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乐古诗的诗意(田园乐的诗意)

本站作者 2023-04-06 01:36:00

田园乐古诗的诗意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诗词是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我们都学习了大量的诗词,阅读古典诗词,增加人们对人类本身的了解,增加人生体验,有哪些古诗词是你心目中的人间绝句 ?

田园乐的诗意

《田园乐》

作者:王维

原文: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注释:

1、田园乐是由七首六言绝句组成的组,表现了王维退居辋川别墅与大自然亲近的乐趣,所以一题做辋川六言。

2、宿雨:昨夜下的雨。

3、山客:隐居山中的人。

诗意:

桃花的花瓣上还含着昨夜的雨珠,

雨后的柳树碧绿一片,笼罩在早上的烟雾之中。

被雨打落的花瓣洒满了庭院,家童还未起床打扫,

黄莺啼鸣,山客还在酣眠。

赏析:

《田园乐》是由七首六言绝句构成的组诗,写作者退居辋川别墅与大自然亲近的乐趣,所以一题作辋川六言。这里选的是其中一首。诗中写到春眠、莺啼、花落、宿雨,容易令人想起孟浩然的五绝《春晓》。两首诗写的生活内容有那么多相类之处,而意境却很不相同。彼此相较,最易见出王维此诗的两个显着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绘形绘色,诗中有画。这并不等于说孟诗就无画,只不过孟诗重在写意,虽然也提到花鸟风雨,但并不细致描绘,它的境是让读者从诗意间接悟到的。王维此诗可完全不同,它不但有大的构图,而且有具体鲜明的设色和细节描画,使读者先见画,后会意。写桃花、柳丝、莺啼,捕捉住春天富于特征的景物,这里,桃、柳、莺都是确指,比孟诗一般地提到花、鸟更具体,更容易唤起直观印象。通过宿雨、朝烟来写夜来风雨,也显然有同样艺术效果。在钩勒景物基础上,进而有着色,红、绿两个颜色字的运用,使景物鲜明怡目。读者眼前会展现一派柳暗花明的图画。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加上杨柳依依,景物宜人。着色之后还有进一层渲染:深红浅红的花瓣上略带隔夜的雨滴,色泽更柔和可爱,雨后空气澄鲜,弥散着冉冉花香,使人心醉;碧绿的柳丝笼在一片若有若无的水烟中,更袅娜迷人。经过层层渲染、细致描绘,诗境自成一幅工笔重彩的图画;相比之下,孟诗则似不着色的写意画。

一个妙在有色,一个妙在无色。孟诗从春眠不觉晓写起,先见人,后入境。王诗正好相反,在入境后才见到人。因为有宿雨,所以有花落。花落就该打扫,然而家童未扫。未扫非不扫,乃是因为清晨人尚未起的缘故。这无人过问满地落花的情景,不是别有一番清幽的意趣么。这正是王维所偏爱的境界。未扫二字有意无意得之,毫不着力,浑然无迹。末了写到莺啼,莺啼却不惊梦,山客犹自酣睡,这正是一幅春眠不觉晓的入神图画。但与孟诗又有微妙的差异,孟诗从春眠不觉晓写起,其实人已醒了,所以有处处闻啼鸟的愉快和花落知多少的悬念,其意境可用春意闹的闹字概括。此诗最后才写到春眠,人睡得酣恬安稳,于身外之境一无所知。花落莺啼虽有动静有声响,只衬托得山客的居处与心境越见宁静,所以其意境主在静字上。王维之乐也就在这里。人们说他的诗有禅味,并没有错。崇尚静寂的思想固有消极的一面,然而,王维诗难能可贵在它的静境与寂灭到底有不同。他能通过动静相成,写出静中的生趣,给人的感觉仍是清新明朗的,美的。唐诗有意境浑成的特点,但具体表现时仍有两类,一种偏于意,让人间接感到境,如孟诗《春晓》就是;另一种偏于境,让人从境中悟到作者之意,如此诗就是。而由境生情,诗中有画。是此诗最显着优点。

这首诗勾画了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图:桃红、宿雨、柳绿、朝烟、花落、莺啼等景物,和谐而富有诗意。诗歌题目中的犹眠一字最能表现诗人当时的内心感受。

田园春景的诗意

田园春景的诗意

《田园春景》

作者:范成大

原文:

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晌开。

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

注释:

1、土膏欲动:土地解冻的意思。土膏:形容泥土滋润肥沃。

2、雨频:雨下得很频繁,下得次数很多。

3、催:催促。

4、一晌(shǎng):片刻,一会儿。形容在很短的时间里。

5、荒畦:没有栽种的荒地、荒园。

6、鞭笋:竹根上生出的新笋。鞭:竹子埋在地下的茎。

诗意:

