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贝宁谈养老:不要轻易把父母接到身边,那不是孝顺

本站作者 2023-10-16 06:12:00

留在父母身边的说说

你如果肯花时间在他们身上,无论父母是在老家还是在你的城市,他们都不会觉得孤独。

都说现在中国的家庭模式“很奇怪”,因为有太多的家庭都是“一分为二”。

孩子们远在大城市做着“空巢青年”,而父母们在老家做着“空巢老人”。

都生活得很孤独,却在理想和现实的双重压力下,不得不低头。

早前我被一则新闻深深地震撼,题目叫作:“你的爸爸躺在地上,可你却在通讯录里”。

父亲瘫痪在床突然掉到了地上,母亲无法将父亲抱回床上,而唯一的独生女却远在成都……

我想,看到这个,每一个独自离家在外、和父母相隔甚远的“都市漂”,心里都像是被狠狠扎了一刀。

隔着上千公里的距离,隔着冰冷的电话线,你根本不知道父母正在过什么样的生活,是否真的像他们说的那样好。害怕在父母最需要你的时候,你却不在身边,也不能立刻赶回来……

所以每一个漂泊在外的人,都和我一样,曾在心中暗暗发誓:等自己在这座城市安定下来后,一定要把父母接到身边!

可是在昨天,我的这个坚定不移的信念被打破了。

一直以来,我们总是站在子女的角度,觉得把父母接到身边就是孝顺,却往往会忽略父母最真实的感受。

那些远离家乡被接进大城市生活的老人,真的愿意吗?又真的开心吗?

01

孙琦是我的高中同学,大学在南京,毕业后也就顺理成章留在了南京。

他进了一家房地产公司做起了销售,做得风生水起赚了不少钱,卖掉了老家父母给他早早购置的婚房,在南京付了首付,准备扎根不再离开。

他的老家是一个十八线小县城下的乡镇,父母都是农民,农忙时种地,闲下来时做些小生意,院子前还种了很多蔬菜、养了鸡鸭,生活虽不富裕,但是压力小,清闲自在得多。

今年过年时,孙琦回家和父母商量,要把他们接去南京生活。原因是现在父母年纪大了,而自己工作太忙不能经常回家,把他们接到身边生活,也好互相有个照顾。

一开始他的父母是不同意的,可是最后耐不住他的劝说,在他年假结束时,就收拾好东西和他一起回南京了。

就这样,老两口从带着院子的平房搬进了16楼的电梯房。

可是现在,仅仅过去两三个月的时间,孙琦的父母决绝地要回老家了。

昨天,孙琦送父母回家后,我们短暂相聚。

他喝完酒,红着眼睛对我说:

“我之前觉得,把他们接来,我就能多陪他们,他们也能开心一点。

后来才知道,我们之间的距离是拉近了,我的罪恶感也没那么强了,可是我却发现,他们好像更孤独了。”

《向阳处的她》剧照

一辈子都在农村生活的父母,根本无法融入城市生活。

原本在老家时,没事的时候父亲会去田地里转转,而乡邻们几乎也全认识,路上碰见个熟人就可以聊很久,说说话打打牌,一天也就过去了。

而母亲要么是去给门前园地里的菜浇水施肥,要么就和一些阿姨们一起坐在太阳下做着手工聊天……

而现在,他们绝大多数的时间就是两个人在家里坐着。

门禁卡非常烦琐,所以他们干脆就很少出门。

就算出了家门,也只是在楼下转一转或是去小区外的超市,他们不敢独自外出。因为城市太大,他们也不会乘地铁、不会手机导航,害怕迷路。

曾经的街坊四邻都很熟悉,而现在,他们连旁边住的是男是女都不知道。

小区里的老人也很多,可是却不像在老家那样热情,因为方言、生活环境等不同的原因,他们有的时候连交流都存在问题。

《向阳处的她》剧照

说是把父母接来方便照顾,可最后却变成了把父母接过来替他做饭、收拾屋子,照顾他……

短短几个月,孙琦觉得父母活得小心翼翼,也老了许多。

听他说到这儿,我说:“那你为什么不多花点时间陪陪他们呢?”

孙琦叹气:“我也想啊,可我工作忙啊!”

