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泥鸿爪古诗 禅诗雅集7:雪泥鸿爪

本站作者 2024-02-15 05:45:00

雪泥鸿爪古诗

苏轼的诗词往往透过日常生活事件,把旨趣引向博大、空无、洒落,今人解读为“豪放”,实为比豪放更幽深、旷达、厚重。那是一种因为看穿世事无常而无所住的心境。下面欣赏一首他写给弟弟的怀旧诗,该诗亦为中国成语贡献了“雪泥鸿爪”一词。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着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注释:

蹇:[jiǎn]跛足。走不快。

诗词背景:

此诗是苏轼赴任凤翔府时,路经河南渑池,对弟弟苏辙所作《怀渑池寄子瞻兄》一诗所作的应和。

苏辙19岁考中进士后,被任命为河南渑池县主簿,但辞任未赴。22岁的苏轼与他是同榜进士,授河南福昌县主簿,也辞任未赴。后二人受欧阳修等人推荐,参加皇帝特意为他们几个人进行的制科考试,二人都考中。苏轼被任命为将仕郎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公事,苏辙被任命为试秘书省校书郎、充商州军事推官。

苏轼从考试到赴任都很顺利,但苏辙在考试对策时因为讽刺古时宰相只会拱皇帝,不足用,在皇帝和群臣中引起争议,对他的决定迟迟下不来。后来终于决定录取了,派官时又受到负责写任命书的王安石的阻挠拖延,所以直到苏轼赴任时,苏辙的去处还没有下文。

宋仁宗嘉祐六年(1061)冬,苏轼赴陕西凤翔上任,将经过渑池。兄弟二人当初赴京应试时曾经路过渑池,住在县内一寺庙中,受住持邀请,共同在寺内墙壁上题过诗。此次苏辙送苏轼赴任,直至郑州才分手回京,作《怀渑池寄子瞻兄》相赠。诗云:

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

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

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

遥想独游佳味少,无言骓马但鸣嘶。

苏轼因作此诗以和之。

赏析:

诗人做此诗时,正是人生得意须尽欢的时候,但弟弟的去处迟迟落实不下来,故有一番劝勉的高远之意:

人生所到之处可知像什么吗?应该像飞翔的鸿鸟踏在雪泥上,泥上偶然留有它的爪印,但谁能知道它飞到哪里去了呢?重访曾经住过的寺庙,却发现接待我们的老僧已经过世,庙里起了他的新塔(坟),我们曾经题诗的墙壁也坏了找不到旧诗了。还记得我们那时走过的崎岖路途吗?路远人困慢驴累得嘶叫。

诗人劝谕弟弟,同时也是自勉:一切无常,鸟不见影,僧不见人,诗无所存,但是鸟留下了爪印,僧留下了新塔,诗留在我们的回忆中。只要做过,必有所现。虽然鸟留下了爪印,僧留下了新塔,诗留在我们的回忆中,但鸟僧诗皆不可见。人生理应也是这个道理。

什么道理呢?

来无所来,去无所去也。

随缘而遇,毕竟西东。

一切都是它该有的样子。

珍重。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