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考过了的说说 CPA过了两门,说说我的在职备考经验

本站作者 2023-10-13 00:30:00

会计考过了的说说

2022年CPA已过两门,会计和税法,成绩单贴一下,会计这一门花的时间很多,但也只能玄乎的卡在及格线上;考税法的时候,每道题基本都处于不确定状态,没想到还比会计高个几分。邪门儿~

说实话边工作边准备,心理压力还是很大的,但是想着考了后可以飞黄腾达?还是一门心思地投入备考。

1. 先网上看攻略,确定自己考试的科目

CPA一共有7门,专业阶段6门加上综合考1门,专业科目包括《会计》《税法》《经济法》《审计》《财务成本与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要在五年内考完并通过。综合阶段的考试是把专业阶段所考的糅合在一起,涉及范围广,难度应该不大,我看网友是这么说的,个人还没去考过。总之,先了解要考些什么。我是在职,每天有八小时在公司,加上通勤时间两小时。一天没有什么自己可控的时间,所以我决定2+2+2这样的模式来考。如果是全职备考的话,可以选择3+3来备考,可以上岸。我是决定第一年考会计+税法(这两门联系很紧密,同时准备有助于理解知识点)第二年考审计+经济法,第三年考财管+战略。第一年的目标已达成,会计和税法压线过。第二年的暂时放放,今年工作压力太大了,分不出心思来准备。

2. 选择线上课程和老师,买相应的教辅

因为我之前初会考试,用的是东奥的课程,他们口碑还可以,并且有很多老师可选。所以这次CPA也用的他们家资料。淘宝旗舰店有卖,可以跟别人拼单,五年内有效。比较穷的像我这种,也可以闲鱼观望一下,找点性价比高的。课买好后,得根据课来买教辅,东奥他们家资料都分为轻一,轻二,轻三,轻四。我直接买的轻一,相当于教材和习题相结合,够用了。

这是考试买的书,厚厚的六本,现在看着还是头大。

3. 第一轮跟课,做习题

会计我选的张敬富老师,他讲课比较幽默,听起来不枯燥。听完一节就做轻一后面的习题。当然,错误率还是挺高的,不过这样也知道自己没搞明白的地方是哪些了,做好标记,下一轮重新过一下。

税法我选了王颖老师,她也是幽默型授课,喜欢比喻,可以让你迅速理解到知识点,最重要的是她会布置课后作业,让你把课上学的比如税的分类一条一条的梳理延申下去。这样下来,习题的正确率还行,比会计好一些。税法主要是记忆,只要跟着老师的思路去梳理个几遍,不停的记,没啥太大难度。

4. 第二轮再听课,再做习题

会计听一遍是真的听不懂,而且我也不是会计专业,仅有的知识储备也就来自于初会。第一轮听张敬富老师关于长投,合并报表,租赁,金融负债等几个难懂的章节,翻来覆去的还是掌握不了,理解不了。于是就换了赵小彬老师,赵小彬老师讲课非常深入,讲一个要点会帮你深入下去,就是有点慢,我都开倍速听的。但效果挺好,听完后能下手做题了,不过要说完全掌握那几个重点章节的内容,也是做不到。硬着头皮做习题,错误率依然很高,这个阶段太煎熬了。

税法我的进度比较慢,就没有进行第二轮,而且基本上都能听懂,所以就只过了一遍课。

5. 第三轮做真题,边做边回顾并深度理解知识点

真题试卷是在我买的课里就有,我打印了近五年的来做。会计一套题是三个小时,第一次做完一套真题,惨不忍睹,大题甚至都下不了手,完全不知道思考的方向。没办法,还是硬着头皮,对答案,看解析,发现不懂的点,赶紧去看是来自于哪一章哪个知识点。如果看书还是不懂,就再拎出对应的课听一听,东奥的两个老师听下来还是不够清晰的时候,我换到斯尔的刘忠老师听,总之,不同的老师讲课风格不一样,给你的解题思路也不同,换着听能搞明白出题套路。其实轻一习题都是来自于真题,但是没有系统的控制时间来完整地做一套题,第一次做真题,正确率也不高。后面按着这个法子一套一套做下去,终于是把出题思路给整明白了,反反复复就那几个章节的内容出题。

税法一套题是两个小时,做下来没有会计那么吃力,搞不懂或者没有清晰思路的地方,就再去看一遍书,记忆一下。实在记不住的,我就听刘颖老师的课,看看她是怎么梳理这块内容的。

6. 最后半个月冲刺,熟悉机考系统,查漏补缺

快考试的时候,很焦虑,这个时候做了东奥的轻四——最后六套题(没做完)正确率不是很高,没有到很有把握及格的分数。但我也没去纠结这个题,还是把重心放在历年真题上,重做真题,重新对照着错误的地方去巩固。最后斯尔的网站上有免费的机考系统,会计税法各一套题,卡着考试时间做了一遍,算是熟悉了系统的模式。

最后,就是坦然的去考试啦,能过则过,不过也接受。会计真的太难了,平时做题都在崩溃的边缘。谁知道正式考试的时候,看那些题,都好像是做过的一样,做起来顺的一笔,然而分数并不高,刚过线。税法平时做题没那么痛苦,正式考试却很难,很多不会做、第一次见的题,懵懂地答完题,居然还是过了。

CPA证书的作用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尤其是对于不涉足会计这一行的来说,所以咱们都不要太纠结这玩意儿了。去年因为我工作比较清闲,坚持考完了。今年想想还是把本职工作放首位,就没有再接着考,是否还考下去,明年再看看行情吧。

希望大家都慎重考虑,毕竟付出的精力和时间都是不可逆的,也希望备考的伙伴们顺利通过,完成职业晋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