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晚上不睡早上不起的说说(崩溃 孩子晚上不睡早上不起......3种情况3种应对)
家里有个晚上不睡早上不起的娃,是很崩溃的。因为娃没睡,我们就还没法“下班”,没法“清净”下来。孩子晚上不睡早上不起,怎么办?今天来聊聊。
方案一、顺其自然
如果孩子和家长都没有特别原因要早起,那其实可以一起保持晚睡晚起的作息。
对孩子来讲,只要保证每天睡眠总量充足,那晚睡也没什么问题。对大人来讲,“比较大”的问题就是没法早点歇下来,但是整体也能做到晚睡晚起的话,也问题不大。
有的家长担心孩子晚上9点以后睡觉影响生长激素分泌,从而影响长高。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因为这些网络流传的说法是基于小型的成人初步研究,并不能直接解读为孩子也一样,更不能进一步延伸为孩子晚上9点以后没睡着就影响身高。孩子睡眠与身高的关系,我要做的是确保孩子睡眠总量充足。
方案二、改变作息安排
孩子白天睡太多或白天小睡起来得太晚,都可能导致晚睡,因为他们还不累。所以,不想孩子因为不累而晚睡,就要回顾一下孩子白天的作息安排是否有可以改变的地方。
一般来讲,1-3岁的孩子,白天午睡不超过2小时,且最好在3点前醒来。另外,2-3岁以后,有的孩子可能已经不再需要午睡了,早睡早起一大觉,大人孩子都很省心。
这里有大难题是孩子上幼儿园了,孩子不想睡,但是幼儿园统一安排要求睡2小时。对于本来确实不再需要午睡的孩子,突然中午多了一个长午觉,晚上就要蹦跶到半夜了。
对于确实不再需要午睡的孩子,以免打破过往的规律作息,可以试试提前跟学校和老师沟通,保证安全、不影响其他孩子休息的前提下,尽量争取允许孩子安静的玩一玩。如果条件许可,也可以试试把孩子中午接回家,然后下午再送回去。
其实,确实不要午睡的孩子,如果躺着睡不着,2小时不准出声不准自由活动也是很受罪,有的孩子甚至出现小动作,比如开始咬指甲等。所以,接回家或和老师沟通,还是值得考虑的。
关于孩子不想睡,幼儿园安排睡,可参见:《孩子不想午睡,但幼儿园要求睡2小时?你可以这样做》
方案三、养成睡眠好习惯
有的孩子晚上不想睡是因为主观意愿上的抗拒,比如身体已经累了、困了,但是他们觉得睡觉太无聊了,还没有玩够,还要继续玩,于是抗拒睡觉。
对于这种情况,就要强调孩子良好睡眠行为习惯的建立。对于周岁后的孩子,不论是睡觉、吃饭、玩乐等,我们都会有一些基本的规则,慢慢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这期间我们需要有明确的规则和底线,以及及时肯定和鼓励孩子的好行为、好习惯。比如:
1. 作息规律
尽量保证孩子每天在差不多的时间点入睡和起床,包括周末或节假日。
2、保持规律、一致的睡前程序。
睡前程序强调平和,宁静,舒适的氛围,除了常见的比如睡前洗澡、刷牙等步骤,其他的比如听歌,读睡前故事等,睡前程序里的活动可以根据孩子和家长的喜好来决定。
一般睡前程序预留30分钟就足够,但有些孩子可能会出现要求读两本故事书,或者甚至三本故事书等要求,如果家长觉得也没问题,那就稍稍把睡前程序预留的时间延长一些,比如45分钟,也可以。
当然,如果睡前程序过程中,孩子提出的诉求不合理,无法一一满足,那我们也得有一个清晰的底线和边界。比如,发现每次读故事书或者唱歌的时候,孩子读完一本又要一本,唱完一首又要一首。如果有这种迹象,那就试试一开始就提前约好,给孩子一个心理缓冲。比如,念书前,给出5本书选择,让孩子自己挑选出2本,然后清晰告诉孩子,晚上我们就是念这两本,念完了,我们就睡觉了。提前约好以及让孩子自己挑选的过程,可能可以帮助减少一些睡前的“斗争”。
3. 确保睡眠环境的舒适
比如不要过冷过热、不要太吵等,卧室里也不要有太多的玩具;大孩子的话,睡前当然也不要看手机、平板等。
一些可以试试的小技巧
慢慢培养孩子睡眠习惯的过程,我们也可以试试各种小技巧,比如:
1)让孩子跟所有东西说晚安
让孩子跟绘本、牙刷、小熊、工程车等一一说晚安。这个过程其实是不断提醒孩子“你喜欢的、熟悉的东西都睡啦,你也可以睡了”。另外,跟这些东西都说晚安了,孩子如果还想要它们,就可以说它们已经睡了。
2)允许孩子自己安静地地玩一会
对于大一些、能沟通的孩子,如果试了所有的方法还是不肯睡,我们自己也筋疲力尽了,那可以试试放松一些,比如跟孩子“谈判”,只要保证继续在床上,静静地自己看一些绘本或玩一玩床上放着的小玩具之类的,也可以。
当然,这个方法要看孩子的接受度。如果孩子不接受这个方式,那也没必要强求。
3)试试“万能的”贴纸奖励
比如把睡前程序里的每个步骤都清晰列出来,只要孩子自觉(或者能听从指令)做好某个步骤,就给一个贴纸奖励。这样慢慢让孩子养成规律、固定的睡前程序,相对顺畅的入睡。
4)找人换手或让自己静静
自己实在搞不定,感觉已经筋疲力尽或情绪将要爆发,那要记得找家人换手。
如果没人可以换手,那就试试把孩子安顿好,接着就不要与孩子有太多积极互动或眼神接触;也不要对孩子表现出生气、烦躁、愤怒等情绪,只是让自己看上去面无表情,让孩子知道我们已经筋疲力尽了,不能再继续了。
当然,如果孩子有真实需求,我们仍要及时积极响应,及时安抚并满足孩子合理的要求或需求。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