春回大地,泥土变得十分滋润,

春雨频频,

催动各种各样的花草一下子都出芽、抽叶、开花。

屋后的那片荒畦长满了野花野草,

连邻居家的竹鞭也从院墙下穿出来,

长出了嫩嫩的竹笋。

赏析:

本篇是春日田园杂兴十二绝中的一绝。作者以自己的住宅为基点,将笔墨拓展开去,含蓄而又生动地传达出春回大地、绿满人间的信息。一、二句先以简洁明快的线条,勾勒出悄然来临的春天的轮廓。土膏欲动,是说随着土地的解冻,地气已经回苏。着以欲动二字,不仅将静态的显影转化为动态的观照,而且还赋人情予物态,写出了土膏在春光的沐浴下不甘偃息、意欲有所作为的内心萌动。如果说土膏欲动是着笔于地貌的话,那么,雨频催则落墨于天候,进一步将春意申足:春雨潇潇,仿佛在提醒和催促人们应及时耕作。真是天上地下,无处不回荡着春天的足音、无处不映现着春天的踪迹。这一句已使读者感到一股春天的蓬勃气息扑面而来,但更能见出春天的神奇力量的还是紧接着的万草千花一饷开一句。一饷,即一晌,是片刻间的意思。色彩斑斓的万草千花片刻间便全都舒展开它们的笑靥,将原来不免萧索的田野、山坡装点得无比妖娆、无比芬芳,这该是何等令人目眩神迷的壮观!造成这一壮观的春天的魔杖又该有多么神奇!无疑,这里,万、千,是极写春天的魔杖的作用范围之广,一饷,则是夸言春天的魔杖的作用效应之疾。

第三句由全景化为中景,即由总写铺天盖地的春光转为展现屋后一角的春色。舍后荒畦犹绿秀,既称荒畦,原先之芜乱可明。连荒畦也披上一身绿装,变得秀色可餐,那么,在偌大的江南平原上,该呈现出怎样一番姹紫嫣红开遍的景象也就可想而知。显然,这一句暗含春风又绿江南岸之意,旨在诱发读者的逆推式联想。它从另一角度显示了春风化荒芜为绿秀的力量。

末句着意推出邻家鞭笋过墙来这一特写镜头。视野虽更为缩小,诗境却愈加张大。前面三句,巨如天、地,细如花、草,俱已攫入笔底,成为无边春色的传播媒介,但终究还是泛写,难收笔酣墨饱、神完气足之效。于是,作者便凭借其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转而致力于特写。那么,以什么作为特写的对象呢?作者别具匠心地选取了一支由邻家穿墙而来的竹笋,并将它放大到占据整个画面的程度。本来,几场春雨过后,破土而出的竹笋当数以万计,但作者却仅于万中取一,试图以纳须弥于芥子的笔法,借此一斑,透视那无边春色和无限春意。在作者笔下,区区此笋,破土而出之后又穿墙而过,充分显示了春天所赋予它的旺盛而蓬勃的生命力。不仅如此,细予寻味,穿墙来三字还暗寓满园春色关不住之意,同样可以引发读者的丰富联想。不言而喻,加上这一笔,使全诗显得气韵生动、血肉丰满。

乐游原的诗意

乐游原的诗意

《乐游原》

作者:李商隐

原文: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注释:

1、乐游原:在长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内地势最高地。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登上它可望长安城。乐游原在秦代属宜春苑的一部分,得名于西汉初年。《汉书宣帝纪》载,神爵三年,起乐游苑。汉宣帝第一个皇后许氏产后死去葬于此,因苑与原谐音,乐游苑即被传为乐游原。对此《关中记》有记载:宣帝许后葬长安县乐游里,立庙于曲江池北,曰乐游庙,因苑(《长安志》误作葬字)为名。

2、向晚:傍晚。不适:不悦,不快。

3、古原:指乐游原。

4、近:快要。

诗意:

傍晚时心情不快,

驾着车登上古原。

夕阳啊无限美好,

只不过接近黄昏。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的伤感情绪。当诗人为排遣意不适的情怀而登上乐游原时,看到了一轮辉煌灿烂的黄昏斜阳,于是发乎感慨。

此诗前两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点明登古原的时间和原因。向晚指天色快黑了,不适指不悦。诗人心情忧郁,为了解闷,就驾着车子外出眺望风景,于是登上古原,即乐游原。自古诗人词客,善感多思,而每当登高望远,送目临风,更易引动无穷的思绪:家国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错综交织,所怅万千,殆难名状。陈子昂一经登上幽州古台,便发出了念天地之悠悠的感叹,恐怕是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了。李商隐这次驱车登古原,却不是为了去寻求感慨,而是为了排遣他此际的向晚意不适的情怀。