想想也是,每个在大城市里打拼的人,生活轨迹应该都是这样:早早出门上班,午餐在公司附近解决,一直到晚上才能回来。

而且孙琦因为工作的原因,加班是日常,很多时候深夜十一二点才能回家。那个时候,爸妈都早已睡下。

即使回家早,即使偶尔有休息日,可工作一天的疲累让他只想赶快洗澡躺下,根本就没有精力再花很长时间去和父母交谈,听他们唠家常。

所以,最终在父母的要求下,孙琦把他们送回了老家。

看着一路和街坊四邻笑着打招呼的爸妈,他觉得,这时他们的笑容才是发自内心的快乐。

02

撒贝宁在接受访问时也曾谈及这个话题。

在2005~2006年那段时间,他也曾把父母从老家武汉接到了北京。那时他想,既然有这个能力,把父母接过来才能踏实一点。

后来才明白,只是他自己踏实了,而父母并不“踏实”。

那段时间恰好是他工作最忙的时候,所以即使把父母接到了北京,相聚的次数也没有变得更多。

他的父母也以为,去了北京就可以天天和孩子见面,为了这个,他们离开了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离开了老朋友老同事,放弃了老年合唱团之类平时喜欢的活动,只身来到了北京。

可是到了北京后,孩子工作忙见不着,而自己的社交圈也断了。

北京太大,不知道去哪里玩,大多数的情况下就是老两口在家里四目相对。

他们其实很寂寞孤独,可是他们却从不会对孩子说。

之后我又去问了好几位长辈,他们的回答基本上都是:

“偶尔去小住可以,长居不可能。”

原因很简单:“大城市过不惯。”

之前也有人做过一个调查:你为什么会放弃自己原本的生活来到新的城市?

那些曾发誓绝不搬去大城市的老人们,最后妥协的答案几乎都与孩子有关。

有的是担心孩子工作忙不能好好地照顾自己,所以来到了这里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

有的是因为孩子工作忙没办法照顾孙子孙女,所以他们不得不来这里帮他们带孩子;

有的是为了让孩子不那么“歉疚”,为了多见见孩子,就这样搬进了大城市。

作为年轻人,我们总是对大城市无尽地热爱憧憬,我们总觉得大城市中的生活才叫生活,好玩的多、好吃的多。

所以当我们终于能在大城市生存下来时,总是会想着要把老人接到身边,让他们能在繁华的大城市里锦衣玉食,安享晚年。

我们觉得,我们喜欢的也是他们喜欢的,我们想要的也是他们想要的,我们能适应的他们也必将很快适应。

可是后来想想,这或许只是我们一种自私的想法而已,他们其实并不像我们所想的那样喜欢。

他们其实并不想离开自己生活了一辈子的家园,不想离开自己的社交圈子,他们也不能像年轻人一样很容易地就去适应另一种生活。

可是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孩子,他们愿意熬着孤独,努力去适应。

你看,他们可以为了孩子,把自己的委屈都咽进肚子里。

这可能就是中国式父母一个很典型的特征,一辈子为了孩子而活。

而在这其中,我们往往忽略了最重要的一个点,那就是:陪伴。

03

你总觉得把父母接到身边了就是陪伴,可其实你只是让他们换个地方继续“孤独”而已。

你如果肯花时间在他们身上,无论父母是在老家还是在你的城市,他们都不会觉得孤独。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把富养孩子、富养自己挂在嘴边,尽自己所能地给孩子、给自己创造出最优良的生活或教育环境。

可对于父母,许多人富养的概念基本上都是仅限于“给钱”:给钱让他们买好吃的好喝的,给钱送他们去参加老年团旅游……

好像只要给够了钱,他们就一定会开心幸福长命百岁一样。

其实很多时候,父母想要的根本不是3D电影、国内国外游、豪华餐厅、五星级酒店,也不是想你能有多大的成就、赚多少钱。

可能你经常回家吃饭,他们忙前忙后准备饭菜也觉得开心;

可能你陪着他们在小区、河边遛遛弯,他们也开心;

可能你安心陪着他们追完一集电视剧,他们也开心。

他们想要的不过就是一个安安稳稳,说话有人听,做饭有人吃,唠叨也有人回嘴,仅此而已。

以前曾说“父母在,不远游”,而现在是“孩子在哪,家就在哪”,为了孩子”老年漂”的老人们越来越多。

也请孩子们能明白,那个放弃自己的生活圈而来的老人,不仅仅是为了来替你分担照顾孙辈的压力的,他们也需要情感寄托。

你不能只把他们当“保姆”,工作再忙,也应多抽时间和父母交流,多陪陪他们。

都说最好的教育,就是不把孩子绑在身边。这句话对于父母也一样有效。最好的“孝顺”,也是不把父母绑在身边。

他们已经为你忙了大半生了,不要逼着他们在最后的人生中还为了你再去漂泊了吧。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