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上班人都上傻了的说说 上班久了,人就废了

本站作者 2023-11-02 22:43:00

天天上班人都上傻了的说说

这些年,我一边依然是上班族,一边是码字的自由职业者。开始发现这个观点背后的道理。怎么说呢,就像吃臭豆腐,最初你捂着鼻子,细品之下觉得:哎哟,真香!

90%以上的上班族轨迹,都差不多。

每天朝九晚五或996,拎着豆浆包子踩点打卡,埋头干活,时常加班。要说有什么憧憬,大概是自己的名字多出现在提薪名单上几次,年终奖多一些,好尽快买房,接着每月供房,年复一年。

你习以为常,但又觉得似乎颓态渐显,为什么?

一、上班久了,它变成了唯一的挣钱方法

之前我聊到副业时,有位读者说,他是文职人员,最近公司裁员面临失业,哪里还敢想开展副业?而且本职都忙死了,也没时间搞副业呀。

这是个很常见的逻辑bug。

我上班前三年,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做项目管理。每天打满鸡血,主动加班,不夸张地说,除了睡觉,90%以上都放在工作上。

有一次公司做知识管理,需要每个部门指定人员,每月将部门的专业知识整理入库,给与补贴1000元/月。上司推荐我时,我脱口而出:

“我上班都忙死了,哪里有时间做啊?”

日复一日的循环下,我根本不会考虑本职以外要如何赚钱。

你总会觉得没时间、不方便、做不好……总之,工作以外的挣钱方法都显得不现实。想增加收入只有两条路,要么加薪,要么跳槽。

哪怕面临裁员,他的注意力不是集中在“万一被裁员怎么办”,而是“我如何才能不被裁”。本质的问题并未解决。

没错,我们上班是为了挣钱,但绝大多数的结局却变成了:想挣钱,只能上班。

《穷爸爸富爸爸》中有两个桥段:

穷爸爸说:“稳定的工作就是一切!”

富爸爸说:“不断的学习才是一切!”

穷爸爸说:“顺着公司的梯子,一步步往上爬!”

富爸爸问:“为什么不当梯子的主人?”

所以说,按部就班久了,你逐渐忽视了起早贪黑的意义,疲于奔命只是扬汤止沸,而不会去想如何釜底抽薪。

二、你的时间价值,由公司说了算

从时薪维度看,我时薪上涨最快的阶段有两次。

第1次,是工作之余帮朋友的公司设计需求方案。

我花费不到一周,得到的费用与当时月薪差不多。

即便我有其他能力,公司也不会为此买单。

企业关注什么?流程化+规范化。

将每项工作细分拆解,将每个人变成零件,缺了谁系统都能快速反应并安排新的零件补上,保证继续运转。

你上班的时间价值,不是由你的能力决定,而是由公司需要你的那部分能力决定。

第2次,是我兼职码字。

几年前我出于兴趣开始写公众号,随着关注的人增多,我遇到了以往不曾想过的机会,收入渠道变得愈发多元。

我越来越看清“上班”与“工作”这两个词的区别。

上班,是为老板打工。

工作,是为自己打工。

为老板打工,无法产生复利,我们投入了时间换来了工资,它是线性增长的,比如你每天工作8小时,换来每年涨薪10%就已知足。当然,经常连线性增长也无法实现。

为自己打工,具备累积效应。这份事业是你自己的,虽然最初可能收益寥寥,但正如罗杰斯所说,“复利是投资的精髓”。以滚雪球的姿态,收入可呈指数甚至几何增长。

我见过很多非常专业、非常敬业的同事,薪酬涨幅远不如他们的实际价值。确实,专业非常重要,可我们常常耗费一生去关注他人的事业,使他人致富。

这种“给多少钱,我就做多少事”的收入模式,是单一且无惊喜的。

从能力角度看,同样被局限。

日本政府从2018年起,大力推行“允许副业和兼职”方针。软银、柯尼卡美能达等大企业早在2017年就公开表示,允许从事副业,他们认为:从副业中获得的知识可活用于本职工作。

想让你的时间价值快速提升,就要懂得跳离企业的衡量标尺,拥有自己的雪和坡,做些有复利效应的

为老板打工,无法产生复利,我们投入了时间换来了工资,它是线性增长的,比如你每天工作8小时,换来每年涨薪10%就已知足。当然,经常连线性增长也无法实现。

为自己打工,具备累积效应。这份事业是你自己的,虽然最初可能收益寥寥,但正如罗杰斯所说,“复利是投资的精髓”。以滚雪球的姿态,收入可呈指数甚至几何增长。

我见过很多非常专业、非常敬业的同事,薪酬涨幅远不如他们的实际价值。确实,专业非常重要,可我们常常耗费一生去关注他人的事业,使他人致富。

这种“给多少钱,我就做多少事”的收入模式,是单一且无惊喜的。

从能力角度看,同样被局限。

日本政府从2018年起,大力推行“允许副业和兼职”方针。软银、柯尼卡美能达等大企业早在2017年就公开表示,允许从事副业,他们认为:从副业中获得的知识可活用于本职工作。

想让你的时间价值快速提升,就要懂得跳离企业的衡量标尺,拥有自己的雪和坡,做些有复利效应的事。

在互联网行业多年,我见过太多裁员案例,特别深刻地感受到:多数上班族,实在太被动了。

企业安排什么任务,他们就做什么。

企业制定什么规则,他们就执行遵守。

企业需要什么技能,他们就去学什么。

看起来顺理成章,可到企业要裁员时,他们也不得不接受。

像在大家都在一艘大船上,随着船起起伏伏。反正只要水没进来,他们就不着急逃生。一旦舱内进水,想逃都逃不动了。

这年头很流行一个词叫“打工者心态”,说白了,就是一种被动状态。等着被选择,被提升,被裁员,一切都等公司说了算。

前阵子与一位同事闲聊时,他说,上班久了总有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以前觉得没时间尝试新东西,等有时间了,突然不知道尝试些什么,兜兜转转,就把自己限制死了。

教育专家古典老师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有近2000种职业,人一生能尝试的职业机会在7~9个左右,你可以试到35岁以后,这时你会发现,想要再换一个职业,很难有行业会接受一个新人。

人生很公平,今天没有主动行动,明天只能被动接受。

所谓人废了,就是指这种既没选择也无力选择的境况。

人在一个环境中久了,思维难免渲染上相似的味道。

上班本身没有任何问题,只是,“上班思维”困住了太多人。

就比如我吧,以前想多挣钱,只会盘算着什么时候去提薪、能不能跳槽到待遇更好的公司。表面看,我勤勤恳恳地加班,兢兢业业地干活——

实际上,这不是热爱,而是一种依赖。

对现状的依赖、对自我能力的依赖、对企业的依赖,让我错失了许多机遇。

所以现在,我对两句话特别认可。

一句是《富爸爸穷爸爸》中说的:“多留意你可以赚钱的途径,如果你能看见一个机会,就注定,你的一生会不断发现机会。”

另一句是巴菲特大爷说的:“如果你没有找到一个当你睡觉时还能挣钱的方法,你将一直工作到死。”

希望每一位上班族,都能为不上班,而工作。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