后两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余晖映照,晚霞满期天,山凝胭脂,气象万千。诗人将时代没落之感,家国沉沦之痛,身世迟暮之悲,一起熔铸于黄昏夕照下的景物画面中。无限好是对夕阳下的景象热烈赞美。然而只是二字,笔锋一转,转到深深的哀伤之中。这是诗人无力挽留美好事物所发出深长的慨叹。这两句是深含哲理的千古名言,蕴涵了这样一个意旨:景致之所以如此妖娆,正是因为在接近黄昏之时才显得无限美好。这近于格言式的慨叹涵义十分深刻,有人认为夕阳是嗟老伤穷、残光末路之感叹;也有人认为此为诗人热爱生命、执着人间而心光不灭,是积极的乐观主义精神。其实这里不仅是对夕阳下的自然景象而发,也是对时代所发出的感叹。诗人李商隐透过当时唐帝国的暂繁荣,预见到社会的严重危机,而借此抒发一下内心的无奈感受。这两句诗所蕴含的博大而精深的哲理意味,后世被广泛引用,并且借用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也引申、升华甚至反其意而为之,变消极为积极,化腐朽为神奇,产生全新的意义。因此它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思想价值。

此诗不用典,语言明白如话,毫无雕饰,节奏明快,感喟深沉,富于哲理,是李诗中少有的,因此也是难能可贵的。

春日田园杂兴的诗意

春日田园杂兴的诗意

《春日田园杂兴》

作者:范成大

原文:

(其一)

柳花深巷午鸡声,桑叶尖新绿未成。

坐睡觉来无一事,满窗晴日看蚕生。

(其二)

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

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过过墙来。

(其三)

高田二麦接山青,傍水低田绿未耕;

桃奇满村春似锦,踏歌椎鼓过清明。

(其四)

老盆初熟杜茅柴,携向田头祭社来。

巫媪莫嫌滋味薄,旗亭官酒更多灰。

(其五)

社下烧钱鼓似雷,日斜扶得醉翁回。

青枝满地花狼藉,知是儿孙斗草来。

(其六)

骑吹东来里巷喧,行春车马闹如烟。

系牛莫系门前路,移系门西系碡边。

(其七)

寒食花枝插满头,蒨裙青袂几扁舟。

一年一度游山寺,不上灵岩即虎丘。

(其八)

郭里人家拜扫回,新开醪酒荐青梅。

日长路好城门近,借我茅亭暖一杯。

(其九)

步屧寻春有好怀,雨余蹄道水如杯。

随人黄犬搀前去,走到溪边忽自回。

(其十)

种园得果廑赏劳,不奈儿童鸟雀搔。

已插棘针樊笋径,更铺渔纲盖樱桃。

(其十一)

吉日初开种稻包,南山雷动雨连宵。

今年不欠秧田水,新涨看看拍小桥。

(其十二)

桑下春蔬绿满畦,菘心青嫩芥苔肥。

溪头洗择店头卖,日暮裹盐沽酒归。

赏析:

(其一)

这首跟杨万里的《初夏午睡起》异曲同工。头两句来点儿懒洋洋的环境描写,后两句都是睡一觉起来又满足又无聊,对边看着点东西,发呆。虽然季节不同,这种无情思的心绪一样。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土膏,指泥土滋润状,是言多场春雨过后,土地润泽松动,万草千花一下子草也绿了花也开了。这春天里生命的蠢蠢欲动,春雨的频催之下,一晌间爆发,万草千花灿烂。饷是晌的通假,一会儿,不多久的时间。商务出版社第四版《古代汉语字典》上,饷只是饭和送饭的意思,但汉典上说,后来才用作晌的,唐韩愈还写虽有一饷乐,有如聚飞蚊。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春天化荒芜为绿秀,与春色满园关不住,一只红杏出墙来,异曲同工之妙。老盆初熟杜茅柴,携向田头祭社来。巫媪莫嫌滋味薄,旗亭官酒更多灰。杜茅柴,指自家酿的薄酒;官酒,则是官酿官卖的酒。自家老盆酿新酒,初熟,便带到田头祭社。后两句是说:巫婆啊你莫嫌弃我家酒味淡,旗亭的官酒里落灰更多。旗亭,一指酒楼,悬旗为酒招,故称;二指市楼。古代观察、指挥集市的处所,上立有旗,故称。此处取市楼意,因在田头祭社,算是官方大型活动。祭社,祀土地神,汉董仲舒《春秋繁露止雨》祭社,击鼓三日而祝。潮阳、谷饶、泉州,都有这个风俗,客家人称担社。社下烧钱鼓似雷,日斜扶得醉翁回。青枝满地花狼藉,知是儿孙斗草来。斗草,又称斗百草,古代游戏,竞采花草,比赛多寡优劣,多见端午行之。这个接上句刚刚好,田头祭社的鼓声如雷,傍晚的时候大人们被歪歪斜斜的扶回家。院子里的花花草草一片狼藉,知道是小孩子又在斗草玩。新开醪酒荐青梅,应该是新开的米酒配青梅,他用了荐这个字,就觉得特别的,诱人。还有下文那个随人黄犬搀前去,搀字,描写出来黄狗是巴巴得蹭上来的神态,特亲近黏人。但是走到溪边,黄狗又忽儿自己转头回去了。这就是说,黄狗的心思你别猜,人类无法理解狗的生活哲学。桑下春蔬绿满畦,菘心青嫩芥苔肥。溪头洗择店头卖,日暮裹盐沽酒归。这首最后的日暮裹盐沽酒归,带着十足的厨房的油烟气。美的不是那种不食人间烟火的超凡脱俗,反而这种浅浅淡淡的生活气息,才是美的表达。菘,本草纲目里说有两种:一种茎圆厚微青,一种茎扁薄而白。头一种估计是油菜,第二种是北方的大白菜。这里指的是油菜,因为作者当时在苏州。当时油菜花还没开,菘心青嫩。芥苔,是芥菜开花新生的嫩茎。

