也不同,但他们都是伟大的天才,都是各自领域里的伟人。
他们在肉体和精神上经历了人生的种种磨难,却为创造不朽的杰作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他们或有病痛的折磨,或有悲惨的遭遇,或有内心的慌感矛盾,或三者交叠加于一身,深重的苦恼,几乎窒息了呼吸,毁灭了理智。
他们之所以能坚持自己艰苦的历程,全靠他们对人类的爱,对人们的信心。贝多芬供大家享乐的音乐,是他用痛苦换来的欢乐。米开朗基罗给后世的不朽杰作,是他一生血泪的凝聚。
托尔斯泰在他的小说里,描述了万千生灵的渺小与伟大,描述了他们的痛苦和痛苦中得到的和谐,借以传播爱的种子传达自己的信仰:“一切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上帝生存的人”;“当一切人都实现了幸福的时候,尘世才能有幸福存在。”
贝多芬传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德语:Ludwig van Beethoven,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是一位集古典主义大成的德意志古典音乐作曲家,也是一位钢琴演奏家、指挥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米开朗基罗传
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 Bounaroti,1475.3.6-1564.2.12),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诗人,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
托尔斯泰传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俄语:Лев 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1828年9月9日(儒略历8月28日)—1910年11月20日(儒略历11月7日))俄国小说家、评论家、剧作家和哲学家,同时也是非暴力的基督教无政府主义者和教育改革家。
扩展资料:
创作过程:
1886年,罗曼·罗兰怀抱着崇高的社会理想和热情,考取巴黎高等师范学校,而周围的现实却让他苦闷困惑,于是他给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信寻求生活的答案。
托尔斯泰很热情地写了一封二三十页长的回信,并指出:“一切使人们团结的,是善与美;一切使人们分裂的,是恶与丑。”托尔斯泰“慈祥”的言行对罗兰的一生构成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20世纪初,在物质利益决定一切,欺小凌弱和暴力成为国际秩序的时代,需要的是高贵的精神,甘愿自我牺牲、以痛苦为人类献祭的榜样。
罗曼·罗兰把社会变革与进步的希望寄托在“英雄”人物的身上,他要为他心中理想的精神巨子立传,让人们“呼吸到英雄的气息”,为我们的精神世界创造光辉夺目的太阳。他制订了详细的创作计划,并先后写成《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等“名人传。
求一篇1000字以上的名人传记
戚继光:横刀立马 未遭一劫
“南倭北虏”是明朝的两大边患。“南倭”是指长期侵扰东南沿海一带的日本海盗,“北虏”是指与明中央政府敌对的北方蒙古族。“两患”的性质全然不同,但都极大地影响了明朝的内政外交。嘉靖末年至万历初年,“南倭”与“北虏”之祸相继解除,都要归功于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戚继光。
三箭退敌平倭寇
戚继光,祖籍河南,嘉靖七年生于山东鲁桥(今济宁市东南)的一个军人世家。戚继光的父亲熟读兵书,精通武艺,治军有方。戚继光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熏染,怀抱忠心报国之志。当时,倭寇对中国东南沿海的侵扰越来越甚。日本武士、浪人、海盗等,在日本官府的支持和怂恿下,与中国沿海的地方官僚、土豪、奸商沆瀣一气、狼狈为奸,在中国万里海疆大肆烧杀抢掠、为害百姓。长期生活在沿海的戚继光对此十分痛心。
