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的功效和作用(酒的功效与作用,酒的药用价值)

本站作者 2023-06-18 20:01:00

酒的功效和作用

中医认为酒有通血脉,御寒气的功效与作用。

基本信息

别名

无灰酒。

来源产地

本品为米、麦、黍、高粱等和曲酿成的一种饮料。因原料酿造、加工、贮藏等条件不同,酒的名色很多。在制法上可分为蒸馏酒(如高粱酒、烧酒)与非蒸馏酒(如绍兴黄酒、葡萄酒)两大类。各地均有出产。

性味归经

甘、苦、辛,温;有毒。

入心、肝、肺、胃经。

功效与作用

功效

通血脉,御寒气,行药势,解毒。

本品甘、苦、辛,温,入心肝走血分,活血化瘀通血脉;入肺胃走气分,御寒气,行药势,走而不守。

应用

1.通血脉:用于胸痹,证见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以瓜蒌、薤白、白酒同煮,温服。如瓜蒌薤白白酒汤。

2.御寒气:用于冷气心痛,烧酒人飞盐饮;用于阴毒腹痛,则以烧酒温饮;用于霍乱吐泻转筋而肢冷者,以烧酒摩塌患处;用于寒湿泄泻,小便清长者,头烧酒饮之;用于寒痰咳嗽,以烧酒120g,猪脂、蜜、芝麻油、茶末各120g,同浸酒内,煮成一处。每日挑食,从茶下之。

3.通血脉行药势: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挛急,跌打损伤。配伍祛风湿药,活血止痛制成药酒饮用。如五加皮酒、国公酒等。以水、酒合煮药物或以酒送服药物,可行药势。

4.用于风虫牙痛:烧酒浸花椒,频频漱之。用于耳中有核,如枣大者(耵聆)痛不可动,以火酒滴入,仰之半时。

5.解毒,用于蛇咬伤。以暖酒淋洗,日3次;用于妇人遍身风疮作痒,蜂蜜少许,和酒服之;用于马肉、桐油中毒,以酒热饮;外洗用于目赤肿痛;治冻疮,白酒30mL,花椒15g,姜汁37mL,甘油61mL,浸泡后外搽。

6.用于产后单纯性腹泻:取黄酒120g,煮拂后加红糖60g,继续煮2~3分钟,稍冷1次服下,早晨空腹服1次,3~4小时后再服1次,共治14例,痊愈10例,有效2例,1例无效,1例效果不明显。

食用方法及注意

用法用量

内服:温饮,和药同煮或浸药。外用:淋洗、漱口或摩擦。各适量。

使用注意

阴虚、湿热及失血者忌服。

现代研究

化学成分

因原料、酿造、加工、贮藏等条件不间,酒的种类繁多,成分差别很大。凡酒类都含乙醇。蒸馏酒含醇量高于非蒸馏酒,尚含高级醇类、脂肪酸类、酯类、醛类,又含少量挥发酸和不挥发酸,糖类不存在或只存少量。

药理作用

乙醇对中枢的作用基本上与麻醉药相似。乙醇的兴奋,并非真兴奋,为大脑抑制功能减弱的结果。醉酒时,丧失自制力,辨别力、记忆力、集中力、理解力也减弱或丧失,视力也常出现障碍。中等量乙醇可扩张皮肤血管。致皮肤发红而有温暖感。大量则麻痹延脑中枢而导致循环虚脱。慢性乙醇中毒可致心血管障碍。对消化系统:饮乙醇较低(10%左右)可增加胃液分泌,胃酸分泌也增加。少量低浓度乙醇尚能增加胃的吸收功能。20%以上乙醇内服则抑制胃液分泌,减弱胃蛋白酶活性。40%乙醇对胃粘膜有强烈刺激,能引起恶心、呕吐。乙醇局部使用,可加速热的挥发故有冷感,可用于高热病人。高浓度乙醇能使细胞厚壁脱水并发生沉淀,故有收敛及刺激作用。70%乙醇杀菌作用较强,低于60%或高于80%者功效皆较低。

中毒及解救

中毒症状

大量饮酒,超过体内氧化速度,即蓄积而造成中毒。急性中毒:轻者兴奋、呕吐重者陷入昏睡状态。慢性中毒:精神方面有震颤性谵妄、智力减退,可见慢性胃炎,心、肝、肾变性,肝硬变,多发性神经炎,视神经炎。营养不良、缺乏维生素,尤其是烟酸等。

解救措施

轻者无需特殊治疗,多饮水,促进排泄。重者应洗胃或注射咖啡因,也可用麻黄碱、苯丙胺,并注意保温。

中药葛花、枳棋子有特殊的解酒功能,为传统行之有效的解酒中药,用时可根据中毒轻重各取上药适量煎汤内服,有良好地解酒效果。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