诗篇是春日田园杂兴十二绝中的一绝。作者以自己的住宅为基点,将笔墨拓展开去,含蓄而又生动地传达出春回大地、绿满人间的信息。

(其二)

本篇是春日田园杂兴十二绝中的一绝。作者以自己的住宅为基点,将笔墨拓展开去,含蓄而又生动地传达出春回大地、绿满人间的信息。一、二句先以简洁明快的线条,勾勒出悄然来临的春天的轮廓。土膏欲动,是说随着土地的解冻,地气已经回苏。着以欲动二字,不仅将静态的显影转化为动态的观照,而且还赋人情予物态,写出了土膏在春光的沐浴下不甘偃息、意欲有所作为的内心萌动。如果说土膏欲动是着笔于地貌的话,那么,雨频催则落墨于天候,进一步将春意申足:春雨潇潇,仿佛在提醒和催促人们应及时耕作。真是天上地下,无处不回荡着春天的足音、无处不映现着春天的踪迹。这一句已使读者感到一股春天的蓬勃气息扑面而来,但更能见出春天的神奇力量的还是紧接着的万草千花一饷开一句。一饷,即一晌,是片刻间的意思。色彩斑斓的万草千花片刻间便全都舒展开它们的笑靥,将原来不免萧索的田野、山坡装点得无比妖娆、无比芬芳,这该是何等令人目眩神迷的壮观!造成这一壮观的春天的魔杖又该有多么神奇!无疑,这里,万、千,是极写春天的魔杖的作用范围之广,一饷,则是夸言春天的魔杖的作用效应之疾。

第三句由全景化为中景,即由总写铺天盖地的春光转为展现屋后一角的春色。舍后荒畦犹绿秀,既称荒畦,原先之芜乱可明。连荒畦也披上一身绿装,变得秀色可餐,那么,在偌大的江南平原上,该呈现出怎样一番姹紫嫣红开遍的景象也就可想而知。显然,这一句暗含春风又绿江南岸之意,旨在诱发读者的逆推式联想。它从另一角度显示了春风化荒芜为绿秀的力量。

末句着意推出邻家鞭笋过墙来这一特写镜头。视野虽更为缩小,诗境却愈加张大。前面三句,巨如天、地,细如花、草,俱已攫入笔底,成为无边春色的传播媒介,但终究还是泛写,难收笔酣墨饱、神完气足之效。于是,作者便凭借其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转而致力于特写。那么,以什么作为特写的对象呢?作者别具匠心地选取了一支由邻家穿墙而来的竹笋,并将它放大到占据整个画面的程度。本来,几场春雨过后,破土而出的竹笋当数以万计,但作者却仅于万中取一,试图以纳须弥于芥子的笔法,借此一斑,透视那无边春色和无限春意。在作者笔下,区区此笋,破土而出之后又穿墙而过,充分显示了春天所赋予它的旺盛而蓬勃的生命力。不仅如此,细予寻味,穿墙来三字还暗寓满园春色关不住之意,同样可以引发读者的丰富联想。不言而喻,加上这一笔,使全诗显得气韵生动、血肉丰满。

古诗绝句就是这样经典,凝练,内心顿生无限的情怀。希望看到更多的的绝句和古诗吗,请欣赏唯美诗意的句子。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