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不羁的个性签名(48句)
对这个问题略知一二,本长文从自恋的定义、自恋者在爱情工作生活中的表现以及如何识别与面对自恋者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首先我们从自恋的词源说起吧:
在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个叫做那喀索斯的美少年,俊美无比,众神女都爱慕他,希望得到他的关注,偏偏他却对任何神女都毫不动心。
有一天,纳喀索斯在水中发现了自己的倒影,却不知道那就是他本人。他觉得水中的人儿是那么美丽:一双明亮的慧眼,有如太阳神阿波罗那样的卷发,红润的双颊,象牙似的颈项,微微开启的不大不小的朱唇,妩媚的面容,真如出水的芙蓉一般。他惊为天人,顿时心生爱慕,爱上了自己的倒影难以自拔。他茶饭不思,日夜在水边守着自己的影子,一天又一天,终于倒下在水边,永远的睡去了。
那喀索斯死后化身为了水仙花。后来,心理学家把自爱成疾的这种病症,称为自恋症(Narcissis),近水仙花 (Narcissus)。自恋的概念就来源于这个故事。
心理学上,自恋可以定义为,一个人通过对自我和情感等调控方式来保持一个相对正面的形象的能力,是一个人对于认同和肯定的需求,以及从社交环境中寻求自我肯定的动力的基础(Pincus et al. 2009)。
自恋者的定义和归类比较复杂。在临床心理学中,则对病理性的自恋有相对清晰的诊断标准和定义,临床心理学家把他们称为“自恋型人格障碍”,这类人群大概占总人群的1%。
但是,在社会/人格心理学中,自恋作为一种人格特质是可以在普通人群中被测量的,有自恋特质的人被称为拥有“自恋型人格特质”。也就是,你我等健康的正常人都可能拥有自恋特质,只是程度轻重不同。
不过,我们今天主要讨论的,是拥有自恋型人格障碍以及有明显自恋型人格特质的个体。
————————————————————————————————————————
自恋型人格拥有者,具有哪些具体表现?
大量的人格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都显示,自恋者最明显的两大特质是:1.对自己高度关注 2.对其他人漠不关心(缺乏同理心,对亲密关系的需求度低)。
另外,自恋者在和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总可以揪住机会自我陶醉(挑错,逞能,贬低他人),你还可以观察到,在自恋者说话的时候,中心词“我”出现的频率常常很高。
“ 你这个想法我几年前就考虑到过了,没什么新意。”
“ 我看球队现在这帮人是不行了,不像当年我在的时候......”
“ 我不是早说了吗?”
你如果常常从哪个朋友或亲人口里听到以上这些话,TA很可能就是一个拥有明显的自恋型人格倾向的人。
Saulsman 和 Page(2004)的研究发现,自恋型人格与五大人格中的外向性(extraversion)有很高的正相关关系,和和善性(agreeable)则有很高的负相关关系,和严谨自律性(conscientiousness)也呈负相关。
也就是说,自恋型人格的人一般都开朗,健谈,善于表现自己,相应的, 他们一般都喜欢让自己显得比别人牛,不愿意承认别人的想法,甚至刻意避免与人意见一致以突显自己的与众不同。同时,他们很少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产生的影响,做事冒险有余,谨慎不足。
此外,拥有自恋型人格的人常常有很强的自尊(self-esteem),对自己的独特性(uniqueness)有奇高的要求,对权力(power)较为痴迷,也比较好斗(hostility)。
在临床心理学上,根据DSW-V,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人一般有以下特质:
1. 极度夸大自己的重要性
2.对成功,权力,优秀的无限幻想
3. 相信自己是独一无二的
4.需要极度的恭维
5.觉得自己应该得到特殊待遇
6.不择手段(操纵别人)达到自己的目的
7.对其他人没有同理心
8.对批评非常敏感(容易因此恼羞成怒)
——————————————————————————————————————
自恋者在恋爱关系中的表现
红颜薄命的那喀索斯的故事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有趣的课题:自恋者眼中的浪漫关系。
其实,这个神话故事已经暗示了一点:在自恋者的眼中,浪漫关系是建立在对自己的关注和对对方的忽视上的。比如故事当中,那喀索斯爱上自己的倒影,却拒绝所有其他神女的求爱。
这种极端的自爱(self-love)行为,在现代心理学中,我们也可以称之为自我美化(self-enhancement),也就是用尽各种方法来提升对自己正面的感受。
自恋者容易被什么样的人吸引呢?
