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在去打扰别人了的说说(控制不住自己要去打扰别人怎么办)

本站作者 2023-06-04 04:42:00

不想在去打扰别人了的说说

首先,你将自己的行为定义为一种越界的打扰,出于种种原因你打算中止这种行为。就事论事,我来帮你思考如何控制住这种行为。接下来,我们要把它分为两个部分:中止心理上的行为,以及中止身体上的行为。

一、控制心理上的“不去打扰”

你现在面临的问题是,你无法控制住自己想去打扰的念头,那么你在心理上很可能陷入了这一困境:

白熊效应,源于美国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家丹尼尔·魏格纳的一个实验。他要求参与者尝试不要想象一只白色的熊,结果参与者的思维出现强烈反弹,很快就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只白熊的形象。实验结果证实,当我们刻意转移注意力时,思维也开始出现无意识的“自主监视”行为——监视自己是否还在想不应该想的事情,使我们无法从根本上放弃对事情的关注。

我们先来看看题主的问题是怎样产生的。题主在知乎上提出这个问题的同时,下意识地在脑海中强化了“中止行为”的印象,那么TA的大脑中反复徘徊的是“不要打扰别人”这一声音。然而注意力是一件消耗品,你越是用力地去强化这个想法,你的大脑就越容易倦怠;一不小心,“他在干什么”“我得去看看”这种想法就会突然跑出来,让你之前的努力都前功尽弃。

这似乎陷入了一个死循环,但此处仍然有两条路可选:一条路叫“勇敢突破”,即硬起头皮一直走到底,不管“想要打扰”的念头出现几次都用强大无比的意志力扛过去;另一条路叫“绕道而行”,并不直面问题,而是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来从根本上忽略“不去打扰”的念头。

两种方法各有利弊,需要针对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件来调整使用范围。下面用几个场景来举例说明:

A遇到渣男被骗感情伤心欲绝。因为她自己在感情中扮演了一个玻璃心的受气包角色,身边的朋友纷纷劝她改变委曲求全的态度,不要在下一段感情中一错再错。A决定去追求新恋情之前要彻底改变自己,于是她选择了“勇敢突破”,在失恋过程中和所有的负面情绪应抗,忍着痛苦反复咀嚼回忆片段,直到有一天恍然大悟,看清了渣男,获得了成长。

B喜欢上一个男生结果发现对方是有妇之夫。社会道德标准不可逾越,为了彻底熄灭心里的这把小火苗防止旧情复燃引火烧身,B选择“勇敢突破”,直面自己的痛苦直到这份痛苦令自己麻木,在短时期内冷静地获得脱身。

C在相亲时遇到心仪的对象但对方却嫌弃TA的身高不达标,惨淡被拒。于是在短暂的痛苦后,C发现身高是不能解决的问题,干脆麻溜儿地换了相亲对象。

D是一个成功的职业白领,结果遇到了感情骗子。痛定思痛后D发现对方是精心踩点的团伙作案,自己完全就是遭受了无妄之灾,于是在公安追回被骗的款项后只能把破碎的心往肚子里咽,暗自决定以后保持警惕。

不同场景下的两种应对方法

虽然不知道题主是因为什么总是想要打扰别人,但归根结底,只要是自身足够强大就可以选择“勇敢突破”快狠准地根治这块心病。但如果遇到外部的不可抗力也不必强求,只要保证这个心病不会在未来再次发作,就可以让它暂时藏在深处,咱们慢慢消化。

一般来说,控制住心理上的“不去打扰”后,行为上的“不去打扰”只需要配以辅助治疗即可。在这里提出几个简单的解决方法。

二、控制行为上的“不去打扰”

针对目标——替代疗法

针对自身——转移疗法

针对过程——剖析疗法

1、替代疗法

这种方法的重点在于消解你的行为给对方留下的“打扰”的这一印象。当你控制不住体内的洪荒之力即将做出越界行为的时候,稍微转一下方向盘,把对象换到另一个替代物上,这样既释放了一时的情感,又不用引起对方的反感。

比如当你想短信轰炸的时候,可以写日记或者在树洞里疯狂倾诉;当你控制不住想给TA送点小心意时,可以用TA的名义在网上做一点小捐赠。在私下的场合进行、在合适的时机展露出来,就是你这个人的情趣;但如果常常直接把需求感暴露给对方,这就叫骚扰了。

2、转移疗法

用别的事情填补注意力,来分散进行打扰行为的精力和时间。这需要你扩大自己的兴趣范围,以自己为中心打造社交圈。你必须培养除了你想打扰的那个人以外的兴趣点,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才能在打碎一个鸡蛋的时候还有其他的补救措施。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前期可以通过短时间内收益快的事情来转移注意力,比如美食、游戏等等一切能愉悦你大脑的事物;但后期必须逐渐加入让你获得长期收益的事物,比如健身、阅读、交友等等,这样才能防止你陷入新的混合着自我否定的痛苦情绪。

3、剖析疗法

你将自己的行为定义为“打扰”,那么下次在进行这种行为之前,你可以用别的方式来替代直接的进行。即将具象的行为,转换为抽象的文字、图画、或者倾诉的语言。

密歇根大学情绪与自我控制实验室研究员Ethan Kross和密歇根州立大学临床心理生理学实验室主任Jason Moser进行了关于第三人称自我对话的最新神经科学合作研究。在这项研究的摘要中,作者说:“用第三人称静默地与自己交谈为人们提供了促进自我控制所需的心理距离。“

在行为发生前,把“我想要做什么”这件事用描述、图画、倾诉或者任何你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一是争取冷静的时间,二是提供宣泄的渠道,三是提供旁观者视角来帮助你思考行为的正确性,有助你及时地控制住自己的行为。一些冥想训练也有助于你的行为。

不知道题主具体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详细叙述的话或许还可以从动机上寻找解决的方法!

希望这篇回答可以对题主有帮助,欢迎指正~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