嘉靖二十三年,17岁的戚继光承袭父职,担任登州卫(今山东蓬莱)指挥佥事,负责山东一带的沿海防守,从此开始戎马生涯。上任伊始,戚继光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南倭”,他立下雄心壮志:“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
嘉靖三十一年,戚继光参加了山东的武举考试,在数百名考生中脱颖而出,一举考中。第二年夏天,戚继光被提拔为山东都指挥佥事,开始全面参与防海抗倭。此后的十余年间,从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再到广东的万里海疆,哪里有倭患出现,哪里就有戚继光的威武身影,就有“戚家军”的猎猎旌旗。
戚继光率军之初,同僚和敌人都不把他放在眼里。一次,一支800余人的倭寇窜到浙江慈溪一带沿海,将数倍于自身兵力的明军打得大败。戚继光率军救援,他跳到一个高处,弯弓搭箭,一连三箭,把三路倭酋一一射倒。贼首束手就擒,敌人作鸟兽散,明朝将士连连称赞。
戚继光虽然以三箭退敌,但他深感明军存在严重问题,整肃军纪、加强装备、提高战斗力才是致胜的关键。原先世袭的旗军战斗力太差,戚继光多次上书请求招募新军。他说:“现在的官军,平时不训练,行军不带粮,打仗时没有统一号令,驻扎时不会安营扎寨,这样的军队,绝不可能抵挡身经百战、有必死之心的倭寇!”在戚继光的一再坚持下,他终于被获准招募新兵。经过几个月的严密筛选和艰苦训练,他建立起一支以义乌农民和矿工为主的新军。戚继光还创造了“鸳鸯阵”战术,统一编组、统一口号、严肃军纪,大大提高了作战能力。
戚继光对属下士兵要求极其严格。一次,有官员到前线视察军队,突然间大雨如注,其它官兵一阵骚乱,有的甚至离队避雨,只有戚继光的军队纹丝不动,军容整齐。戚继光对军队严格要求,自己同样以身作则。有一次,戚继光率军到浙江乐清,恰逢天降大雨。当地的士绅百姓邀他入室避雨,戚继光说:“士兵们都在外面淋雨,统帅怎么可以独自进屋避雨呢?”戚继光治军有方,培养了严明的军纪。他领导的这支军队英勇善战,屡立战功,受到老百姓的支持和爱戴,被誉为“戚家军”。
嘉靖四十年,戚继光率军在浙江台州迎击来犯之敌,救出上万名被俘百姓,打出了戚家军的威风。浙江倭寇被消灭后,戚继光又转向福建,成功地捣毁了倭寇的老巢。凶残的倭寇心惊胆寒,畏之如虎,他们称戚继光为“戚老虎”。
此后几年,戚家军驰骋海疆,所向无敌。嘉靖四十五年,在中国沿海横行200年的倭患终被肃清。
修筑了明朝最好的长城
隆庆元年,刚刚平定“南倭”的戚继光奉命北上抵御“北虏”。他先被任命为京军神机营副将,后被任命为蓟镇总兵,负责从山海关到京师的军政事务。这一时期,戚继光做了两件大事:练兵、修长城。
戚继光在抗击倭寇时,已经摸索出一套练兵的成功经验,但在关系复杂、积弊尤重的京畿地区,推行这套经验却实属不易。戚继光认为,要建立一支勇敢善战的军队,必须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把普通百姓训练成有纪律、听指挥、技艺精、战术强的士兵;二是把军人培养成卫国保民、爱卒恶敌、谙韬略、习武艺的良将;三是改善武器装备,充分发挥其威力和作用。
在戚继光任蓟镇总兵不到三年的时间里,明朝北部最强劲的敌人、蒙古贵族俺答汗就放弃了敌对态度,接受明王朝的封贡,并表示永远不再南下骚扰。戚继光知道,俺答汗放弃对抗愿意合作,原因之一就是蓟镇的强大军事压力。所以,他一刻也没有放松对军队的操练。
隆庆六年,兵部官员汪道昆到蓟镇巡视。戚继光组织了一次有数万士兵参加的军事演习,步兵、车兵、炮兵等多兵种联合参与,既有基本技能的表演训练,也有各兵种之间的协同作战。规模之大,气势之伟,令观看演习的戚继光本人都深受感动,相信“边事真有可为”。
戚继光在蓟镇做的第二件大事就是修筑、加固长城。明代长城是中国历史上费时最久、工程最大、防御体系最完善,也是保存最好的长城,而戚继光所修的蓟镇长城则是整个长城的精华。著名学者、长城学家罗哲文先生说:“现在北京八达岭、慕田峪、司马台、古北口,以及天津黄崖关,河北山海关附近的老龙头、角山等处长城的雄姿,均是经戚继光改进之后留下来的”,它们代表了古代长城的最高建筑水平。