心理学家Keith Campbell 针对自恋者提出了一个自我导向模型(self-orientation model),他的研究结果显示,自恋者容易被以下两种“导向自己的人”吸引。
1.喜欢恭维TA,赞美TA,对TA有崇拜之情的人。
2.本身有很高价值的人。(美貌,地位,名声)。
原因很简单,因为与这俩类人在一起都有利于自恋者满足自己的优越感。和愿意说好话的人在一起,自恋者会无时无刻不觉得自己被关注,通过这段恋爱关系,自我的重要性和价值感也一直被满足;而高价值的对象则被自恋者看作是属于自己的资源,和有很高价值的人在一起,自恋者会认为自己的价值也得到了提升。
简言之,一切都是为了维系或者提升自己的良好感受服务的。
如果你发现你的爱人是一个自恋者,而你本身恰好又属于高价值的人,你可能需要小心维持你的价值来维系你的恋爱。心理学家Masterson早在1988年就表示,对于自恋者而言,如果他们具有高价值的对象失去了价值(比如年级大了美貌不再,或者丢了体面的工作),不再能满足他们的优越感,这失去价值的对象就可能随时被“抛弃”。
相应的,自恋者对亲密感需求大的人却并不感冒。这可能是因为自恋者本身对亲密关系需求不多,他们重视的是恋爱里的自己,不是恋爱关系本身。一段关系越亲密,就越会触碰到对方的缺点和不美好的地方,自己的缺陷被暴露,甚至被对方评价是自恋者最不愿意看到的。自恋者也绝不会和另一个自恋者在一起,因为他们可能视对方为自己优越感的威胁。
如果你惊觉交往对象恰好是一个有较高自恋倾向的人,并且你们交往多年,TA很少提未来,你一定想知道,TA对于长期承诺一般会持什么样的态度呢?
Keith Campbell 和 Graig Foster专门研究过“自恋者在浪漫关系中的承诺”。很遗憾的,研究结果表明,自恋者的确更加不愿意对一段关系作出承诺,这可能和以下三个因素有关。
第一,自恋者对自己所处的这段恋爱关系不太满意。因为自恋者对自己的看法常常是不切实际的自我膨胀的,他们认为自己比另一半更聪明,更有魅力,更优秀,所以他们很容易对另一半产生不满。尤其是,自恋者在恋爱最初的时候,经常倾向于理想化另一半,而在真实相处中,这种理想化很快就会褪色,自恋者也很容易不满意这段恋爱关系。
第二,自恋者不愿意在一段关系里做投入。Emmons(1987)和Campbell(2001)的研究贤显示,自恋者在一段感情里的投入,无论是情感,金钱,时间,都少于普通人。这可能由于自恋者大多都自我为中心(self-centered),他们并不真正在意对方需要什么,关注什么。
第三,相较于非自恋者,自恋者有更多的潜在伴侣的选择。首先,自恋者更可能主动去寻找其他“更理想的对象”(更有魅力更有财富),如我们前面说到的,更好的对象对增加自身价值有直接好处;其次,自恋者更可能持有“游戏感情”的态度,也就是他们更沉迷于吸引新的目标,施展自身魅力,寻求新鲜刺激来证明自己的优越感,并且自恋者表现出来的自信和气场,很可能真的让他们看起来极富魅力和感染力,从而吸引更多的爱慕和关注。最后,临床心理学家认为,自恋者不愿意承诺,不断寻求新的潜在对象可能是他们的一种保护手段,用来避免一段长期关系可能带来的情感伤害。 (比如,老子有的是人喜欢,你还不跪舔老子)
面对婚姻,或者长期承诺的感情,我们常常用到“委身”两个字。谈过恋爱的人都有体会,没有妥协和相互委身的关系是不可能长久的。而一段关系里愿意作出承诺的一方,往往会尽力的避免冲突,化解冲突,自己做出让步来维护这一段感情。
而自恋者却不会,面对冲突的时候,他们一般都会坚持自己的观点,不愿意让步,他们更关注关系里自己的地位和形象,并没有想去真正维护这段关系走的更远。所以,他们不会轻易想承诺,更不会轻易说承诺。
自恋者在对承诺的态度上的确是差强人意的。
看到这里,我们知道自恋者作为恋人和朋友的表现常常很糟糕,那他们在事业上又是怎么表现的呢?
——————————————————————————————————————
自恋者在事业上的表现
在事业上,有很多看起来非常有能力和人格魅力的领导人都有自恋的特质,最近炙手可热的美国大选共和党候选人Trump就是一个很典型的自恋型领导者。那自恋者真的更具有领袖气质,在事业上更容易成功吗?
这里要跟大家讲个个非常有趣的现象。
尽管自恋者无法真正投入亲密关系,但是他们有非常熟练的社交手段,足让他们在社交关系中保持主动性。
自恋者一般都非常开朗健谈外向,有极强的社交自信,谈笑风生,常常会让你觉得他是一个有趣的人。这个特点导致大家在初遇的时候都会非常喜欢自恋者,觉得他们有魅力,风趣幽默,热情开朗。可是随着时间推移,自恋者表现出的自私自大,会渐渐让人对他们避而远之。所以,对自恋者而言,他们很容易建立与别人的社交联系,却更像昙花一现,很难维系社交关系,更难发展出相对亲密的关系。这个特点在他们的事业发展上也可窥斑知豹。
为什么那么多人会支持像Trump那样的自恋者做领导人?
