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不信任的说说(如何克服对别人的不信任)
并不是不知道人会撒谎,而是愿意给予他人一个可能。一个善的可能。这就是信任。
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在心里数了一下,好像我能信任的,也就只有爸妈。
我不信任这个世界,看到令人震惊的新闻,也不会轻易发声,害怕反转。
我不信任新朋友,深交太难,害怕有一天会彼此冷淡。
我不信任陌生人,害怕那个求助的路人背后是虎视眈眈的诈骗团伙,而网路上的爱人是一个为我设计的杀猪盘。
我很疑惑,为什么自己会这么有戒备心,难道只有我一个人是这样吗?
什么时候起,我们不再信任别人?
01
「不信任」是一种自我保护
「信任」从心理上来讲是我们对他人的主观信心感受,对他人的意图和行为持有积极的期待,并愿意为此承担一定的风险。
而在过往的研究中,我们发现人是倾向于信任他人的。即使对于陌生人来说,我们对他的信任感也远远超过不信任感。
换言之,信任他人是人类大脑的一种「默认模式」
但什么东西改变了这种模式?
一部分人的回答,是经历。
当我们选择相信别人,却得到一而再的欺骗。
或是展露出脆弱的一面,却没有得到支持,就很难再付出真心。
还有一部分人无法信任他人,根源是无法信任自己。
「没人会爱我这样的人」
他们不相信自己有值得善待的价值。即使他人给予善意,也怀疑是另有所图。
种种「不信任」就是我们在人际交往中留的一条后路,是不愿自己再受伤害的自我保护。
02
「不信任」是一种预支的伤害
在医生和病人之间,「不信任」的问题变得尤为尖锐。
陶勇医生说,甚至有病人会带上录音和录像的工具来看病,怕出事,想留个证据。
后来真的出事了,但不是那位病人,是陶勇医生。
那天他照常出门诊,一个人拿着刀冲他砍了过来,刀刀向头。
追逃的过程里,陶勇身中数刀,他用左手抱头掩护,保住了性命,但也因如此,做手术的左手因神经肌肉血管断裂,丧失了一切知觉。
脱离危险之后,陶勇才知道,那个砍伤自己的人,就是他的病人。他对视力恢复的情况不满意。一怒之下冲进了医院。
可笑的是,如果不是陶勇帮他做手术,这位病人早就失明了,哪里还能把人砍伤。
但在有信任危机的人眼中,他们会放大那些指向危险的信号,而又忽略那些正面的信息,产生更多的敌意。
03
「信任」是给予他人一个可能
一些年轻的医生目睹了陶勇的事情之后。好几天都不能正常地生活,不知道要怎么面对患者,不知道还要不要从医。
他们也开始用「不信任」来保护自己。
不过陶勇还是想在临床工作。
他说了一件事:
「我们曾经帮助过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孩,给她免费捐献了两个多焦点的人工晶体。
后来我去给别的病人会诊,等到下楼的时候我突然发现这个人的爸爸在偷钱。
也没有特别惊讶,因为的确他们家真的太困难了,就是为了给这个女孩治白血病,他们已经把家里的房子、地全卖了,她爸也不上班了。
你只会觉得好像这一家子怎么是这样的,小偷。
后来又过了一阵子,他们又上我的门诊。
正好碰上一个老太太上楼梯的时候摔了,脚扭了。
他爸二话不说,就背着那个老太太走,去包扎。」
这样的人,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我们又该不该去信任他。
陶勇医生的结论是:环境造就了我们。
人和人信任的建立,也不是简单的一句话就可以,需要一个相互了解的过程。
而他依旧愿意做先伸手的那一个。
我相信你说的话,我相信你的承诺。
我给予你我的后背,一个伤害我的机会。
并不是不知道人会撒谎,而是愿意给予他人一个可能。
一个善的可能。
这就是信任。
小睡眠推出 人际信任评估,由心潮心理测评和小睡眠专家团队研发。基于人际信任量表,探究你在各种处境下的人际信任关系。
帮助你觉察自己的人际信任因素和水平,提升人际关系的同时,防止陷入人际陷阱。
点击下方卡片开始测试↓↓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