在修筑山海关长城时,戚继光发现长城东端与大海接合处防御薄弱,敌人很容易乘机而入,必须想办法堵塞漏洞。他与参将吴惟忠彻夜商量,决定建造“入海石城”,将长城一直延长到大海深处,这就是今天人们看到的老龙头。
入海造城的难度极高,投资也很大。消息一经传出,一些实力雄厚的商人都想获得修造权,从中牟利。有位商人想方设法找到戚继光,送上一大笔贿赂。戚继光沉思良久,留下了银两,让商人先回去,然后请参将吴惟忠前来商量。不一会儿功夫,吴惟忠走进戚继光的营房,却见后面还跟着一个军卒,也挑着担子,竟然也是那商人送来的贿赂。两人相视,哈哈大笑:“这些银子分明是毒呀!如果咱们将帅贪财,必然造成千秋工程质坏命短,祸国殃民。太可怕了!”戚继光和吴惟忠把贿赂银交给财务管理部门,并以此事教育部下,要求各级官员不得“吃拿卡要”,必须高质量地修好入海石城。老龙头长城完成后,戚继光亲题“天开海岳”四个大字,并刻石立碑以示纪念。
蓟镇长城自昌平至山海关,长达1200里,戚继光在此增筑空心台1017座;在险要地方修筑复线长城,增筑烽墩。今天人们看到的如同天梯般的倒挂长城——三道关长城,就是戚继光督建的。身处其间,人们惟有惊叹设计者和建造者的聪明智慧,三道关堪称长城建筑史上的奇迹。
长城的修筑大大增强了京畿重地的防御能力。隆庆和议后,对明朝北边构成较大威胁的只有蒙古族土蛮部。万历二年,朵颜酋长董狐狸和他的侄子长昂企图入京骚扰,被戚继光打退。第二年,董狐狸又率部南下,戚继光俘虏了他的弟弟长秃。董狐狸等人见戚继光兵强马壮,长城防线固若金汤,就率部属亲族300人叩关请降,“北虏”问题最终解决。明代北部边境,出现了少有的太平景象。
戚继光在北边巡防驻镇16年,修边垣、筑关塞,整训马、步、车三军,有效地保护了京畿和华北地区的平安。
成也张居正,败也张居正
戚继光能创造盖世伟业,固然与其卓著的才干有极大关系,同时也与当时统治者的知人善任密切相关。戚继光南征北战、屡立战功的20年,正是一代名相张居正当国之时。张居正的提拔与赏识给戚继光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但他们过密的私人关系也注定戚继光只能以悲剧收场。
想当年,戚继光初到北京,人生地不熟,多受掣肘。而此时当国的张居正正在寻找文韬武略过人一等的戍边武将,他先是写信给戚继光的上司,让其从中斡旋协调关系。后又破例任命戚继光为蓟镇总兵,戚继光既拥有镇守的行政权,又拥有统领三镇的练兵权。
张居正爱惜人才,当然是出于为国用才。而戚继光虽然性骄气傲,但对张居正还是报以知遇之恩,二人一直保持着非常亲密的朋友关系。在张居正的父亲去世,张居正回家奔丧时,戚继光派出自己最精锐的护卫官,配备最精良的武器,为张居正保驾护航。军中大事,皆派快马直接报告给张居正。
这些举动在张居正当国时并无不妥。然而,万历十年张居正逝世后,一切都发生了变化。随着张居正的倒台,有人诬蔑戚继光是张居正的同党,到处散布流言,对他恶语中伤。加之此时,北方边防已经平定,戚继光似乎变得可有可无。万历皇帝于是同意把戚继光调任广东,实际上是降了职,将他闲置一边。
失去了知音,戚继光对官场也无心顾恋。在广东的两年,毫无用武之地的戚继光开始集中精力整理自己的军事著作和诗文集。长年的劳累和精神忧郁让戚继光的身体每况愈下,他犯了严重的肺病,只好回家休养。朝廷则乘机罢免了他的军政职务。万历十三年,戚继光凄然回到故乡山东。两年后,他在清贫与寂寞中与世长辞,终年59岁。
对自己的一生,戚继光在一首题为《马上作》的诗中这样写道:“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刀马上行。”至于自己的战绩,他则这样写:“游子三十年行间,先后南北水陆大小百余战,未尝遭一劫。”30年的军事生涯,在戚继光的笔下,被如此的轻松简捷地带过,但在话语的背后,又是何等的沉重和悲凉!
戚继光死后不久,崛起于白山黑水间的另一支少数民族——女真族,迅速发展壮大,并成为明廷最大的威胁。此时,大明王朝又有人想起那个“未尝遭一劫”、所向披靡的“戚老虎”,可惜,一切似乎已经晚了。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名人传记1200字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名人传记800字以上、名人传记1200字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