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自用不分享的说说 不分享就是自私吗

本站作者 2023-04-14 12:27:00

不自用不分享的说说

一天,我往石头经常坐的凳子上一坐。石头发现了,赶紧跑过来,严肃地对我说:“妈妈,这是我的凳子,请你离开。”

我笑着对她说:“妈妈知道这是石头的凳子,可以让妈妈坐一会吗?妈妈累了。”

石头不依不饶,边拉着凳子,边对我说:“不可以,妈妈坐别的凳子吧。”

过一会,我拿着石头的玩具逗一下她妹妹,石头又坐不住了。

“不要动我的玩具。”石头边说边抢过我手上的玩具,放到自己旁边,牢牢盯住自己的玩具,生怕又被拿走了。

“真小气,妹妹玩一下都不给。”她爸爸开玩笑说她。石头没有理会,依然护着自己的东西不给别人靠近。

面对石头这一“自私”行为,我没有生气,也并没有责备她的意思,反而心里暗自高兴。毕竟,对于3岁孩子来说,懂得守护自己的东西,不给别人碰,是孩子成长的体现。

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一个经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孩子变得小心眼了。自己的书本、玩具,甚至很久没碰的东西,只要别人动一下,孩子就会暴跳如雷。

有位妈妈跟我说,平日里都是教他要懂得与别人分享,他就是不听,什么都说是“我的”,变得好自私。

其实,对于这种情况我们不必太过苦恼,还该为此开心。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一出生时是没有自我的,从2岁左右开始,他才开始发现自己同世界是分离的,自我意识就逐渐形成。

孩子自我意识的诞生,是通过占有“物品”来表现的,就是我们平常看到的“自私”行为。

孩子的自我意识是否形成,是决定孩子心里是否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

拥有强烈自我意识的孩子,会建立和派生一个人优秀的品质,独立性强,意志也更坚定。而没有自我的孩子,就会丧失“我”与他人、社会的界限,会容易外界影响,优柔寡断。

所以,孩子没有占有概念,对什么都满不在乎,仍由别人霸占自己的物品反而不是好事,培养孩子自我意识,分清自我与“他人”的区别是很有必要的。

所以我想说,你自己的东西,怎么处置是你的自由。不分享,没有错,不要心里太过意不去、谁都不是圣人,自我意识和物权意识从小就形成了,没必要那么纠结。

此外,我还想从一个妈妈的角度,对如何培养“三岁”小朋友自我意识提点建议:

1、给孩子营造一个轻松自由的环境

有的父母发现孩子没有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就觉得孩子不听话,心里落差很大。

其实,当孩子正处于自我意识形成的重要时期,孩子是否按照我们的意愿去做事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怎么鼓励孩子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敢说出自己的想法,能按自己的意愿去做事。

在《爸爸去哪》第五季中,我们可以看到,嗯哼是一个很有主见,很懂得表达自我想法的人。

因为洁癖不想玩游戏,嗯哼主动跟村长沟通:“村长,我不想参加这个游戏”。

刚开始时,嗯哼经常大哭找爸爸,但爸爸杜江并不是简单地呵斥孩子停止哭泣,而是不停给孩子勇气。

杜江不会单方面说孩子哪里做得对哪里做得不对,而是会引导嗯哼自己去想,自己做的错在哪里。

所以嗯哼才能在父母面前自由而不加掩饰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感受、思考。

很多父母教育孩子要听话、懂事、遵循规则,但恰恰忘了告诉孩子自身的感受也很重要。

让孩子明白自我感受,懂得表达自己的想法,不仅能培养孩子的自我独立意识,还能让家长更了解孩子,更有针性地教育孩子。

所以,不要一味要求孩子按照父母的意愿行事,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并给孩子足够的尊重,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2、放开手脚,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3岁左右的孩子,已经有了强烈的自我意识,会什么都想自己来,自己去尝试。

孩子会拿着抹布东擦擦西擦擦,也会拿起扫帚学大人的样子“扫地”,会拿自己的毛巾去用水洗干净,也会尝试自己穿衣服自己整理玩具,反正什么都想自己独立完成。

此时,千万不要因为害怕孩子弄脏衣服、担心孩子做得不好而去阻止孩子。而是给予孩子足够的耐心,在旁悄悄俏看护和适当指导,让孩子独立去完成。

当孩子能独立去完成一件又一件“小事”的时候,就会觉得自己很有成就感,就会形成积极的自我形象,会更自信更独立。

3、不要任意侵犯孩子的权利

研究证明,3岁前的儿童,思维发展要经历混沌一体到主客分离到自我中心的历程,这种发展历程必然导致儿童先独占后分享,先利己后利他。

所以对于3岁前的儿童,不必刻意强迫他去分享,因为他们还不具备分享的概念和能力。

我们应该向讲明物品所有权,征求孩子的同意,然后再引导孩子做出分享,用强硬手段未经孩子同意轻易将孩子的私人物品拿出来分享。

强制要求孩子分享,不仅仅不利于孩子形成“物权”意识,还可能打击到孩子的社会热情和兴趣,造成孩子的恐惧或焦虑。

4、用良好的心态引导孩子

有的孩子爱抢别人的东西,凡是自己喜欢的都要拿到手,假如有人制止就会大吵大闹,是一个十足的“小霸王”。

对此,我们不必过于担心,因为孩子还不能区分自己和环境,认为“我的”就是“我的”,只要自己喜欢,别人的东西也是“我的”。

面对抢东西的孩子,我们不必过于担心,而是心平气和借此机会给孩子灌输物品所有权概念。

我们可以告诉孩子,自己的东西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支配,可以给别人,也可以自己占有。而别人也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对他的东西进行支配,我们不能轻易侵犯别人的利益。

让孩子明白自己有权维护自己的利益,别人同样也有权维护自己的利益,教会孩子换位思考,让孩子能更好处理自己于他人的关系。

很多时候,不要以我们大人的眼光去评价孩子的行为,一味地强调孩子分享、听话反而会钳制孩子的正常发育。

教育本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多一分理解,多一份包容,多一份耐心,你会发现,孩子成长的每一瞬间,都会让我们惊喜不已。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