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犯错老师叫家长犯法吗
“期中考试成绩出来了,我的班出了年级的倒数后三名,太丢人了,平均分也被拉下去好多,我叫了家长,但是有两个学生的家长来了也说不出什么,还有一个说自己‘在外地,没空‘,家长都管不了,我能怎么办?”—— 来自一位老师的困惑
01
不要轻易使用的“杀手锏”
叫家长是震慑学生的“终极大招”,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不亚于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咒”,因此,很多老师认为这是一个法宝,动不动就用一用,可是,这个看似有效的方法,其实是老师手中仅有的底牌,一旦亮出,若没有发挥作用,反而让自己没有了回旋的余地。
以下几种情况,建议慎重叫家长:
1.学生抵触情绪十分强烈
笔者曾遇到一个学生晚上玩手机被宿管老师没收,我按照之前和家长的约定,要通知家长转交手机,结果学生十分激动,先是大喊,而后躲在男厕中不出来。觉察到他的异常反应,我决定暂时不跟家长沟通,后来等他情绪稳定后,我才得知他的父母正在闹离婚,父母教育观点不同是关键冲突点,一方认为可以拿手机,方便和孩子每天打电话,一方认为孩子自控能力不行,要遵守校规。
最后,我把手机还给了学生,自此他再没有带过了。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作为老师,无法了解预知每个家庭的特殊情况,因为不要贸然地叫家长,造成不必要的后果。
图片 自己拍的
2.没有解决问题的方案或者建议,单纯为了发泄不满,叫家长没有意义
叫家长前,先问问自己,有没有具体的、建设性的措施,指导家长付诸实践,帮助孩子改变现有问题,如果只能告诉家长“你的孩子成绩比较差”、“你的孩子不遵守纪律”、“你的孩子不尊重老师”,诸如此类,叫家长意义十分有限。
毕竟,孩子成绩差、纪律不好、习惯不好等情况,不是突变发生的,一定是日积月累的过程,家长甚至比老师更早发现这些问题,如果真的有招,就不会有现在的结果。
他们需要的是科学指导、可执行的措施,而这,正是我们作为专业人士的价值所在。
3.自己情绪激动时,不要叫家长
有些时候,由于学生的问题,我们可能被领导或者同事责怪,觉得自己受了委屈,一时冲动,就要通知家长。
这样的状态,碰上个别“护犊子”的家长,很可能在交流时有不妥之处,进而造成家校矛盾。
建议老师,特别是年轻老师,叫学生家长前务必留个冷静期,至少睡上一觉,如果12小时过去了,认为这个问题仍然需要家长到校处理,再叫也不迟。
02
哪些情况必须要”叫家长“
虽然不可凡事都通知家长,但有些事情一旦老师知道,就要第一时间约家长到校沟通,否则很可能被扣上“为什么不及时通知家长”的帽子。比如观察到学生有些异常举动(特别是一些有潜在心理/精神问题的学生),我们可以了解一些儿童、青少年常见的心理学、精神学知识(文末给大家准备了一本相关书籍)。很多家长在这方面意识不够,明明孩子有问题,但不予重视,最终造成很严重的后果。这时老师需要将学习、观察到的情况反馈给家长,引导家长关注孩子,必要时要带孩子去医院查看。比如学生出现严重的违纪行为,如打架、斗殴,甚至对其他人造成了人身伤害,此时务必要求家长到校沟通,介绍情况,切不可电话沟通,草草了事。
还有一些特殊情况,比如学生早恋,特别是高中段的家长,建议也跟家长当面沟通,但不必让学生知道。老师需要知会家长,了解家长的态度(我曾遇到过有些家长是支持中学恋爱的),提醒家长注意孩子的日常行为,甚至暗示家长对孩子进行必要的性教育。还可以与家长一同分析孩子目前的感情状态,找到最适合的方式与孩子沟通。
03
和家长沟通注意事项
1.尽量电话邀约,不要让学生回家后转达。示例:“xx妈妈,您好,我是xx的xx老师,跟您电话是想跟您聊聊孩子的xx问题,我觉得这个问题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很关键的事情,如果您时间方便,我邀请您来学校,我们当面聊一下,一起想想办法,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
2.给家长留面子,如果要讨论学生一些不好的问题,最好没有其他老师和学生。
示例:找个活动教室,或者离自己班较远的走廊,避免让家长尴尬。
3.先消解家长紧张情绪,说孩子闪光点,捎带肯定下家长,再说问题。
示例:”“xx特别善良,班里有个同学生病了,他跑前跑后,陪着去医务室,我估计您也是个热心人吧,孩子才这么体贴。唯一让我觉得遗憾的,就是有一些xx的情况,所以才约您聊聊。”
有老师说,有的学生没有一点优点,完全找不到闪光点,我想还是需要多观察,多和其他学生、老师交流,用心找,一定可以找到的。
4.不要“告状”,尽量描述事实,让家长自己得出结论。示例:可以参考之前的文章——学生上课总是随意说话,怎么和家长说(上)?
5.多谈对学生自身的影响,不聊对其他人的影响。
示例:可以参考之前的文章——学生上课总是随意说话,怎么和家长说(中)?
6.诚恳、亲切的措辞。有老师觉得,跟家长沟通就要趾高气扬、居高临下,仿佛这样才能让家长知道问题都出在他们自己身上,殊不知,只会适得其反。
示例:不要说“你家孩子”,改说“咱们孩子”;不要说“你怎么做”,多说“咱们怎么配合”。
7.通过倾听,了解学生的问题根源。
很多时候,学生的问题,家长当局者迷,很难意识到家庭的问题,这时候需要给家长充分的表达机会,老师也可借此发现问题。
示例:曾经有个学生,个人卫生很差,不喜欢洗澡,导致班级里很多同学有意见。我经常走到他身边,故作眩晕状,告诉他我对他的气味”过敏性休克“,他才会去洗澡。有次家长会后,我留下他的妈妈,讨论这个问题。得知孩子是在初中后突然不喜欢洗澡了。在家长的叙述中,我注意到学生的爷爷在同一年去世,孩子之前都是由爷爷照顾,连洗澡都是,难道是因为这个?第二天,我侧面地问了这个学生,没想到他”哇“地哭了起来,原来每次洗澡,他都会想到小时候和爷爷一起的日子,很难过,因此很抗拒洗澡。
希望以上方法可以帮助到私信提问的这位老师,让”叫家长“变成助力学生成长中一个有效的手段~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