在一项心理学实验专门研究了自恋者与领导力的关系。试验中,被试者们先被要求做了“自恋型人格量表”,得分越高的表明自恋程度越高。之后,被试者们彼此不认识,被随机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成员一起完成一个为期12周的任务。每一周结束,研究者门都会让小组成员给小组内的其他成员的“效率和领导力”进行评分,直到12周结束。
实验结果显示,最开始的几周,自恋型人格量表中得分越高的人(也就是自恋程度高的人),大家对他的评价也越高,越正面,认为他们高效,有魄力,有领导力。也就是一开始,自恋者拥有很高的群众支持率。
这是因为在建交往的初期,自恋者身上呈现出的一些特点让他们很容易脱颖而出。比如,他们很善于和陌生人进行互动,很容易和人建立联系,所以在大家彼此都不了解的场合,他们会自然而然地成为互动和信息流通的中心。同时,自恋者的外向性(extraversion)特点让他们更快的被人注意到,他们对权力强烈渴望让他们更加倾向于大胆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些也都是一个强有力的领导者身上常见的特点。自恋者容易被推选为领导人物,是因为他们常常给人留下完美的第一印象。
这个实验还有下半部分结果,随着时间流逝,大家对自恋程度高的伙伴的评价越来越低,直到12周结束的时候,自恋程度高的被试者成了“办事效率低和不受欢迎”的人。落差啊哭!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尽管自恋型人格的人在一开始能够表现出强有力的领导气质,逼人的人格魅力,但随着时间推移,他们狂妄自大,缺乏同理心,不会换位思考,自我为中心等负面特质就会暴露出来,而这些特点让自恋者的领导力大打折扣。和交朋友一样,自恋者容易被推上领导人的位置,却很难长期维持自己在团队中的地位和权威。
但是,心理学家们也表示,自恋者的外向性,权力欲望和社交技巧等特点是领导者的常见必备素质,所以,如何合理利用这些特点,同时避免负面特质是我们值得进一步权衡和思考的问题。有一部分适应良好(adaptive)的自恋者常常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幸运儿。
心理学家Russ也说:“对于适应良好的自恋者,他们通常对自己满意,自信,外向,口才好,充满活力。自恋反而成为他们取得成功的原动力之一。”
适应良好的自恋者倾向于接收关于自己的正面的信息,屏蔽负面信息,他们一般野心勃勃,对自己满意,并且在现实生活中常常是混的比较成功的。
————————————————————————————————————————
如何识别与面对自恋者?
先别急着对自恋狂嗤之以鼻,生活中,你很可能不得不与自恋者相处,甚至你自己就是一个自恋的人。自恋并不少见,甚至或多或少在我们每个人的人格中都有斩头露角。我们在这里给大家带来一些简单实用的小建议:
和自恋者相处
1.如果这个自恋者对你无关紧要,及时逃离他们,选择让自己舒适的关系。
2.如果自恋者是你的上司,或者其他你受制于他的人,你要做的就是少说话,多捧场。不要试图挑战他们。
3. 立场坚定并维护你的权利。在谈事情之前,你就要和对方明确你想要什么,你的底线在哪里,自恋者常常巧舌如簧,善于说服别人,但是不要奢求自恋者会主动给你“公平待遇”,因为他们只会想自己方的受益。
4. 在你无法忍受自恋者的某个想法或者行为的时候,你可以提醒TA: “你有没有想过,你这么做别人会怎么想?” 因为自恋者尤其在乎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形象,这个提醒可以帮助他们表现得更自律。
5.在必须忍耐的情况下,多一点幽默感和同情心。严重的自恋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病态,如果恰好自恋者是你亲近的所爱的人,而你因为TA的过分行为想生气的时候,你不妨把TA当成一个病人看待,你可以对你自己说:“瞧这可怜的孩子,又犯病了。”
你是自恋者
你是一个自恋者,你已经感受到了自恋对你整个生活产生的负面影响,你想改掉自恋中的消极面(可以保留自恋的积极面)。你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建立对其他人的同理心(empathy),打消想要“抛头露面”“不同凡响”的念头,放下姿态,更多的站在其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Al Bernstein说:自恋者迟早会栽在他所认为的自己不同凡响里。用中国一句老话来说就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也就是,你牛就牛吧,但是千万别显摆。
当然,要克服自恋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在这里教给大家一个小tip:你可以尝试转移自恋情绪。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的是,我们的自恋出于我们对自尊的强烈需要,而我们必须持续不断地满足自尊的需求。
怎么办呢?很简单,所谓治水之本在于“疏”而不在于“堵”。我们可以把这种对自尊的需求转移到对其他人的帮助上面。大到做科研改变人类社会,小到去老人社区做义工,或者像笔者一样动动笔,化艰深学术为科普小文(对,笔者就是有点自恋倾向的孩纸,羞)。
在给社会给别人带来价值的过程中,得到感谢,外界的评价等正面反馈,都会满足你对自尊的需求。我见过不少成功的自恋者都在做慈善,悄悄说一句:陈光标可能就是一个这样的典型。当然,只要一个人做出的事情有益于他人和社会,他背后的动机是什么,大家不会真的计较。
哔哩哔哩:思思有猫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