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元纸币上的签名(纸币上的机印签名有什么历史和背景)

本站作者 2023-09-12 16:30:00

欧元纸币上的签名

这个问题问的非常好,我对这个问题也很感兴趣,但是查询了半天没什么特别靠谱的资料,我就结合我所知大概谈谈我的理解。欢迎方家指正。

先说说钞票上的签名。个人认为,由于最初的纸币的功能更多类似于“汇兑凭证”,纸币的发行以面额相等或小于的贵金属储备作为担保而发行。当需要兑换贵金属硬币时,持汇兑凭证进行兑换。因此,最初的纸币发行量很少。为了担保钞票的公信力,以及作为承兑凭证兑换后失效,一般发行于钞票持有人的钞票有若干签名作为发行银行的象征出现。

同时,作为最早欧洲钞票的瑞典(十七世纪末)在发行钞票时有着更多的规定:持票人获得钞票时上面有若干签名,而持钞票人将之承兑时再有人在其上签名同时加盖印章以视为“已兑换”。

而当时纸张防伪的方式有限,可能只有简单的图形水印作为防伪。而具有个性的签名是难以被模仿的,而多个签名则使得即使你仿造了钞票,伪造那么多个性签名也就没那么容易了。

但是这个前提是在钞票数量少的前提之下的。在欧陆初期使用钞票之时,由于有足量的金银币,对于日常生活而言,用钞票那就是巨额交易(譬如瑞典几克朗,法国几里弗(镑),英国几镑的钞票)。所以,对于这些贵重的钞票,签名也无大碍,同时具有上述之作用。

但是,法国人破了这个例。十八世纪中后期,由于连年战争,财政告急,使得当时的政府发行指券(assignat)(实质是种战争债券)以筹措资金。最初,贵金属储备足够,债券的面额也大,数量少,自然是要实际签名的。比如下面这张:

但是由于后期财政恶化,政府滥发债券,再加上贵金属无法满足日常需要,使得指券实际上成为了类似于今日“没有贵金属担保的纸币”。而数量庞大,也用不着签名了,开始使用印刷的签名。如下图:

共和国早期的指券。因为烂摊子太大,共和国也要打仗,沿用了旧日的做法,注意签名是印刷的。后来拿破仑上位,整饬财政,废除里弗等旧币,发行法郎。(当然也是巨额的五百法郎)财政好转,通胀危机解除,纸币也不再作为主要的流通手段,遂又恢复了纸币亲自签名的传统。

更正,最早大量且持续使用机印签名的可能是十八世纪末的奥地利(神罗),而美国与俄国在其之后。十九世纪中期美国结束印刷国家债券(多数是大面额且需要亲笔签名),开始印刷正式意义的钞票。但是纸币在美国比在欧陆国家在流通生活中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数量庞大的小面额钞票是机印签名,而大面额钞票则采取部分手签部分印刷签名的方式(作为担保的象征。在国民银行时期,国家的财长和国库长签名是机印,而各国民银行的出纳长和经理手签(或部分手签)作为出具凭证,具有法律效力)。此外,俄国1862年发行的小额卢布上的两个签名也是机签,与美国先后时段相差无几。

同时,部分钞票上没有年份,而不同的签名作为辨别钞票年份不同的依据。

由于贵金属作用的减少,纸币作为实质上的通货承担流通职能。印量巨大使得钞票鲜有可能进行手签,因此绝大多数国家在美国后也开始使用机签。当然,对于一些巨额钞票(比如老港币在四五十年代的票子,大面值保持着手签的传统以保障钞票的信誉)以及纪念性质的钞票(比如百慕大七十年代的供收藏票子瓦努阿图发行的首发几千位号码的供收藏的钞票上有着央行行长亲笔签名)

时至今日,钞票机印签名的作用很少——信誉象征,年份变化象征,也就没了。说的话有点儿多了,欢迎方家指正。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