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事慢吞吞心不在焉是缺什么东西吗【精选】
我是个慢性子,我女儿也是个慢性子。
但是,娃他妈是个急性子。
上小学前,彼此倒还相安无事,但是,女儿现在已经三年级了,吃饭慢慢吞吞,写作业慢慢吞吞,那就……。
所以,有时,当娃他妈咆哮的时候,我只能默默地关上窗户,免得打扰到邻居们。
不过,作为父母,我们还得想想,孩子为什么会拖拖拉拉?我们应该怎么办?
首先,原因分析:
一、孩子没有成人那样清楚明白的时间概念。
以下内容摘自:临床医学儿科专业用《儿童保健学》教材:
儿童时间知觉的发展落后于空间知觉,因时间无法直接感知,儿童需借助直接反映时间流程的媒介物来认识时间。
5岁儿童的时间直觉不准确,往往用事物的空间关系代替时间关系;
6岁儿童开始区分时间和空间,但不很完全;
7岁儿童开始学习利用时间标尺,但主要是外部标尺(如钟表),基本能区分时间和空间关系,掌握相对性的时间概念,如:昨天早上,明天晚上;
8岁儿童能主动利用时间标尺,判断时间直觉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接近成人。可见,8岁以前的孩子,对于时间的认识,根本上就和我们不同,所以,就不要为难他们啦。
二、孩子本来就不像成年人那样动作熟练。
比如:吃饭、穿衣,等等。我们成年人认为很简单、很容易的事,对于孩子来说,却不一定如此。
以下内容摘自:临床医学儿科专业用《儿童保健学》教材:
约9个月的儿童,可以用拇指和食指拈起物品;
约1岁6个月的儿童,可以用2~3块立方体积木叠高;
约2岁儿童可以一页一页翻书,拿住杯子喝水;
3~4岁,可以拧开瓶盖;
5~6岁,可以学习写字、折纸。
当然,以上年龄,并不绝对。
可见,孩子之所以“慢”,是由他们的发育特点所决定的。对于吃饭穿衣这样的日常小事,我们成年人已经练习了多少年,当然熟能生巧,而孩子才练习多长时间!对于这些小事,他们往往要花费我们难以想象的毅力才能完成!
三、孩子的心理状态与成人不同。
孩子往往专注于“当下”,而父母则看重“结果”。
例如:吃饭时,他们可能全神贯注于用勺子把食物送到嘴里,慢慢咀嚼,尝尝味道,或许,还要回味一下。而我们呢?常常一忙起来就只顾着狼吞虎咽。
所以,即使是对于吃饭这件小事,也是孩子在学习与思考,在与世界建立沟通与联系,我们怎么能用自己功利的“结果”模式,而认为孩子是在拖延呢?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
一、首先,要淡定。
不要过于催促,短时间内,你的催促可能会有一定效果,但长远来看,不仅无济于事,而且弊大于利。
不停地唠叨只能教会孩子选择性地关闭耳朵;过度的催促还会让孩子没有耐心,甚至出现自卑感。
二、列出清单,分清主次。
对于较大的孩子,比如小学生,可以给他列出清单:放学回家后,先做作业,再朗读,然后吃晚饭,出去活动一会儿,洗漱,阅读,睡觉。
养成规律,按部就班。
三、计时器。
这一点应该从小开始,比如:孩子吃饭规定个时间,二十分钟,时间到了,收拾碗筷,下一餐时再进食。这样,孩子很快就会懂得,吃慢了会饿肚子。
还有早上的时间,起床穿衣洗漱用多久,吃饭用多久,什么时间出门,定个标准。如果没有完成,那不好意思,我们得按照计划、按照规矩来,到了该出门上学的时间就得出门,如果孩子衣服没穿好或没吃早餐,没关系,很快他就能学会加快速度了。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