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观正常的标准的经典说说(都说「三观不正」,那么正确的三观是怎样的)
在我看来,“三观正”用八个字可以概括:
和而不同,知行合一。
最开始,我在知乎上的签名是“三观比五官还正”,这导致了大量的吐槽。
有时候我发表一个观点,下面的留言是“答主说的好,三观果然正”。
有时候下面的留言是“就这还三观比五官正,不知道你五官残缺成什么样。”
尴尬的是,做出上述评论的是同一个人。
然后我就理解了一个事实:
网络语境中,很多的“三观不正”,无非是不认同对方三观的一个借口。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通过看书看到的世界越大,就把自己的观点和立场放得越小。
了解过越多观点,就越能理解每种观点和态度都有其合理性。
我始终认为,这个世界是没有什么绝对“正”的三观的。
不同年龄,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经历的人诉求不同,立场不同,三观也就是对世界的理解也不同。
对于得到的用户而言,知识付费,读更多的书就是他们的政治正确;
对于ayawawa的死忠而言,利用年龄的红利期,觅得如意郎君就是他们的政治正确;
对于二次元的姑娘们而言,收集更多的小裙子就是他们的政治正确。
不同圈子的人会互相排斥,他们会说得到的用户被知识焦虑洗脑,ayawawa的用户被婚姻焦虑洗脑,二次元的妹子们是不务正业的败家姑娘。
对于见识匮乏的人而言,世界是二元的,一个人要么是好人要么是坏人,一个事要么是对事要么是错事,什么你竟然讨厌美国你一定是小粉红。
阅读本身是我们通过书籍更好认识这个多元世界的过程,是我们抵抗某些人为我们传递“绝对真理”的过程。
我依然秉持我自己的三观,可是并不会因此指责别人的观念是扭曲的。
心中那个绝对“正”的标准不在,自然会变得越来越不正。
这就是所谓和而不同。
原则和观念都是有代价的,
三观正的人,不仅会平和接受这一点,而且会身体力行去践行自己的价值观。
这就是所谓的知行合一。
而很多人不接纳这一点。
即想要观念所赋予的道德感和利好,又不愿意承担背后的成本和代价。
举一个极具争议的例子:处女情结。
这个观念只是一种人生选择,无谓对错,只是有些人把他践行得很好,有些人把它践行得很恶心。
在这个三观中,和而不同指的是:虽然自己有处女情结,但只作为个人选择,绝不会在网络中妖魔化非处女,去贬损打压女性的个人行为。
知行合一指的是:了解到自己的处女情结,愿意在认识一个人的时候就坦诚自己的诉求,交由对方判断。而不是开始贪念对方的好跟对方确认关系,然后又不停释放“你的第一次没给我”的怨言。
能做到和而不同和知行合一,对自己的人生观而言,三观就是正的。
我是 @宏桑,一个心理咨询师,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