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压抑的说说心情(怎么缓解压抑的情绪)

本站作者 2023-10-09 07:58:00

心里压抑的说说心情

压抑其实是一种病态社会心理,对身心健康具有强大的危害性。

极度压抑时,可以尝试这几种方式来调整心态:

1、转变以往看待世界和社会的观念;2、全面正确地看待自己;3、积极从事富有建设性的活动;4、坚持锻炼;5、打开心门,拥抱快乐;6、回归大自然。

首先,关于压抑的行为表现及其危害性,心理学家认为,挫折和压抑两者之间基本互为因果关系。各个年龄段的人都有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压抑心理,个体的压力和挫折令其产生自卑、沮丧、自我封闭、焦虑、孤僻等病态心理和行为,如此循环,压抑感也会更加强烈。

压抑的行为表现及其危害性主要有以下几种:

1.抑郁情绪。

产生抑郁情绪的人会感到忧心忡忡、失眠、注意力难以集中、性格孤僻、不合群,甚至开始自我封闭。

这类人常常感觉不到自身价值的存在,对前途倍感渺茫。

2.优柔寡断。

意志力薄弱,缺乏主见,做事常犹豫不决,没有自信。

3.厌倦情绪。

对生活失去信心,做事效率低下,对任何事情或人都打不起精神,总是一副懒懒的样子,成就动机急剧下降,不愿意承担社会工作与义务。

4.躯体化焦虑。

长期压抑的人会出现明显的焦虑感,并以躯体不适的形式表现出来,譬如肠胃不适、头疼等;也有些人会将这种焦虑情绪发泄在食物上,常常暴饮暴食,结果引发肥胖症。

5.社交障碍。

不愿与人打交道,懒得说话,表情呆板或敏感多疑等,都会给人际交往带来影响。

6.改向行为。

消极的思想和情绪会转化为一种潜意识,而这种潜意识又会以动机的形式表现出来,形成某种行为的驱动力。

那些被压抑的情绪或思想最终会以改头换面的方式「爆发」出来,譬如上述例子中的李某,在学习和社交上产生的负面情绪让他觉得愧对父母,但又无法在父母面前表达或发泄,只好压抑下去,并最终独自一人选择在湖里发泄对父母的自责和惭愧之情。

其次,压抑心理的特征主要有内向性、消沉性和潜意识性。内向性主要是指当个体开始与外界发生冲突时,个体的反应不是与之进行积极的沟通和调节,而是选择逃避和退缩,回到自己的主观世界之中,自我约束和自我克制,以求获得安宁。

而消沉性是指那些被压抑下去的情绪并未真的消除,还隐藏在潜意识里,使人越来越消极,越来越没有精神,失去最初的动力,变得不知所措。

潜意识性即是说那些被压抑的消极情绪转化而成的潜意识力量,变成驱动行为的内在思想动机。

最后,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思想、行为长时间进行过多的压抑,势必会导致心理和行为发生异常。所以,压抑心理必须要消除,当事人需要找到一个正确的缓解压抑情绪和克服压抑心理的调节方法。

而在介绍调节方式之前,我们也有必要对压抑心理的成因做进一步的探讨。

研究发现,压抑心理的产生是外界因素和个人心理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

单就外界因素而言,主要有以下三大原因:

一是当事人受到的约束过多。

在当今社会,行为规范是每个人都必须遵守的,这也是约束个人行为的一大标准。

但内心压抑的人遭受的约束可能更多,比如家庭的过高期望、学校的管束和纪律规范、工作单位的严格要求等,这些约束同时作用,会给当事人造成不小的心理压抑和负担,加上这些情绪很难及时得到处理,便会导致其越来越压抑。

二是人际关系不佳或紧张。

有部分人很重视友谊,喜欢人与人之间有近距离的心灵交流,但有时不可避免有摩擦产生,或者得不到他人的真心接纳,也或者是多年好友关系出现紧张等。

一系列疏远的人际关系令其社交需求得不到满足,自信心下降;多年的好友关系出现紧张,会导致当事人精神和社会方面的需求难以获得满足;人际关系处处受挫,都会引发挫败感和孤独感,而当事人无力改变,只好采取回避的形式自我消化。

三是工作量繁重或学习任务过重。

工作和学习是伴随人一生的活动,小时候要学习,长大后要工作,而人们在从事这些活动时所取得的成绩是与其能力相适应的,如果个体期望很高,却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心里难免就会有落差。

如果长期面临这种情况,内心的焦虑和挫败感得不到及时清理和正确的发泄,就会越来越压抑,学习成绩或工作效率也会因此而下降。

了解了压抑心理的成因,我们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着手调节,做好心理调适工作。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